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才能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几乎每检必查的血常规报告)(1)

血常规是临床上一项基本且极其重要的辅助检查,也是很多患友们常做的一项检查。

不过,很多人虽然对这项检查并不陌生,但拿到报告单的时候还是会对上面的各项指标一头雾水,或是看着升升降降↑↓的箭头心里开始七上八下:这都是啥意思?难道我的情况很严重?

下面,就让我们拿起血常规报告单,来聊一聊究竟该如何读懂它。

你以为的血常规VS真实的血常规[1][2]

你以为的血常规:用处不大,没必要做。

真实的血常规:作为基本的血液检测,血常规的作用可大着呢:疾病的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疾病进展......

举例来说,怀疑贫血了,需要参考血常规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值;感冒了,可以通过血常规结果来分辨是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的,以对症下药;血液疾病也可以通过血常规结果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异常。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常规检查的作用。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疾病的最终确诊,还需综合考虑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患者病史等因素。

你以为的血常规:抽一管血,能查所有的指标,包括血脂、血糖、肝功能......

真实的血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肾功这些检查属于生化检查,不包含在血常规检查里,是需要医生单独开单子的。

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均有不同反应。

作为没有医学基础的患者,我们可以重点看其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这几项指标。

01 红细胞(RBC)[3]-[5]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5.0)×1012/L

红细胞计数异常,常见于哪些情况呢?

生理性变化

举例来说,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等刺激,以及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后均可使红细胞暂时性增多;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红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妊娠中后期的孕妇因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造成红细胞相对减少等。这些都是生理性变化,不用太担心。

病理性变化

减少可见于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如白血病等;

②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等;

③红细胞合成障碍,如缺乏铁、维生素B12等。

增多可见于

①当血容量减少时,红细胞会相对性的增多,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怎样做才能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几乎每检必查的血常规报告)(2)

②当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时,会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以及一些肿瘤(如肾母细胞瘤、肝癌、卵巢癌等)。

③应激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体型肥胖的中年患者、轻度高血压等,或因使用肾上腺素后脾收缩所致。

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即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骨髓增殖性肿瘤。

02 血红蛋白(Hb)[3][5]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血红蛋白数值异常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贫血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血红蛋白的减低与红细胞的减少程度不一定呈正比,比如在大出血时,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基本上与红细胞减少的程度相一致,而在红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血红蛋白更为严重。

03 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计数[3][6]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值

怎样做才能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几乎每检必查的血常规报告)(3)

白细胞计数异常,常见于哪些情况呢?

白细胞计数增多

生理性增多

一般早晨时的白细胞计数低于下午,孕妇妊娠后期、剧烈的运动和劳动、酷热和严寒天气等也会使白细胞出现生理性的增多。

病理性增多

常见于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过敏反应、急性中毒、一些肿瘤及血液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

可见于某些感染(如伤寒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流感等病毒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长期服用氯霉素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脾功能亢进等。

怎样做才能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几乎每检必查的血常规报告)(4)

白细胞分类中,我们主要关注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数量。

中性粒细胞

增多常见于

急性感染性化脓性炎症、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急性出血、急性溶血等。

减少常见于

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疟疾等)、化学药物及放射损害、某些血液病、过敏性休克、恶病质、脾功能亢进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淋巴细胞

增多常见于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感染性疾病(如水痘、麻疹、百日咳等)、免疫排斥反应及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常见于

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及放射线损伤等。

04 血小板(PLT)[3][7]

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血小板异常,常见于哪些情况?

生理性变化

正常人血小板数会因时间和生理状态变化而变化,比如早晨比午后略低;春季比冬季低;平原居民比高原居民低;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即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正常等。

病理性变化

血小板增多

①一过性增高,常见于急性大出血以及发生溶血后。

怎样做才能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几乎每检必查的血常规报告)(5)

②持续性增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③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许多恶性肿瘤的早期常可见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造血功能受到损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怎样做才能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几乎每检必查的血常规报告)(6)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血常规报告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表示一定有问题,因为血液检测结果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比如上文我们所说的一些暂时性的、正常的生理性变化,以及采血时间、血液标本储存时间等[1]

当然了,也不是说可以完全忽视指标异常的现象,建议拿到报告后,先不要慌,去找医生看一下,医生会在综合其他检查结果、临床症状等情况后,给出专业的建议。

封面及插图:摄图网

参考文献:

[1]仇爽.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J]. 中国医药指南,2022(10):104-106.

[2]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8(2):81-90. DOI: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4.02.004.

[3]杨诗妍. 血常规检验中数值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390-390,391. 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3.18.304.

[4]丁关庆. 血常规解读[J]. 中老年保健,2021(8):20-25.

[5]宁平.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血常规结果解读(二)[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7):1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08.07.010.

[6]宁平.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血常规结果解读(一)[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6):14-15.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08.06.010.

[7]宁平.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血常规结果解读(三)[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8):11-1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08.08.008.

怎样做才能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几乎每检必查的血常规报告)(7)

- End -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