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问一个中国人对于《悲惨世界》的感受,恐怕就算这个人没有真正看过,也一定听说过这本来自于雨果的巨作。
作为法国的一位知名作家,雨果被全世界捧为文坛巨匠。
而他的代表作悲惨世界,更是被世人认为融入了其所在时代法国的历史,革命,宗教。这样一本奇书,奠定了雨果的宗师地位。
可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和其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福楼拜,却偏偏将这本悲惨世界批的一文不值,认为雨果是在故意写的不伦不类,以取悦庸众。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却是让人有些惊愕。
和雨果一样,福楼拜也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其作品因为典型的超现实主义,被后世的法国新小说追捧为鼻祖。就是这么一位大师,在早期也同样十分喜欢雨果的作品,甚至其写作也是深受雨果的影响。
可是,福楼拜却在雨果发布《悲惨世界》这部大作后,给自己的好友寄信抨击。
在信中,福楼拜主要的几个观点有:既不真实,又不伟大。不伦不类,不登大雅,以取悦庸众。一顿批判之后,福楼拜又称生活里哪有像芳汀那样的妓女,像冉阿让那样的苦役犯?
这样的批判引发了许多雨果书迷的不满,他们认为福楼拜这样说无非是因为他自己的作品《萨朗宝》和《悲惨世界》同期发行,以至于福楼拜心怀不满,才说出这种嘲讽之言。可是,福楼拜当真是因为文人相轻和书籍销售之争吗?
其实,雨果的另一部大作《巴黎圣母院》,在上架之后,福楼拜反复阅读,并且他还公然赞赏:《巴黎圣母院》写的多好啊!最近又重读三章。
可见,对于雨果这位作家,福楼拜本身是敬重的,并且很喜欢他的作品。所以,他的评价,完全是出自于对书中内容的不满。那么,这本《悲惨世界》当真有那么不堪?其能够被世人赞不绝口,又当真是因为雨果这个名号吗?
雨果的作品在中国人心中其实是天然加上了一层光环的,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雨果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的发声。他将英法比作了两个强盗,公然的进入了别人的家中,肆意抢掠。这在当时为中国的遭遇得到了许多同情。
可是,这并不代表了我们喜爱奉为经典的《悲惨世界》当真是一部没有营养的作品。我们尊重雨果,不单单因为其人品,更因为他的作品表现出的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的批判。
福楼拜中重点批判的点在于他认为,芳汀和冉阿让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其实,这种观念却是可以简单解释。
首先,小说本身既是现实的反映,可同时却也是虚拟的加工。我们眼中的小说,其实已经经过了作者的一层艺术加工,这种加工无损于小说作品的伟大,却又让小说要表现的内涵可以为大众接受。福楼拜之所以不满雨果作品,无非是因为他本身是现实主义作家,所以对于这种风格不喜欢罢了。
其次,《悲惨世界》中的芳汀身上综合了高尚的母亲形象和下贱的妓女形象,在福楼拜眼中,这显然是有些荒诞的。可是,只有深入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明白,这样的形象,其实代表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芳汀被一个贵族青年欺骗了感情,生下孩子寄养在旅店老板家中却又受到一次次诈骗,芳汀甘愿出卖身体为自己的女儿寄去生活费。她的遭际哪怕是在现实中,难道当真是不存在吗?或许,福楼拜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雨果身处于荒诞的现实中,战火和底层大众凄惨的遭际让他无法闭眼,所以他不停的写,不停的用笔发声,为那些穷苦大众发声。正是因为现实太过悲惨,雨果才会甘愿以浪漫主义想象出芳汀,冉阿让这些虚拟的形象。
不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中国受八国联军侵略,雨果都积极的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在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赞同,也不理解革命的意义所在。可是,在反动派镇压巴黎公社时,这些人面禽兽做出的种种恶行让雨果再次发声。他的行为无疑是高尚的。
在《悲惨世界》中,雨果便写明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悲惨世界》即是:"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人性向善的精神史诗。"读懂《悲惨世界》,就是对人性的大彻大悟,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必须读一读这本伟大的作品!
读这本书,其实也是在读雨果的高尚人品和满腔情怀。
上下两册精装版只需75.9元,不到2包烟钱,不够一支口红钱,拥有一套《悲惨世界》,体会人性的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