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的平宁郡主如果放在现代,她绝对是海淀区鸡娃妈妈中的王者。因为她对齐衡的学习和人生,规划科学的程度令人忍不住暗暗称赞。

她的独子齐衡也很争气。家世那么好,也没有想着要在祖宗的功劳簿上躺平,轻轻松松的过这一生。齐衡的发小,大多都是富贵双全的富二代。齐衡刻苦求学的程度,让他成为“二代”圈中的异类。

齐衡的性格很像母亲平宁郡主。母子俩都极其好强,不能接受自己的人生外表看着花团锦簇,内心是绣花枕头一包草,苍白无力。

所以平宁郡主这个人身上有一种“大女主”的气场。

平宁郡主为什么不同意明兰 再说平宁郡主单凭这句话(1)

最能体现平宁郡主这种“大女主”格局的细节,当属原著中被很多读者忽略的一句话。

《知否》原著第55回《儿媳的典范》,主角是盛长柏的老婆海氏。

但在这个章回中,最具光芒的人却是平宁郡主。

齐衡喜欢明兰,哭求母亲成全,平宁郡主为此大发雷霆。齐衡的父亲不忍心,开口替齐衡说情。但郡主不愿意,问他是否能接受五品官的庶女做自家儿媳,不怕被亲戚笑话?

平宁郡主也很心疼儿子。她对齐衡所有的谋划都是为了齐衡和家族的将来。她对老公说:“你那侄子虽说病弱,可如今到底还是好端端的,我也不能为了自己儿子能继爵位便咒着他早死,可这样一来,咱们就得为衡哥儿将来着想。”

这句话一下子把平宁郡主的格局上升到“真正的大女主”级别。

这句话反馈出的信息量很大,归纳下来,有三点。

一、平宁郡主从来不抱非分之想

都说人要靠阳谋立身,阴谋防身。平宁郡主就是如此。

为了得到爵位,小秦氏天天盼着顾廷煜早死,捧杀顾廷煜,行为堪称疯狂。

要说和爵位的距离,平宁郡主的先天条件比小秦氏更近。

齐衡的堂兄是一个先天的病秧子,而齐家大房连一个庶子都没有。只要这个大堂兄没有了,齐家的爵位顺理成章就落在齐衡身上。

平宁郡主为什么不同意明兰 再说平宁郡主单凭这句话(2)

为此,平宁郡主和大嫂的妯娌关系差到家了。

即便这样,平宁郡主也没有使什么过分的手腕。最起码,没有天天盼着夫家侄子早登极乐,为自己儿子腾出好位置。

平宁郡主出生权贵之家,自由出入宫廷,世界上最肮脏的手段她可能都知道。但她不屑于此。

爵位理所当然是长房长子的,这一点,平宁郡主始终是认可的。

二、她始终认为,齐衡要走出自己的路

平宁郡主意识到爵位是齐家长子的,而且两家人关系并不亲近。为此她对齐衡的规划是——靠不上别人,齐衡就必须走出自己的路。

平宁郡主对齐衡的管教非常严苛。齐衡小时候和其他公子哥斗蛐蛐,被平宁郡主发现后,立即捆起来狠揍一顿。

为了防止齐衡早恋,平宁郡主堪称严防死守。平宁郡主不允许自家亲戚的女孩来家里玩耍,就害怕把齐衡的心带偏了。

平宁郡主为什么不同意明兰 再说平宁郡主单凭这句话(3)

平宁郡主意外发现齐衡对盛明兰非常上心,立即抢先下手,要认盛明兰为干女儿,还向盛家委婉提出,盛家女儿不要一起出现在学堂上。

平宁郡主的行为看上去很霸道,但背后的动机,称得上是良苦用心。

齐衡的家教严格,在社交圈是出了名的,连齐衡的发小都很惧怕郡主。

郡主的出发点,就是保证齐衡在读书和成婚这两个人生关键点上,不出一点差错。这样齐衡才能在不继承爵位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人生是往上走的直线。

三、阳谋立身,胜过万千阴谋

平宁郡主和小秦氏,是一种情况下的两个反面。

同样的侯府富贵之家,面对类似的情况,平宁郡主的格局比小秦氏大多了。

小秦氏从嫁给顾偃开的第一天起,就把嫡出的两个继子,顾廷煜和顾廷烨当做眼中钉肉中刺,只因为两个人是她儿子继承爵位的拦路石。

平宁郡主的情形类似。她老公是齐家老二,按照继承排行,齐家的爵位与他们的小家无缘。老天却放出了一点希望——齐家大房独子不是长寿之相。

平宁郡主为什么不同意明兰 再说平宁郡主单凭这句话(4)

人一旦心生贪婪,就容易阴谋缠身。

与其靠不正当手法去谋划更近的爵位,平宁郡主为齐衡选择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靠自己去考实打实的科举,自己走出一条路。

前者是阴谋,后者是阳谋。

平宁郡主的人生境界,狂甩在后宅的一亩三分地里谋取短利的蠢笨妇人,比如小秦氏。

平宁郡主为什么不同意明兰 再说平宁郡主单凭这句话(5)

按照故事的发展,齐衡的大堂兄去世后,齐衡意外继承了齐家的爵位。但此时爵位于齐衡,仅仅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人生富贵的依托。齐衡经过努力,最终有了实打实的功名,在那个时代,这是齐衡人生中,最具含金量的内容之一。

可以说,平宁郡主如果决定翻云覆雨,能玩弄的阴谋注定层出不穷。但她却瞧不上这样的路数,坚持走阳谋立身,单凭这一点,这个角色的高度就值得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