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关注“语文英语教学”,驻足这里就能学习和进步!)

高考马上就到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极少有老师和同学注重驳论文的写作,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和漏洞。李老师未雨绸缪,专门选录了两篇有代表性的“立论文”和“驳论文”供大家对比学习和借鉴。

文中画线部分是李老师的分析和点评。

大家及时阅读和学习,做到有备无患。


高二写高考题早吗(高中生千万不要忘了)(1)

1.立论文:(2018年全国2卷作文题)

材料——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浮尘不拂 真珠难露

战机防护,看破表象众人服;力排众议,透视本质获真知。作文题材料中的沃德借透视本质之笔,书正解之章。故曰: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解难题,走上巅峰。

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表面看来不起眼的山石,内里却可能藏着珍贵的玉石;外表美艳的罂粟,内里却是害人之物。事物的表象往往有迷惑人心的作用,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了解它,才能精准快速地解决问题。

观本质者,柳暗花明,困境亦从容。

1845年的一天,化学家舍恩拜做试验时不慎打翻两瓶化学试剂,找不到抹布的他随手抓起妻子的棉布围裙擦干试剂后放在火炉边上烤,只听“噗”的一声,围裙被烧得干干净净,甚至没有一点烟和灰产生。舍恩拜嗅到了这起事故的实质,经过多次探索,无烟炸药的雏形就此诞生。倘若舍恩拜沉浸在烧掉妻子围裙的悔意之中,而没有探究围裙被烧掉的本质原因,他可能就会错过无烟炸药的发明。

观本质者,出奇制胜,逆袭成英雄。

绝处逢生,透视本质败势转;叱咤风云,逆袭拳台称英雄。我国著名拳手武僧一龙,刚开始比赛时屡战屡败,但他没有被失败吓倒,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失败的本质——自身抗击打能力弱。于是,他针对性地进行了抗击打能力训练。最终,在与德国拳手的比赛中,他把身体全部暴露在外,不加任何防御,让对手连打11拳,导致对手无名指骨折,然后,他后发制人,仅用3拳就击倒了对手,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查无,为保持文意,未作修改,编辑注)倘若武僧一龙不能从实质上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就很难实现逆袭,他也就没有“中华第一武僧”之名了。

观本质者,洞若观火,停于表象者蒙尘。

塞翁不耽于表面的祸福,洞察实质,使人生更为顺遂;《河中石兽》一文中的老河兵明察秋毫,深挖根源,指导寺僧寻回石兽。正如西班牙作家巴尔塔沙在《智慧书》里所言:“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象上。”人心之浮躁,致使多少眼睛蒙上烟尘,致使多少脚步在茫然中徘徊不前:未调查清楚就妄下结论,未深入分析就盲目跟风,未摸清状况便大打出手,未谨慎考虑便放弃生命……拥有透过现象观本质之心何等重要!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敢于并善于采撷本质,定能让鼻翼盈满生活的馨香。

李老师点评分析:

第一段:文章开头引述材料,简明扼要,并顺势立论(提出中心论点),起笔高峻,旗帜鲜明。首段共四句话:第一句运用对偶句的形式概述材料内容,落笔不凡;第二句承接第一句,比喻明义,有的放矢;第三、四句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观点: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解难题,走上巅峰。

第二段:采用引用论证加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中心论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一二段为引论部分)

第三至八段:(本论部分)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立三个分论点,主要采用事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丰富事例来论证分论点,论证有力。

第九段:(结论部分)强调论点,点题并照应开头,干脆利落。


2.驳论文:( 选自《中国青年网》2019-05-19 )“清北硕博任中学教师”不是“大材小用”叶金福

高二写高考题早吗(高中生千万不要忘了)(2)

深圳中学“牛师”队伍再次壮大!近日,深圳中学发布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新聘的35名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些老师中7人为硕士生、8人为博士生(3人为博士后)。

(第一段:引出现象。)

一所中学公布的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中,35名新聘教师竟然均为硕士以上学历,且清一色国内外一流院校,其中单清北毕业生就有20名。这份“豪华版”的新聘教师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发出“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了?原来是去深圳教书了”“本科毕业的我,看完瑟瑟发抖”之类的调侃。同时,“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的话题,再度引发争论和热议。

(第二段:引出争论话题或问题。)

据了解,深圳中学引进“豪华版”教师已不是新鲜事。该校校长朱华伟就是一位拥有博士头衔的校长,而且目前深圳中学共有教师400余人,其中硕士200多人、博士30人。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教师等40余人。近几年从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引进了百余位优秀毕业生。可见,在深圳中学里,清北硕博任中学教师已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了,根本就不稀奇了。

(第三段:深挖事实,为后面驳论和立论做准备和铺垫。)

可面对“清北硕博任中学教师”这一“奇象”,不少人觉得这是“大材小用”,“屈才了”,是一种“人才浪费”。果真如此吗?诚如深圳中学朱华伟校长所言,一流的高中就需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越优秀的学生,就越需要优秀的老师引领。因此,笔者认为,“清北硕博任中学教师”,其实也是“大材大用”、“人尽其才”,而绝非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

(第四段:驳论<批驳不正确观点>,同时立论<树立自己的观点>,其中还采用了引用论证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关乎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工程,也是需要一个国家和社会始终关注、持续投入的事业。因此,笔者以为,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离不开“大师”、“名师”,而高学历人才勇于承担基础教育,勇于放下“高学历”的光环,到中学,乃至到小学担任普通教师,这既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情怀的表现,更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责任和担当的体现。

(第五段:引用论证,道理论证,通过论述高学历人才与教育的重要关系来证明自己的立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兴校之道,始于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高学历人才助力基础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城市,顶尖名校的硕士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更是“寻常事”。因此,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选择来当老师,把自己所学所得教给祖国的下一代,这显然也是“大材大用”,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来说都是一大幸事。

(第六段:引用论证,实例论证,道理论证;通过说明“大材大用”在一些城市已经蔚然成风来证明自己的立论(在内容上与第三段是相互照应和相互补充的),并说明“大材大用”是一大幸事。)

因此,大可不必对“清北硕博当中学教师”大惊小怪,因为这既符合正确的教育观,也符合正确的人才观。

总之,一句话,“清北硕博当中学教师”不是“大材小用”。

(第七、八段:做最后总结批驳,并强调自己的立论,同时点题,照应开头。)

(文章总体思路和结构是:一二三段为引论部分,四五六段为本论部分,七八段为结论部分。)


(请关注点赞转发,您便能经常阅读到更多精彩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