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美,让品阅山水无数的游侠也忍不住驻足流连!

她美,让每一天穿梭其中的村民都有新收获!

她美,美而不自知。古韵悠悠,甫一露面,便惊艳了众生!

【古村全景】

长岐古村古屋群。

长岐古村是芦苞镇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村落,荟萃了岭南的古风水文化和宗族文化。长岐古村建筑面积53000多平方米,现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民居100余座,祠堂4座,私塾8座。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1)

锅耳山墙。

长岐古村依山而建,背靠文笔山,傍倚九曲河,村中连片百多栋明清建筑保存完好,大多数为一厅四室、一厕一天井的四合院落格局古屋栋栋雕梁画柱,刻檐飘脊,砖雕、石雕、木雕、壁画样样俱全,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2)

雕梁画栋。

村中的卢氏大宗祠两侧有两个保存完好的私塾,一个门上用楷书写着“丽泉书社”,一个叫做“以锴家塾”。如今“以锴家塾”成了小餐馆,“丽泉书社”内里更是铁锁长栓。随着家塾的退场,村中子弟不再埋首吟诵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开始在城市中寻求新式教育。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3)

卢健志向记者介绍村里最大的祠堂——卢氏大宗祠。

长岐村原有一座岐山古庙,毁于上世纪60年代。村中人语云:先有岐山庙,再有胥江祖庙,后有佛山祖庙。三者之间始建年差距不超过60年。

【一条长巷,一部中国建筑史】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4)

长岐古村内景致清幽宁静。

村民黄伯指着长岐古村十二巷的一堵断壁残垣说:“这面墙是明朝建的,绝对不能动!”每块十斤重的青砖,泛红的麻石,依然坚持诉说着数百年来发生在这个村庄的点滴故事。

往前20米,是一座民国时期的青砖房,这座二层小楼是长岐村人黄铁桥打造的。

黄铁桥是民国时期广东十大名人之一,赴英国攻读建筑学博士归来后,将西方的建筑特色与长岐村的传统民居相融合。在民居外墙加上西式的雕花,天花板印上纷繁的花纹,还率先给传统民居增加了小阳台,登上木梯,便能一览村庄全貌。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5)

芦苞镇长岐村一户人家内精美的木雕。

在不足两米宽的长巷中,明中期的屋舍、清朝初年的书屋、民国时期的小洋房、50年代的知青屋错落相间。青砖、灰瓦、红墙、大黑门······漫步其中,时光静止,双手轻抚过墙上的一横一划,从前黄发垂髫、男女往来村中的情景跃然眼前。

【古村新俗】

1987年对长岐村来说,是重要的一年。经过多年繁衍,村中人口日益增多,古村已无法容纳上千口人了。村民决定在古村对面建设新村。现在,大部分村民已迁入一池之隔的新村,建于明清时的古屋,仅剩下几户人家居住,大多是守着祖屋的老人家。也是在1987这一年,村民集资修筑了第一座架设九曲河两岸的长岐桥,虽然这桥距离水面只有3米,宽仅5米,但担夫险渡独木桥的一幕从此不再。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6)

芦苞龙舟赛吸引了广佛肇游客。

解放前,长岐村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龙舟赛。但是从1956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举办过。龙舟赛虽逝去,但是取而代之,更多的传统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粤曲、武术、醒狮村民们都略通一二,每当在榕树下歇息时,村民们总会聚在一起,唱起私伙局。

古村档案●长岐村

【长岐简介】

芦苞镇长岐古村。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7)

航拍芦苞镇长岐古村。

长岐村地处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东郊,距镇中心城区10公里,毗邻花都赤坭镇莲塘村,占地4.5平方公里。九曲河流经村西,南面是“古云东海”,古时水路交通发达,可直达广州。村址与虎眠村之间,旧有营边圩,设盐埠,现已废。

长岐村是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古村落、佛山市文明村、佛山市十好和谐文明村居、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三水示范村。

目前长岐村属芦苞镇独树岗村委会管辖,下辖8个村民小组,人口约1200人,全村分卢、黄、何、钟四大姓,陈、徐、郭、吴四小姓,四大姓氏各自建祠堂,所建年代不同,建筑次序为钟、黄、何、卢。目前以卢、黄二姓人口为主。

【村名渊源】

赖布衣指点,钟氏人建村。据传,宋徽宗年间,国师赖文俊受到奸臣秦桧陷害,成为朝廷通辑的逃犯,于是他决定布衣打扮,游走江湖,一是躲避官兵通辑,二是寻龙点穴造福民间。后人称之为赖布衣。

赖布衣从江西到广东,沿着五岭山脉,爬山涉水,寻龙点穴。这一天来到广东三水芦苞小华山,见此山状似龙坡,且三面环水,发现此处是风水宝地,有在此修道之意,却见当地孩童用砖头垒砌北帝庙玩耍,方知此地已为北帝所占,不敢造次,便偷偷离去,到德庆悦城与龙母斗法了。未曾想龙母法力高强,威望极高,悦城五龙山又为龙母所占。赖布衣大败,只好沿西江、北江、芦苞涌、九曲河的河岸返回。

