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父母教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去麻烦别人。社会上也一直将此奉为圭臬。然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样去做的“好孩子”未必能收获好人缘。
原因在于“不去麻烦别人”,也就在无形中失去了和他人建立联系的机会,交集会大大减少,这样孩子或许会很独立,然而却陷入了“孤独侠”的境地,很少有朋友。
特别是当孩子之间发生了争吵,是划清界限,永不来往的好呢?还是化敌为友,相互了解一下更好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富兰克林效应!
什么是“富兰克林效应”?
18世纪的美国著名政治家、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这一现象被称为“富兰克林效应”。
这让富兰克林有些措手不及,但又十分想争取这位议员的同意。
他无意中打探到这位议员家有一套十分稀缺的图书,于是十分恭敬地写了一封借书信,没想到这位议员竟然同意了。
一个星期后,富兰克林在还书时郑重地表达了谢意。几天后,他们在议会厅再次相遇,两个人一起谈话、喝茶,这位议员还表示,任何时候都愿意为富兰克林效劳。从此两人化敌为友,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1969年,心理学家琼·杰克和戴维·兰迪决定重新检验一下这个有二百年历史的效应在20世纪是否同样适用。于是他们安排了一次知识竞赛,先是让所有的参与者赢了一笔小钱。
竞赛结束后,一名研究人员向其中三分之一的参与者表示:他是用自己的钱来组织的竞赛,现在他没钱了,能否请他们把钱退还给他。
而一名秘书向另一组三分之一的参与者表示:这是由心理学实验室赞助的竞赛,现在实验室资金短缺,能否请他们退还。
实验过后,所有的参与者们都被要求填写了一项问卷调查,分别给研究人员和秘书打分。结果证明:研究人员的分数远远高于秘书。而且愿意把钱退回来的参与者,所给出的分数远远高于不愿意退钱者。
至此,“富兰克林效应”再一次得到了印证。当研究人员表明实验经费是由自己出资的时候,大家面对他的困境都会表示同情。
愿意主动退还资金,并愿意给他打出更高的分数,因为他们感觉已经帮助了研究人员一次,“送佛送到西”,不在乎再帮他一次。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处于心安理得的状态。
而秘书却撇清了竞赛和自己的关系,表明缺钱只是实验室的行为,大家退钱也就没有帮助秘书本人的意味。
在打分的时候这项“感情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竞赛组织者出尔反尔的行为,大家给出的分数自然会低一些。怎么样,再次中招了“富兰克林效应”吧!
孩子争吵后,选择化敌为友还是针锋相对?
侄子最近因为排练英语剧而和同学小A发生了争执,战况还挺严重,两个人互相不理睬,坚持己见。
原因也很简单,侄子要排练英语版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认为动画片通俗易懂,还有趣味性。而小A则坚持要上演《钢铁侠》的经典片段,觉得这样才能一鸣惊人。
爸爸了解到,小A是从国外回来的,从前没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而他对美剧是非常熟悉的。文化背景不同,有不同意见很正常。爸爸鼓励侄子去主动求教,让小A多给他讲讲美国文化。
没想到这次的“中美交流”碰撞出了火花,两个孩子惺惺相惜,每天下课都爱凑在一起聊英雄,聊动漫,还互相送了贴纸。“我最崇拜的英雄就是钢铁侠”“那是你不知道孙悟空吧”……最终小A改变了想法,认为短时间内让大家熟悉美剧的台词有些困难。两个孩子达成了和解,大家也都跟着松了一口气。
只是一个简单的求助举动,却让孩子们化敌为友了,不得不说富兰克林效应的“反常识”还挺管用。
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更愿意帮你一次
“富兰克林效应”为什么会奏效?这是因为人和人之间发生链接,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在人际关系中。
如果一味秉承“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想法,凡事都自己办,做不好的事也不求助,首先就失去了和他人建立联系的第一步,而他人无法了解你的苦衷和境况,自然也就无法靠近,更别提感情深厚了。
求助加大了彼此的联系,创造了更多接触的机会,而帮助你的人因此会更加确定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反而会有利于彼此的相处。
就像有的网友说的那样“太客气的不是真朋友,会给人一种疏远的距离感”,偶尔麻烦一下别人却能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进入心理舒适区。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男女间,一借书,问题就大了。借了是要还的。一借一还,两次接触的借口。”说的是恋爱,对于人际相处也同样适用。
如何利用“富兰克林效应”帮孩子维护友谊?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过于独立容易陷入孤立,过于要强则会失去合作,过于自主容易变成偏执,而所有困难都自己扛的“超人宝宝”,气场过于强大,有可能会失去潜在的小朋友,毕竟你完美无暇,似乎没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明白了富兰克林效应,你该这样教育孩子:
▼懂得示弱和求助
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大家生活在集体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取长补短才能抱团取暖。遇到困难,示弱和求助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如果被拒绝,无非是自己来解决问题。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对于助人者来说他“付出了代价”,因而也就更期待你能走出困境。
下一次当你再遇到难事的时候,他在很大几率上还是会帮助你,因为他已经说服了自我,要么是很喜欢你,要么是觉得助人为乐很有价值,以此来获得合理化的解释。
而孩子的友谊,也会在这种微妙的氛围下发生变化,变得更加亲密和友好了。
▼懂得回报和尺度
富兰克林效应并不主张一味索取,如果你把别人帮助自己这件事情看得理所应当,不懂得回报和感恩,那就是忘恩负义。
你可以尝试索取,比如借同学的橡皮来用用,但一定记得归还,并在他人有事相求时来回赠,这才是友好互动。
如果你的所得恰恰是他人所失,或者会让对方有严重的损失,那建议不要开口,或者向他人求助;如果你的所得是他人的举手之劳,不妨开口,寻求帮助。
最后,富兰克林效应启示我们,适当索取是可以的,这能增加彼此接触的机会,有时给他人一个帮助你的机会,是打开了一扇友谊之窗。
在“求帮助”这件事情上多注意方法和尺度,小孩子吵架也能化敌为友,试试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