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报考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谈及职业规划,那么职业规划是以什么为支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没事会玩完心理测试,觉得特别准,那你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吗?其实,它们都涉及到一个专业领域——MBTI性格测试。那么到底什么是MBTI性格测试?

认识MBTI性格测评

职业规划领域的第一人是美国人帕森斯,1908年他在美国的波士顿开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咨询机构,帕森斯所提出的根据个人特质匹配职业的方法到现在仍然是职业规划领域最主流的做法。帕森斯所根据个人特质无外乎是个人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这四个因素

20世纪40年代迈尔斯.布里格斯母女在心理学大师荣格先生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MBTI性格类型测评模型。MBTI的四个维度分别是动力来源、信息收集、决策方式、生活方式。

MBTI所区分的16种性格类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类型,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是某个性格类型的优势以及可能的盲区,而接受MBTI性格测评只是为了更好的自我提升和修炼我们自己。

其次,MBTI是一个心理的测评而非是一个测试,既然不是测试就没有对错之分,MBTI仅观察一个人通常的行为、自然、天真、舒服而不是工作环境里面或者学校里面的行为,MBTI希望获得的结果是“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人所期待的你”。

外向(E)与内向(I)

在MBTI中外向和内向的区分是衡量个体获得激发自己能量的来源倾向性。如果个体更多倾向通过和外界的接触和互动来获得激发自己的能量和动力,那么他就是外向(E)性格的人。如果个体更多通过思考、内省、自我对话来获得激发自己能量和动力,那么就是内向(I)性格的人

内向的人对外部的条件和环境感到拘束,而外向的人对外部的条件和环境感到吸引,这一条不能单纯地解释“内向的人不爱说话,外向的人喜欢说话”。

如果有老同学聚会的时候,不妨观察一下,那些你们定义为外向的同学,他们是速热型的,从头到尾都是人来疯。那些你们定义内向的同学,他们需要熟悉一段时间、互相介绍一番,体验回味一番才慢慢进入角色,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喝醉的往往是这些内向的同学。

内向的人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而外向的人需要很多的人际关系,内向人的能量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地里积累的,和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接触会损耗他们的能量,所以他们需要留出时间给自己去辟谷去修复,但是如果你把外向的人关在家里,那就苦了他了,他们估计会把电话打爆。外向的人可能觉得内向的人孤僻,而内向的人也会觉得外向的人肤浅。

在MBTI理论中内外向之间并不是排他的,MBTI理论认为我们通常都会做外向型以及内向型的事情,但是我们并不会做的同样的得心应手。通常我们都会对某一种有所倾向,在选择倾向的时候,你应该去回想你最没有压力,最轻松自在的环境下你会选择哪一个倾向。

感觉(S)与直觉(N)

MBTI的第二个维度是信息收集,根据个人收集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实质与直觉两种类型,也被称为感觉与直觉。

首先,面对同样的情景,两者的注意中心不同依赖的信息通道也不同。感觉型的人关注的是事实本身,注重细节,而直觉型的人注重的是基于事实的含义、关系和结论;感觉型的人信赖五官听到、看到、闻到、感觉到、尝到的实实在在、有形有据的事实和信息,而直觉型的人注重“第六感觉”,注重“弦外之音”。

当感觉型和直觉型的人面对一地的零部件,目标是装配好一定的器物的时候,实感型的人会从零部件着手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按部就班的操作,虽然可能慢一些但是总体的效果不会太出差错。而直觉型的人会思考装配完成后成品的样子,喜欢尝试不同的路径,跟着感觉走,他们不习惯仔细地看完一大本说明书再动手,结果呢?可能比感觉型的人更快地完成了任务,也可能因为失败而须重新开始。

感觉型的人喜欢处理实际的事物,他们更喜欢和看得见、摸得着的、闻得到的客观物体产生互动。而直觉型的人喜欢想象各种可能性,他们更喜欢和创意、想法和概念打交道。

所以,我们说可以从感觉和直觉这个维度来进行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感觉型的人很可能会被理工科领域的工作所吸引,因为理工科类的职业更多和客观事物接触;直觉型的人很可能被人文领域的工作所吸引,因为人文类的职业更多和思辨、创意的想法接触。

