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是上海方言,是英语Penniless的音译。penniless亦曾译作“毕的生司”或“毕的生”,词义是“一文钱也没有”。后来考虑到这个译词洋味太浓,故又译为“瘪三”。

福建话顶呱呱(瘪三一词的由来)(1)

一文钱也没有,即囊空如洗,不名一文。这样的人衣食不周,有一顿没一顿,必定“干瘪”极瘦,为了维持生计,免不了就做一些乞讨和偷窃的事。所以“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这些话不是“瘪三的”原始意义,而只是引申义。

福建话顶呱呱(瘪三一词的由来)(2)

“瘪三”的词义在《反对党八股》里似乎已经给予解说:“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正文后面的注释则对之进一步加以申释:“上海人称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卫为生的城市游民。他们通常是极瘦的。”

福建话顶呱呱(瘪三一词的由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