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年少时向往诗和远方,极力想挣脱家的怀抱,年长时眷恋故土家园,家是挥之不去的魂牵梦萦。

所以,漂泊异乡的杜甫渴望“青春作伴好还乡”, 遇赦的李白高歌“千里江陵一日还”。

有人说,人世间最美丽的路是回家的路,深以为然,千山同此月,千江同此水,远在异乡的人,即便华发盈巅也会顺着旧路找回来。

一鞭清晓喜还家”,时光回溯,千年前,羁旅漂泊的万俟咏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拂晓踏上了回家的征程,洒下一路欢歌,留下一首动人的《诉衷情 送春》。

宋代婉约词思乡(宋代词人的一首咏春词)(1)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宋 万俟咏《诉衷情 送春》

简译:

清晨,扬鞭打马欢欢喜喜踏上归家的征程,昨天晚上沉沉的醉意还没有完全消除,夜里下过小雨,现在天气已经放晴,燕子双双在微风中蹁跹。

山迢迢,水茫茫,回看来时路,它是如此的漫长遥远,马上就要与家人团圆了,往日那些送春的惆怅和怀念亲人的愁苦,如今都交给柳絮飞走吧。

宋代婉约词思乡(宋代词人的一首咏春词)(2)

赏析:

俟(mò qí 复姓)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词人,具体生卒年份不详,据南宋文学家王灼在《碧鸡漫志》所载,此人在宋哲宗元祐时期就以诗赋闻名,但其仕途不顺,屡试不第。

这首小词作于北宋末期,屡遭落第打击后,万俟咏不再执着科举,决定回归家园以诗酒自娱,心中的执念一旦放下了,就会感到分外的轻松愉悦,这首小词抒发的就是此种心绪。

万俟咏这首咏春词,抒发的是游子伴着春光归家的喜悦心情,全词紧紧围绕着一个“”字落笔,清丽婉约,欢喜之情呼之欲出。

宋代婉约词思乡(宋代词人的一首咏春词)(3)

词题开宗明义,“诉衷情”是词牌名,由温庭筠创制,“送春”是词题,送春语义双关,既是送别大自然的春天,也是作者和往事告别之意。

词的上片写归途之景,抒发还乡的愉悦之情,气氛热烈欢快,春景清新自然,首句“一鞭清晓喜还家”点明全篇的主旨。

从决定回乡的那一刻起,作者激动的心情就难以抑制了,临行的前一晚把盏痛饮,一夜沉酣,就连夜里下了小雨也不知道。

但是,这并不妨碍行程,因为拂晓时分已经雨霁天晴,归心似箭的作者早已迫不及待地扬鞭催马,踏上了返乡的征程。

那清脆的鞭响,声声都是他内心不尽的欢畅之情,雨后的空气清新美好,微风轻拂,成双结对的紫燕在风中翩飞,一切都是那么地令人赏心悦目。

流霞”指美酒,“困流霞”意沉醉于酒中,“霁(jì)”谓晴。

宋代婉约词思乡(宋代词人的一首咏春词)(4)

词的下片写旅程将尽故乡在望,回首来时路的感慨之情,略带沉郁,但结尾“分付杨花”又将之反转,重回归家的喜悦中。

虽然长路漫漫,但归家的路是轻松愉快的,转眼故园在望,欢喜的同时还是忍不住回头看看这一路的千辛万苦。

山长水远,这是一条多么遥远的旅途啊,昔日踌躇满志地离家去追求梦想,异地他乡历尽了多少艰难困苦,可依旧徒劳无功。

而今,放下执念回归故里,一切过往和愉快都让它随着暮春时节的柳絮一起飘走吧,从此不再用忍受相思之苦和离别的煎熬,只有家才是慰藉心灵的港湾。

赊(shē)”是遥远之意,“望中赊”即回望来路遥远漫长,“分付”谓交与。

上片写启程和旅途之情,下片抒归家之喜和往昔之愁,全词以“喜还家”开始,以“送春愁”结束,首尾呼应,轻松愉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宋代婉约词思乡(宋代词人的一首咏春词)(5)

写在后面:

万俟咏,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咏精通音律,能自谱新曲, 宋徽宗时曾被授大晟府制撰(为音乐机构填词作曲),宋高宗绍兴五年(1136),补下州文学。

万俟咏词学柳永,作品多失传,仅存词27首,其词颂圣居多,也不乏佳作,其中如题作《长相思·山驿》,《长相思·雨》,及《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等。

万俟咏生卒年不详,据仅有的资料记载,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虽仕途不顺,诗酒自娱,但也在宋代的文坛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虽然隔了千年的时光,万俟咏彼时回乡的满心欢喜,还是会令人心生美好,那是一条开满鲜花的路,唯美了岁月……

宋代婉约词思乡(宋代词人的一首咏春词)(6)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