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有了更高的期待,传统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过于注重房子等硬件,忽视了人的真实需求,最后“景有了,人没了”;过度商业化,把历史文化古迹等都变成收费场所,结果“有了钱,没了文化”;私人权益扩展,公共空间被压缩,造成“有个人,无大家”的局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离有亦离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离有亦离无(试谈有与)

离有亦离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有了更高的期待,传统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过于注重房子等硬件,忽视了人的真实需求,最后“景有了,人没了”;过度商业化,把历史文化古迹等都变成收费场所,结果“有了钱,没了文化”;私人权益扩展,公共空间被压缩,造成“有个人,无大家”的局面。

老子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以人们居住的屋子为喻,表达出了深刻的道理。其中的“有”,就是指屋子的四壁、门窗,本质上是实际存在的硬件;其中的“无”,则是指屋子中间虚空的部分,本质就是通过硬件的建造而留出的空间。“有”与“无”共同构成了可以使用的屋子,也就证明了“有”与“无”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缺一不可的。

这样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城市,具体来说,城市建设理念中的“有”,就是指注重城市的设施建设,如建造漂亮的小区、实用的综合管廊;城市建设理念中的“无”,则是指注重美好的人居环境、足够的公共空间。其实,城市建设也应兼顾经济发展与人文诉求。

从城市建设的目的来看,要解决“有景无人”的问题。要树立“城市为人而建设”的理念。城市所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之利,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用”。当前一些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施建设出现“可远观不可玩”的问题,就只照顾了城市面子,忽视了市民悠闲需求。城市发展要注意留足地面发展空间,增加资源投入,从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角度建设市民自由活动空间。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记得:建设可见、实用的高楼大厦、电缆、道路、汽车等“有”之利时,要注意给老百姓留下蓝天、明月、旷野景观视野空间。只有这样,来自农村旷野的李奶奶,才不会因城市空间的逼仄和种种限制而“喘不过气了”

但现实中,人们的城市建设理念往往只重视了经济和美观,却忽略了人居环境,未能很好的重视“无”的价值。比如,我们过于注重建造漂亮的小区,而忽视了人的现实需求,最后“景有了,人没了”;城市开发中过度注重商业化,把历史文化古迹等都变成收费场所,结果“钱有了,文化没了”;有些城市大肆扩展私人权益,公共空间被压缩,最终“个人有了,大家没了”……长此以往,城市自然难以持续发展。

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我们应平衡文化、商业与人居的关系,重视共享发展理念,增加城市公共空间,发挥“无”的作用。城市建设不应只是“造景”,更要兼顾“化人”。过分商业化会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失去价值,会使人们没有时间和空间来“无所事事”,就不会有闲暇去进行文化创造。所以,建设经济开发区时,要留下城市绿地;建设城市CBD时,要留下古建筑保护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写字楼时,也要留下休息娱乐地。我们要认识到,城市是一个生活综合体,我们要在“共享”理念的指引下,为城市留足公共空间,以维持生产和生活的“生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