步至岐山,抬头一望,见山峦起伏,状如卧虎初醒,前面又有两口方塘,分明是风水局中的“白虎照塘”。便停下脚步,拿出罗盘,东测西测,继而爬上岗顶,见九曲河蜿蜒而过,无疑是风水局中的“玉带环腰”。赖布衣自言自语道:此处修道不可,群居适宜,天命不可违也。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8)

俯拍长岐古村。

赖布衣怅然而去,路经花县(今花都),饥肠辘辘,遇一钟姓农夫在田地耕作,便向他问路,并了解当地情况。钟姓农夫给他一煲粥喝了充饥。赖布衣见他仁义,就从挎包里拿出笔墨和一张黄纸,写了两句诗:

长岐犬吠岩前月,众洞横拖迳底船。

赖布衣把黄纸给钟姓农夫,叫他收好,道:“这是一处风水宝地,约摸十代左右,你将来的子孙会在此开村,开枝散叶,财丁两旺,千万注意,独食难肥,包容外来,守望相助,方得久安。”

钟姓农夫忙问何处,赖布衣道:天机不可泄也,泄了天机我会短命折寿的,机缘未到,你亦受不起。钟姓农夫心想:我在花县,我的子孙怎么可能跑到那个不知何处的地方呢。但见赖布衣说得有鼻子有眼,又一脸严肃,便把黄纸收起。

两百余年后,世事变迁,江山易主。钟姓农夫那张黄纸早已不见,但赖布衣的诗句和叮嘱的话还是口口相传流传下来,成为乡邻饭后谈资。

花县钟氏家族一子孙,因村庄人口拥挤,便拖家带口离开村子,来到三水芦苞谋生,在芦苞购置房产,突然想起历代祖先传下来的那个奇遇故事,经多方打听,十分失望:芦苞既没有长岐、众洞这样的地名,又没有岩前、迳底这样的地名。

后来,他听说芦苞,东去二十里,有个山岗叫岐山,荒山野岭里,有一座庙叫岐山古庙,供着北帝爷,但年久失修,杂草丛生,蜘蛛挂网,已很久没人到那里去烧香了。钟氏子孙怀着去看看的心理,决定到岐山探寻一下。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9)

村中老人在讲述长岐村的故事。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夏季的一天傍晚,钟氏子孙关了店铺,散步到岐山时天已落黑。走累了,他便坐在山下的一块石头上稍事休息。夜色模糊中,但见岐山沙岩处处,地上亦遍布坑洞,恰好一条狗从他面前经过,突然向着他身后狂吠,吓了他一大跳。回头一望,但见远处突兀的岩石之上,明月正徐徐升起,月中丹桂清晰可见。转过头时,却发觉那条狗一闪便不见了。心里犯嘀咕:莫非天狗下凡给我提示?抬头看天,但见月亮皎洁如银盘,天空青碧如大海,远处的山口、山岩、树木、荒地、河滩尽披银光。

此情此景,正应了赖布衣留下来的诗句!

钟氏子孙便倾尽积蓄在岐山下建了一座屋,一家几口就这样住了下来。随后花县黄氏迁居于此,建起了大庄园,向外拓展,又开出了一大片良田。之后何氏来为黄家做耕仔(长工),后来卢氏父子三人来给黄家人当耕仔。随着时间的推移,岐山下人丁增多,房屋便依山而建,聚成村落,叫“岐山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卢氏觉得人住的“岐山村”与神灵住的“岐山古庙”有冲撞,加之水患不断,农田歉收,多半是因为冒犯了北帝爷,遂提出改村名,其余姓氏亦觉得在理,钟氏讲起赖布衣点化之诗句“长岐犬吠岩前月,众洞横拖迳底船”,大家都觉得既不要冒犯北帝爷也要感谢赖布衣,于是顺应天意,况且“长岐”与“长期”谐音,意头又好,便达成共识,改名为“长岐村”。

【金汤堡垒】

每条村道都直通山上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10)

芦苞镇长岐村。每一条村道都通往山上。

长岐村中可以找到的最老的建筑材料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即老房子根下的红色巨岩。那些红岩是用船自西江运来的。始建于明末清初的钟氏、黄氏、卢氏等宗祠几经翻新,依然竭力保留原貌,尤其是如今村里人数最多的卢氏宗祠,里面的壁画和雕刻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宗祠之后是村民住房。各房建筑不但讲求美观、划一、坚固,而且还十分人性化。漫步行走在二人宽的巷道中时,不时抬头看到活灵活现、或雕刻山水、或雕刻花鸟鱼虫的壁上灰雕。古人所用的颜料之鲜艳,令今天许多画家都羡煞无比,两三百年历史的雕刻,外层颜色仅仅是红色有些许剥落而已。许多房子的四角安着巨大的“笨脚石”花岗岩柱,用以支撑借力,石板路亦坚固非常。

