这几年针对课本中的古文,哪些该删,一直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后,笔者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基本上谈到哪些古文要被删掉,网友们都会十分惋惜,纷纷表示不同意。

愚公移山内容启示(诗人建议课本删除愚公移山)(1)

为什么笔者会觉得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因为当年很多网友和笔者一样,可是没少为这些古文伤脑筋。每次听到老师来一句“背诵并默写全文”,就一脸无奈。既然如此,为何网友们现在却不同意这些古文被删呢?显然,大家不是为了为难后辈。而是长大后的我们,真的意识到当年那些古文的妙处,理解了那些古文中抒写的人生至理,并认为这些东西值得被我们的后辈们传承下去。

愚公移山内容启示(诗人建议课本删除愚公移山)(2)

举个例子,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挺难背的寓言古文,名字叫《愚公移山》。大家应该对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还印象深刻,节选最精彩的一段,大家找找回忆: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这段古文当年我们老师是要求背诵的,不知大家背过没有?在课本中的众多古文中,这则寓言给人的印象是很深的,就算是不会背了,但这其大意多数人都毕生难忘。

愚公移山内容启示(诗人建议课本删除愚公移山)(3)

但是,有位大诗人,却在一次公开演讲时,建议课本删除此文。这位大诗人名叫席慕蓉,喜欢现代诗的朋友应该对她不会陌生。席慕蓉的很多诗作,都是现代诗中的精品,她也成为了诗坛的名人。其经典作品包括《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

这位诗坛泰斗型的人物,为何会看不上《愚公移山》呢?她认为这篇寓言写得很不环保,愚公家门前有太行、王屋二山,正常人的想法应该都是绕山而去,但他却非要移山。在她看来,这显然是破坏环境的。当然,她也把这上升到人的思想境界上,她认为一个人能与环境好好相处,遇事怎能如此偏激?

愚公移山内容启示(诗人建议课本删除愚公移山)(4)

网友对她这个建议,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多数网友认为她给的这个理由完全是想多了。《愚公移山》选出《列子.汤问》一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当时来说,人们是没有环保的意识的,所以这篇文章当然是篇好作品。

但是到了现在,它是否还算是一篇好作品,这就需要重新分析了。《唐诗三百首》已经够经典了吧,但其中却收录了一篇赫然写着“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的贾岛诗,诗虽然写得不错,但这样的作品肯定是不适合当今的孩子读的。

愚公移山内容启示(诗人建议课本删除愚公移山)(5)

如果像思考《烈女操》这样想,那《愚公移山》确实是该被删的。但网友们之所以会认为席慕蓉想多了,正是因为觉得她没有抓住《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重点。《愚公移山》的重点,是为了抒写愚公遇到困难时,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小学生朋友,在读这篇文章时关注的重点,也就在这。网友们都是从小学过来的,确实从小就没怎么听说有哪位同学读完这篇文章,就去挖山毁林的。

既然大家的切身体会已经说明,席慕蓉的担心有些多余,那她认为应该被删除也就说不过去了。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此文已经在课本中躺了那么多年了,课本的容量本来就有限,是否可以考虑让从来没有进过课本的其它经典来代替它,毕竟5000千年文明中咱们的经典实在是太多了。

愚公移山内容启示(诗人建议课本删除愚公移山)(6)

这个考虑的出发点,确实是很好的。但是却并没有意识到《愚公移山》这篇古文的稀缺性。一方面,《列子》是先秦文化中重要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选录其中的经典篇目,为的就是让学生们对《列子》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我国的寓言故事虽然很多,但多数故事性强,但文学性不高,读来有些乏味。但《愚公移山》不一样,它是两者都兼顾的古文,文中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十分立体,这是先秦文学中极少见的。

理解清楚了这两点,咱们就明白了《愚公移山》为何是不可替代的。其实很多古文,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多多少少都能找出一些小问题。因为古人的爱情观、人生观等,其实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我们品赏它们时,应该抓住重点。如果一味吹毛求疵,那我们将陷入无经典可读的境地。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当然,网友这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最终会如何还是要经过教育专家们,结合实情,认真研究讨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