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二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发汗的好处和坏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发汗的好处和坏处(什么才是正确的发汗方法)

发汗的好处和坏处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二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下分析。第一个就是叫做“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渍形古代就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指的汗比较多的意思。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里记载“其有邪者,当从而汗之,而其汗颇多,其形自渍也。”也就是说患者身体有汗,这个所谓的身体有汗是什么问题?就是说大汗淋漓的这种情况比较严重,这就是一种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治疗。(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这种情况是指的汗比较多的一种情况,就好像是身体被汗直接浸湿了,就好像把人掉到水里又捞出来,浑身全是水一样,就是这个意思,来形容病态。也就是说汗是身体的阴液,如果是卫气不能守住这阴液之后,汗就发的太多。当然也有用出汗出的多来驱邪的,要是出汗出的特别多,就伤正气了。

我最近门诊上遇到有好多患者都是天天出汗,稍微一活动就出汗,这就是一种疾病,需要进行治疗和调理。所以在《伤寒论》里有禁大汗,这种戒语,我们在门诊上遇到的这些患者,比如风寒束表的这些患者还有一些其他的一些病人,在用汗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让患者大量出汗,也就是比如用麻黄这些药发汗太过,伤了阳气也不行。所以《伤寒论》里的汗法比较有意思,叫“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也就是说发汗可以,但是一定要发到浑身微微的出汗,浑身微微的湿湿的,有一点点汗,但是浑身出透了,这就可以。千万不要发完汗之后,浑身的汗都止不住了,大汗淋漓,光内衣就换了好几身还不行,还在那儿出,这就什么呢?这就是“渍形多汗”的意思,这是第一种解释。

第二种解释,是指的用热水或者药液,或者熏蒸、浸浴,浸浴就是把身体浸到药液里沐浴,用这种方法帮助身来发汗,或者是喝中药的方法来帮助身体发汗。比如《素问经注节解·卷一》里讲“汗法独有二条,何也?”经文里就很明显,一个是“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是说有两条讲这件事,为什么讲呢?“邪在皮毛,故宜发汗,然凡不正之气流入经络,内有邪也,尤宜辛甘之剂,使通体浸淫,邪得汗而解,是邪入稍深,尚宜汗解,不独邪在皮毛者之宜汗也。”也就是说,通过发汗,排出身体邪气的方法。有的时候邪在皮毛,有的时候邪在经络,具体的方法也有用热水给它进行沐浴,也有用药液进行沐浴。

现在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沐浴的方法,里边放上中药,在有些大城市还挺流行的,就是放上中药之后,让人泡在里面,让浑身的毛窍打开,然后排排汗,这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就是有一些血压有问题,或者心脏有问题的,尤其是老年人,要是出汗出多了之后,身体的血容量下降,补水也没跟上,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注意好,不要出汗出的过多,还有的地方有汗蒸,天天蒸,温度特别高。

像有的汗蒸馆,还有的洗浴,这些地方都有汗蒸,这个时候我一定得提醒一下诸位,汗蒸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血循环的方法,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太过,任何东西过头也不好。要是汗出的过多了之后,身体容易虚,一虚了之后,就容易感冒,得很多疾病。汗要是泄的过多,也容易伤阳气。古人叫做大汗亡阳,也伤着阳气。汗血同源,身体的汗跟血是同源的,在古代来讲,汗要是出太多,也伤血,伤阴。为什么到了夏天,要是出汗出过多了之后容易中暑?就是因为大汗伤阴血,阴血一伤了之后,人就没劲了。中暑的表现就是浑身乏力,头晕脑胀,就是想坐着或者蹲着,浑身没力量了,有的人甚至就躺下了,这就中暑的表现。你再给他补点液体,喝些水,到凉爽的地方缓一缓,就缓过来了,就说明伤了阴液之后,这个人需要休息,不能再出汗了,这个时候身体才能恢复,其实也就印证了我刚才说的就出汗出的太多也伤身体,一定要注意。

还有就是《素问吴注·卷二》里注解“为天气寒,腠理密,汗不易出,则以辛散之药物渍其形体从而取汗也。”这个地方指的是用药水或者药液来熏蒸浸润身体。《素问吴注·卷二》解释就是用“辛散之药物渍其形体从而取汗也”。就是说让辛散的药物滋润身体,然后盖上让身体出汗。还有一个作者叫张骥,写的是《内经药论》,里边讲的叫做“水渍之法,所以宣通行表散发邪气。”这也是一个解释,就是用水渍的方法来宣通邪气。

徐大椿,也叫徐灵胎的解释“热邪内郁,宜于汗解,因其腠理干燥而汗不得出者,以温水微渍形体,使之腠理滋润,以接其汗之出也。”徐大椿叫徐灵胎,是清朝的一个著名医家。他的医学故事就非常传奇,他学医都是自学的,这个确实是特别少,在古代来讲大多数的医生都是拜师的,像李东垣、张景岳、张元素等等都有老师,但是徐大椿一个老师都没有,完全是自己看书学会的,这一点很少见。朱丹溪想学医,他自己看书也没完全学会,他还得去拜师。还有一个清代的医家叫黄元御,也是这种情况,也是自学的。很多人都说自学能行吗?其实不要小看自学,中医有很多古代的医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尤其是成名成家的,也都有自学成才的这样一种情况。学成了之后,他就慢慢的进行临床实践,效果也非常好。

徐大椿这段解释就很好,他说有的人的发汗发不出来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因为腠理干燥,就是因为皮肤比较干。这时候怎么办呢?在皮肤上用温水来进浸下身体,这一湿润之后,里边的汗就能接着湿气就出来了,就相当于接上水了,往外出出汗了,叫做以接其汗之出也。这样一来,也是一种宣散身体邪气的方法。所以这也就是第二种解释,就是用热水药液来浸润熏蒸身体,让身体出汗。(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二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