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主要培养哪些能力(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才有质量)(1)

虞永平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01

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才是有质量的

用什么样的质量标准去衡量幼儿园,牵涉到幼儿园今后发展的方向。衡量幼儿教育的质量,主要有结构维度、过程维度、结果维度三个方面。

没有质量的教育就是浪费国家财政和民众金钱,浪费儿童的美好童年。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学前教育必须努力的方向,对质量的追求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付出努力的工作,而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是,学前教育质量该如何衡量,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用什么样的质量标准去衡量幼儿园,牵涉到幼儿园今后发展的方向。一般来讲,衡量幼儿教育的质量,主要有结构维度、过程维度、结果维度三个方面。结构维度包括房舍结构、场院结构、设施和材料结构、教师结构、课程与活动结构、管理结构等,这些都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过程维度,主要包括如何教和如何学、在哪里教和在哪里学、谁来教谁来学、用什么教和用什么学、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等。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结果维度,就是学前教育要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既要避免仅仅以知识作为衡量标准,也要避免以特长发展作为衡量标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尤其要关注儿童的身体素质、社会性素质以及自由想象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的材料是幼儿发展的关键,但材料不一定非得花钱去买,玉米棒、布、棉花、铁丝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园重要的资源。幼儿园可以有些玩具,但是完全靠购买获得资源的幼儿园,往往资源不够多样化,不够开放。能否让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童获得经验是衡量材料价值的标准。有时越是买来的、越是结构化的材料,反而很难让孩子获得有益的新经验。良好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不断的探索、交往和表现。材料多样化,幼儿的探索就会多样化。因此,开放的、可操作的材料的比重必需加强,要避免材料的过度符号化、结构化、成人化。

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再好的硬件也只是禁锢儿童的空间。硬件条件越好,越要求教师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水准。教师的合格不是终身概念,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学习,增进专业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过程中观念和行为合格的教师。衡量教师队伍的质量,既要考虑合格教师的比例以及教师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专业背景等,更要关心教师素质的深层结构。教师素质的深层结构主要有教师的态度,包括对儿童、对事业、对集体的态度等;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儿童发展、保育与教育、科学与人文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能力、表现能力、交往能力等。

02

怎样创设更适合幼儿成长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结构有别于中小学课程结构。结构合理的课程不是定向化的,也不是特色化的,更不是小学化的,而是生活化、游戏化的,要符合幼儿的需要,适合幼儿的天性。

幼儿园课程质量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非常重要。结构合理的课程不是定向化的,也不是特色化的,更不是小学化的。有的幼儿园太在意追求特色,甚至是先确定一个特色然后去追求,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幼儿园的特色不是标榜的,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自然呈现的。优质的幼儿园课程把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能够引导幼儿在行动中学习。

幼儿园的课程,要符合幼儿的需要,适合幼儿的天性。课程就是做事,就是做幼儿力所能及的、能感受挑战的、能感受到趣味的、有思维参与的事。课程是行动的过程,是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也是环境材料不断被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地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到当前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以思考为纽带的和谐的行动结构,而不是知识结构,只有与行动结合才可能是经验的,只有真正转化为行动的知识结构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幼儿园课程结构。幼儿园课程结构有别于中小学课程结构,它是以幼儿发展为导向,以经验获得为过程和目的的动态结构。

幼儿园的环境本身也是课程,设计环境、创设环境,就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不是装饰,而是课程,是儿童活动的场景。环境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的丰富性、适宜性和针对性是产生教育作用的关键所在。环境创设应注重儿童参与、儿童感受和儿童实用。

环境可以给幼儿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机会。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成人的因素要少一些,儿童的因素要多一些。儿童是环境更新的参与者,环境准备过程就是重要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树立儿童成长的环境需要儿童参与的观念,为儿童的环境创设做好物质准备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心中有儿童的成人和社会才能真正为儿童着想,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真正有趣的、可获得新经验的环境,让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生活。对幼儿园的环境设计怎么用心都不为过,为了孩子,对环境要用心,再用心!

