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教育中的母亲(从日剧看家庭教育)(1)

日本家庭教育中的母亲(从日剧看家庭教育)(2)

对于电视剧,网上有一段著名的评论:美剧讲究的是节奏紧凑、剧情悬疑、专业;日剧讲究的是人性、社会、励志;韩剧则是帅哥、灰姑娘、爱情;大陆剧想一想只能是玛丽苏、婆媳、宫斗了。

今天想与各位探讨的则是从日剧《going my home》中看到的亲子沟通模式。《going my home》通过主角良多(阿部宽饰)回长野老家寻找一种叫做库纳的东西,来达到与父亲的和解、寻找内心的日剧。其中三代人的亲子相处方式值得我们思索、回味。

主角良多的核心家庭

1、 认真对待孩子的奇怪想法

当女儿萌江每次被问到关于她那些“精灵”的伙伴的时候,良多和妻子的态度不是“世上哪有精灵”“小孩子别瞎说”,而是小心翼翼、郑重其事的询问与聆听。

日本家庭教育中的母亲(从日剧看家庭教育)(3)

2、 耐心了解“错误”的原因,而非指责“错误”

当女儿奇怪言行发生后得到学校停课处分,妻子并没有盲目指责,而是询问原因,感叹了一下“原来妈妈已经不懂萌江了啊”。在家人的呵护下,萌江才告诉了父母这些奇怪行为背后的原因:在同学出事故死掉的前一天曾经和她吵过架。

错误是需要得到纠正,但是主动权应该在孩子手中,了解原因远比指责更重要。有时候,“原因”的沉重或是难堪都无法让孩子一时之间给予回应,剧中的妻子很好的保护了小女儿的透明的心,让她慢慢将原因与情绪吐露。在我们绘画心理乐园里,有孩子做出了一些攻击性行为,但是在老师的耐心呵护下终于了解了原因,达到了情绪的平衡。

3、 把孩子当做与自己平等的人

当良多与女儿谈及妻子的工作时,并非敷衍而过,是很认真的回答:“最喜欢工作也许是好事,你现在也许不懂,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自己喜欢的事当工作。”

有很多家长经常会敷衍孩子的各种问题“长大以后你就懂了”。但是这里的爸爸还是会把四年级的女儿当做成人一般对待,告诉她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孩子从这样的态度中感到了爱与尊重。

4、 做孩子的榜样

良多在餐桌上讨论自己父亲笔记本时,妻子质问他“你这是偷看隐私”,良多回答“这是特例”,女儿萌江反问“那萌江也可以看爸爸的笔记本咯。”良多哑口无言,收起本子。

像很多家长一样,良多对待女儿也会双重标准,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要求孩子做到,但是良多并没有硬撑父亲的“权威”,也没有发火,在妻女的“质问”下服从了,承认自己的错误,做到了好的榜样。

父亲的原生家庭、母亲的原生家庭

良多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差,总觉得从小父亲都是“忙于工作、忙于情人”,根本不着家,但在父亲去世为其洁面时,幼年间父子游戏的回忆泛滥而至,最终达到和解。在日本,一个女人在婚后是需要具备当家庭主妇的能力的,良多妻子则对自己的母亲坦诚:“会成为料理家,就是为了跟从来不做饭的妈妈对着干”。成年之后通过对女儿的教养,原谅了母亲。

作为家长,有自己的问题所在,都是跟原生态家庭有极大关系的,分析一下自己的原生态家庭,解决自身问题,这对于自己的心态和教育子女都是有极大益处的。

日本家庭教育中的母亲(从日剧看家庭教育)(4)

日本家庭教育中的母亲(从日剧看家庭教育)(5)

这部日剧中的夫妻二人正是在对女儿的悉心教育中,让自己也变成了更加宽容的、有耐心的人。成为父母的我们,在对孩子的教养中会回忆过去,吸取经验或是纠正错误,不让过往的遗憾重演,但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

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有其优势,并且日本也沿用了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国如果可以寻回原有的优质教育的部分,并取各国教育之长的话,中国的教育定会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