感觉型比较适合在传统的企业中有流程的指导工作,有目标衡量绩效,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可以看得见,就算是论资排辈也至少有一个念想。直觉型的人希望事物是开放的,有机会去尝试创造性的工作,他们不喜欢条条框框,更不喜欢各种要求和指标。所以如果把直觉型的人放在传统的企业或者政府机构真是难为他们了,直觉型的人适合在新兴的行业中比如IT技术、广告创意、销售类型的企业,工作环境自然轻松、人群形形色色、每天的工作变化多样,这样反而能够激发直觉型的工作热情。

在MBTI的理论中,直觉和感觉也不是排他的,MBTI的理论认为我们通常都会做感觉和直觉型的事情,但是我们并不会做的同样的得心应手,我们都会对其中某一种有所倾向,如果你觉得你的直觉和感觉势均力敌无法区分,那么一般你可以初步的选择是直觉型的人,因为我们很可能会根据社会的期望更加去关注细节、注重客观实际的行为表现。

思考(T)与情感(F)

MBTI的第三个维度是决策方式,一种是理性的逻辑的就事论事的决定方法,我们把它称之为思考,用英文字母T来表示,一种是情感化的、将心比心的站在他人角度决策的方法,我们把他称作情感,用Feeling来表示,用大写字母F来表示。

每个人都能够在做决策的时候使用思考或情感的方法,但是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他们在决策的时候必然有所倾向。

思考的人用头脑做决定,而情感的人用心灵做决定,如果思考的人和情感的人想买一辆车,思考的人揣摩的是决策的各个维度,性价比、排量动力、外形内饰、品牌和面子,整个决策的过程参与的要素多,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揣摩,但是一旦他们决定了就会一门心思迅速的出手,买了也不会后悔。相比较,情感的人买车想的是一家老小的出行方便、能不能照顾小孩又能不能顾及到老人,看车的时候更多注意的是自己的心情,心情好的时候销售员三言两语就能打动,但如果心情不好,奔驰宝马也不会看在眼里,买车的时候可能会心情舒畅,买完了可能会心情懊恼,下一个决策可能永远比现在的决策要好。

其实每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下多少都会有情感或者思考的决策表现,只不过个性使然会更倾向哪个维度,两个倾向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们的天性而已。

判断(J)与知觉(P)

MBTI的第四个维度是生活方式,这个维度是表明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态度以及生活的方式。这个维度是看生活方式的,所以最直观有效的方法是从人的生活环境中观察他的生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从人的工作环境中去判断他在这个维度的倾向,人在生活当中和在工作当中的表现可能是完全两样的。因为MBTI是观察一个人在最自然放松环境下的表现,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了解观察人的情境。

判断的人喜欢有条理的生活方式,在生活当中判断的人的生活习性是有计划表的,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生物钟都规划得井井有条,打开判断型人家里的冰箱,你会发现里面分明别类划分的清清楚楚,如果有书柜的话各种书籍可能也会按照一定的类别摆放。

知觉的人喜欢有灵活的生活方式,在生活当中,认知的人随性而为,除非迫不得已,他们希望自己掌控时间,想什么时候起床完全看自己的心情。打开知觉型人家里的冰箱,如果是旁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找一个东西,但是知觉的人却心知肚明,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判断的人喜欢在生活控制之中,这意味着他们会未雨绸缪、想得会比较远一些。如果他们要买房子,考虑的可能是10年后小孩的入学;如果他们是去超市,非常可能是打好了一周的计划,到超市妥妥贴贴地买了就走;如果他们要去旅行,判断的人是攻略的高手,他们希望把能够想到的都能够妥善地安排就怕出什么乱子。

而相对的,知觉的人喜欢体验生活的变化,如果他们要买房子,他们宁愿买小一些的,万一哪天搬家了怎么办呢;如果他们要去超市完全是心情使然,今天要吃什么就买什么,明天的明天再说;如果说要去旅行,他们要的就是一份惊喜和刺激,生活就是一盒巧克力,谁知道下一颗是什么颜色呢?他们随性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知觉的人认为判断的人过于僵化,而判断的人认为知觉的人杂乱无章,判断和知觉的人在生活中是可以互补的,但是在职场上有可能发生冲突

如果家庭中的一个是判断的,一个人是知觉的,那通常可以匹配得很完美,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规律,也有惊喜浪漫的小插曲。

但是如果是在职场上,这两种人是天生的死对头,双方不认可对方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果,很少能够讲到一起去,所以在职场上相似性格的人通常会在同一个部门被发现,而相同领域的职业环境也会吸引相同性格类型的人,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概念吧。

mbti职业性格测试十六种有哪些(走进MBTI性格测评天天玩性格测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