03

怎样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提高教师的素质一定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不能搞群众运动。教师素质提升不是简单练习的结果,而是不断思考的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果。幼儿教师需要一定的艺术素养,但艺术能力不能代替专业能力。

不管是加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还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素质很重要,但不能搞群众运动。提高教师的素质,一定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当前,有些地方存在这样一些误区:大批人才造就工程,大笔经费投入,大量无用劳动;服务于领导想听什么,服务于书面材料,服务于数量统计;一些人练就了嘴皮子,摆足了花架子,但教育质量老样子;总结诗意化,策略雷同化,思想虚无化。

脱离教育过程的行动难以真正提升素质,教师素质提升不是简单练习的结果,而是不断思考的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果。教师成长是有规律的,尤其是每一种专业能力的发展都有规律,不能盲目催长,更不能缺乏促进力量。

幼儿教师需要一定的艺术素养,但幼儿教师的艺术能力应以现实的工作需要为基准,艺术能力不能代替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因素,也是职业区别于专业的关键因素。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到底是什么?幼儿园教师应具有六个方面的基本专业能力,这些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关键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应重点关注:

第一是观察能力。

有些教师认为:“天天在看,还有什么好看的?看到的就这些事,那有什么用?班上孩子那么多,我怎么观察得过来?我对孩子是很熟悉的,观察不观察还有什么不同吗?”我们的师范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忽视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而长期使用购买的课程导致教师忽视观察,大量的时间付出也让一些教师选择无视观察。实际上,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观察能力需要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观察需要教师有耐心、细心和恒心。因此,是否坚持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尺度。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观察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视线和反应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依据。

第二是作品分析能力。

作品分析是了解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形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收集幼儿多形式作品的习惯。幼儿的绘画、话语、表演动作、手工作品等等都是重要的作品,教师应学习分析作品的方法,能够根据作品判断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并采取进一步的教育策略。教师要养成作品归档的习惯,要充分利用作品,进行纵向的分析和比较,在分析中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和规律。要努力提升分析作品的素养,学习作品分析的方法,切实通过作品分析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是谈话能力。

谈话是教师与幼儿交流的方式,也是通过语言及相关的信息了解幼儿、引导幼儿的重要途径。谈话需要看清情境及问题,谈话重在了解、启发而不是说教和训诫。教师每天都应有与幼儿谈话的时间,可以是集体谈话,也可以是个别谈话。谈话是教师与幼儿的心灵沟通,有效谈话的境界是愉快和有效。谈话是幼儿向教师展现自己认识和见解的过程,谈话是展示幼儿内心的兴趣和倾向的过程。因此,谈话也一定是幼儿园课程生成的重要契机。

第四是课程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有别于小学教师的重要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设计是指活动设计能力、主题或单元设计能力、年级整体课程设计能力。课程设计意味着幼儿园课程不只是买来的教材,还应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的完善性设计,甚至是幼儿园教师自己根据幼儿实际的需要进行的创造性设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点不是自己准备教什么,而是准备让幼儿做什么和想什么。课程既设计过程,也期待结果,设计者必须有目标意识,这也是专业幼教工作者区别于其他人员的核心标志。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不只是教案,而是整个的教育环境、活动材料和教育策略。要重视课程设计,努力把课程设计当作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要加强专项培训,在实践中提升课程设计能力。

第五是活动组织能力。

活动组织能力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的核心是将幼儿引导到他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和有可能获得新经验的活动中去,让幼儿积极地投入运动、探究、交往及表达等活动中去。活动组织能力不等同于讲解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第六是评价能力。

评价就是对现实作出有事实支撑的判断。评价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延续,是进一步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前提。评价应该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幼儿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幼儿园的评价主要不是依靠测验,而是依靠对幼儿行为的日常观察,对幼儿作品的分析,对幼儿某些发展项目进行适度的测量。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判断,经常是建立在课程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来源: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