自文笔顶俯瞰这里的百来间古屋,只见飞檐画栋,镬耳耸立;由麻石、青砖和洋灰铺成的二人宽巷道在古屋间交错相连,一路拾阶而下,自文笔顶直通村口水塘,笔直而划一;村口两侧还有特地留出枪口、侦查口的更楼,飘出水塘而立,夜夜通报平安。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11)

寻常巷陌不寻常。

三面流水一面靠山,村外的自然防线已然厉害,而村中更是“机关重重”。村中古屋内部的主要格局是一厅四室,看起来像北方的四合院,此外还有一厕一天井,还有一条暗道。暗道一般通往邻里,平时作为下水道之用,有砖头掩盖,若是哪家人不小心遭遇暴徒强闯,居民便可推开砖头穿过暗道溜到邻居家里躲避。不仅如此,暗道也通向古屋间的巷道,每条小巷都有三两闸门,并有更夫巡守,确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放下闸门后,强盗进不来。万一有强盗闯入门里,也可以将其困于复杂交错的巷道内“瓮中捉鳖”。由是,村中未曾遭遇盗贼洗劫。如此守卫森严的村庄,宛若一金汤堡垒。

奇!长岐村口一树两景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12)

大小榕树叶。

沿芦苞涌向东6公里左右,便是长岐村。过长岐大桥进入村内,古村坐东向西缓缓铺展开来。村口有两塘引自北江水的方塘,边上并排立着4株几人合抱不来的大榕树,而静水泛出的波纹则映衬在榕树上,恬然之感油然而生。这4株榕树中,靠北的那棵最为奇妙,这本是两棵品种不同的榕树,一棵大叶,一棵小叶,经过长久时间的生长,竟融为一体,生出的叶子一边大一边小。每年夏天,村里人都在其中一个方塘中栽下荷花睡莲,至初秋,竟得满塘荷香。如是村口上下两塘,一塘是古村倒影,一塘是风摆荷叶,远远望去,古村山水独好。

【明发青塘】

杨万里为芦苞长岐赋诗的故事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13)

杨万里过芦苞。

800多年前,“南宋四家”之一的诗人杨万里到广东为官。

当他乘船经过北江边的胥口镇时,观此两岸芦苇丛生、荻花瑟瑟,不禁诗性大发,吟出《明发青塘》一诗: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

杨万里一诗题目中所提及的青塘,古称胥口镇,今名为芦苞镇,长岐村便在此镇之内。

由于芦苞镇地处珠水西江与北江之交汇处,自古便商船云集。在古镇四周的水网上亦星罗散布着傍水而居的村庄。船只驶入这里纵横密布的大小河涌支流,与芦苞四周岸边星罗密布的村庄往来,为村民们带来海盐,又换得庄稼,进行物品交易。

【长寿密码】

风水好、有温泉、吃素养生

长岐村生态环境优越,长寿文化独具特色。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14)

古村里居住的基本都是老人。

2010年12月9日,联合国国际老龄研究所所长特伊鲁斯一行专程到长岐村探询长寿密码。目前,长岐古村的60岁以上的老人有241人,百岁老人1名,超过80岁的老人不在少数。村里广场上的四株百年古榕便是老人们最爱的纳凉谈天之所。每年重九敬老节,村中都在这大榕下、古祠前大办“千人宴”,村里的大大小小齐聚,为老人庆贺节日。

历朝历代的王室贵胄都在追寻“长生不老”而无所获,而长岐村确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长寿村”,原因何在呢?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15)

三水温泉、长岐村。

1. 风水好?

从高空俯瞰,文笔山与木棉墩相连,形如一头卧虎,其中虎头如卧虎初醒侧头望,虎视眈眈,望向村前的水塘。风水大师认为张长岐村的地理环境是著名的风水局——白虎照塘,所倚之九曲河乃“玉带环腰”,有俗语称“白虎照塘,四代同堂,越照越远,拜爵封王”。好山好水形成天时地利,让长岐村民得以长寿,颐养天年。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16)

生态良好的长岐村。

2. 有温泉?

长岐村辖区内有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三个“氡温泉”——三水温泉。温泉温度在42——46℃,水质中富含偏硅酸以及适量的氡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元素。长岐村家家户户一年四季用的都是温泉水,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补充的微量元素,大大提高了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

3. 吃素养生?

长岐村的不少村民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活、劳作习惯。许多老人依然坚持素食的习惯,每天自己种菜做饭,照顾自己。这种原生态的生活也是长岐村“长寿”的原因之一。

【交通向导】

长岐村旅游(她的美你知道吗)(17)

从三水区到芦苞镇约30公里左右,沿芦苞涌向东6公里左右,便是长岐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