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高考生金榜题名诗句(九首诗词言科举)(1)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从科举到高考,几千年来,大家追求成功的心从未变过。

01、

从科举到高考,几千年来,大家追求成功的心从未变过。面对高考,学子们不必对自身紧张、惶恐感到惴惴不安,因为,就算是古时候的大文豪们,面对诸如科举类的考试,也不淡定。

例如,一些考生虽然平时才学好,临时抱佛也不能少。

科举是古时知识分子踏上仕途,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且较其他方式也更为公平、快捷。同样,科考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据统计,从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进士录取人数不到26人。

为了提高录取几率,考生们不得不考前想尽一切办法“抱佛脚”,雅称“温卷”。即将自己的文章送给主考官先看看,提前露个脸。

读书人讲究气节,所以“抱佛脚”大多抱的比较含蓄,讲究脸面。

如 孟浩然希望能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写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从洞庭湖的景色入手,通过欲济无舟和临渊羡鱼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宝历年间,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考前心里惴惴不安,就给当时的水部郎中写了首《近试上张水部》 “抱佛脚”: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愿高考生金榜题名诗句(九首诗词言科举)(2)

朱庆馀在诗中明着借新妇问妆容好看不,暗地里问,张水部,你说我这次考不考的中啊?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愿高考生金榜题名诗句(九首诗词言科举)(3)

02、

高考的结束,放榜日的来临,牵动着无数考生的神经。自隋代科举制度以来,放榜便成为考试后的最要环节。放榜亦作“ 放牓 ”,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放榜也备受关注。徐夤和刘沧就曾描写过放榜日的热闹场面。

放榜日

徐夤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便随金鸑鷟, 三台仍借玉连钱。

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喧闹的车马声中人们准备上朝,听说考进士已发榜了。皇亲贵族们坐着饰有金凤凰的车子,大官们骑着快马,老远赶来看榜。新科进士们在花下欢宴,酒中映出灿烂如红霞的花影,那照在新进士衣衫上的太阳,也闪着吉祥如意的光辉。长安十二条大街的高落上,家家都卷起帘子来看这些神仙似的新科进士们。

愿高考生金榜题名诗句(九首诗词言科举)(4)

看榜日

刘 沧

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

飞鸣晓日莺声远,变化春风鹤影回。

广陌万人生喜色,曲江千树发寒梅。

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酒杯。

天刚破晓,皇宫中更漏声听了,秘书省的门大开。宫中颁布了新考中进士的名单。莺儿在旭日的柔光中飞鸣,轻拂的春风带来了回归的仙鹤。城内成千上万的人个个喜气洋洋,曲江池茂密的梅花正在盛开。进士们青云直上就在眼前,赶快酬谢朝廷的恩典。切莫辜负这美好的时光快喝一杯吧!

愿高考生金榜题名诗句(九首诗词言科举)(5)

03、

古时,科举不仅仅是进入仕途,实现理想抱负的重要渠道,甚至是改变家族命运的大事。因此,考试结果比现在的高考更牵动人心。

说到中榜欢喜,最有名要数孟郊的《登科后》: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也有高中后,感觉终于扬眉吐气,急着给家里报报喜的。如董德元(宋)《登第报家人》:

登第报家人

董德元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别人要是问你们,我考得怎么样,你们大可以自豪地告诉他们,我已经高中了!

愿高考生金榜题名诗句(九首诗词言科举)(6)

就连大文豪白居易面对中榜也不淡定,兴奋得整晚睡不着,连夜写下《登第》:

登第

白居易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白居易嫌一首不过瘾,在离别回乡的时候写了首《及第诗》抒发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还有袁皓的《及第后作》:

及第后作

袁 皓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高挂的进士榜上真有了我的名字,多么的幸运啊!分得了这样一枝美好的春色。在这象蓬莱一样的长安会见了神仙般的同榜进士,不禁回想起在江上田间耕钓的友人。现在我象大鹏展翅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可这是在风尘中辛苦了十年的结果啊!在这太平的时节又遇着主考官员公允,我不感到龙门是难于通过的险要关口了。

愿高考生金榜题名诗句(九首诗词言科举)(7)

04、

当然,考试有高中的,自然也有落第的,高中的欢欢喜喜,落第的郁郁寡欢。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唐代诗人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落第长安》是他落第失意之作。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无颜归家的无奈与悲伤。

长安落第

钱 起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

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唐诗人钱起,是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于唐玄宗天宝十年考着进士。根据他也写有《长安落第》这样的诗表明,他同样落过第。重门深闭的宫殿中鲜花盛开柳丝低垂,对酒唱着悲歌泪水落满衣襟。不久后春光过去花谢了莺儿也换了羽毛,每一回春天来到,不幸的落第使人免不了又一次伤心。

愿高考生金榜题名诗句(九首诗词言科举)(8)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豆卢复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我这个在长安的旅客忧愁太多竟忘记了春天,偶然听见黄莺啼叫才知道柳条又发绿了。一连几年都没考上,又要回东边的故乡去,真不好意思向长安旅店主人这个老熟人告辞啊!

鹤冲天·黄金榜上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是他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愿高考生金榜题名诗句(九首诗词言科举)(9)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科举虽是改变一生的重要途径,却不是唯一途径。

李时珍三次考举不中,弃文学医,写出了《本草纲目》;吴承恩屡屡落榜后,转向写书创作,写成了《西游记》;伍秉鉴在科举屡屡落第后,改行经商,最后成了富可敌国的商业巨贾。

同样,高考不是人生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它只是人生长跑中的一小段。成功的意义应该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

来源:新读写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