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终于走了,仿佛一只苍蝇终于飞回了它的粪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bbc最近记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bbc最近记录(BBC最后的亮相揭开BBC的真相)

bbc最近记录

BBC,终于走了,仿佛一只苍蝇终于飞回了它的粪堆。

这家自诩西方世界文化旗手的媒体,发布了声明,继续标榜自己——

“世界上最受信赖的国际新闻广播机构,在世界各地采访的故事都是秉持公平、不偏不倚、无所畏惧也没有偏袒。”

英国外交大臣拉布又在推特上抹黑说:“这是无法接受地剥夺新闻自由”。

不改BBC一贯的“正义感说辞”,全然不提此前英国吊销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执照。

我撕开BBC道貌岸然的遮羞布,看到下面密密麻麻写着两个大字:

双标。

今儿,我们揭开BBC的前世今生,一窥这个双标的文化旗手,和新闻自由的大旗之下,所集散的西方文化糟粕。

BBC的全称是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翻译过来是英国广播公司。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2年,见证了大英帝国最后的辉煌和不可遏制的衰落。

BBC的第一滴血来自英国财团,它自诞生,便带着资本家的意志,和老朽的资本主义精神。

BBC最初是一家广播电台,在它进入电台行业之前,英国已经有不少私人公司在经营广播。

但在1919年,由于收到很多军队对“过多广播而干扰军事通讯”的投诉,邮政局停止发出牌照,直接影响了电台行业资本的利益。

一个由无线电收音机制造商组成的委员会,游说英国政府,最终建立了英国广播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背后,便是包括马可尼、英国通用电气公司、英国汤姆森-休斯敦等财团出资。它从娘胎里,就必然代表资本家的利益。

1922年11月14日,BBC的第一个电台开始在伦敦广播,随后,逐渐覆盖到全英国。

很快,资本家意识到了BBC巨大的舆论价值,并将之作为巨大的资源:

他们将BBC作为权力敲门砖,献给英国皇室。

1927年,BBC获得皇家特许状,算是主动被英国政府招安。BBC内部,建立了理事会,负责公司的运作,而理事会成员由政府任命,每人任期4年。

说白了,BBC从民营企业,改组成了提供公共广播的非营利机构,便于理解,可以当作是英国的事业单位。

自此,BBC正式成为了英国乃至西方世界的文化喉舌。

1932年“BBC帝国服务”开播,BBC开始面向英国本土以外地区,进行广播。

1936年,BBC开始提供电视服务,是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

到二战结束时,BBC已经以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7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

从历史沿革上看,BBC天然带有资本意志和英国国家利益诉求。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BBC作为英国最大媒体,是西方世界的文化旗手,也是西方文化传播的集散地。

诸如西式自由、西式民主等西方价值,都是经由BBC,传播至全球。在冷战时期,BBC更是在文化交锋的前沿阵地。

苏联和美国的意识形态之争,延伸到传播领域,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文化交锋。

BBC是西方世界火力最强的炮弹之一。

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BBC成了西方文化的功臣,甚至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集散地。它大举开启全球新闻服务电视频道,无底线地使用传播技巧,把西方文化的糟粕,美化成人类共有价值。

这种无底线,就是虚构新闻。

面向世界的BBC,所讲的新闻却相当不客观。根本原因是它们的经费,掐在英国政府手里。

BBC受媒体事务主管大臣的监管,其营运资金主要来自于英国国民所缴纳的电视牌照费。

什么是电视拍照费呢?英国的每个家庭或企业,都必须购买一年期的电视执照相当于纳税来给BBC提供经费,而这个费用,由政府厘定。BBC还获得来自英国政府的特别拨款:例如BBC全球服务的部分经费就来自英国外交部。

以2003年为例,BBC的执照费收入为26.59亿英镑,另有政府拨款2.01亿英镑,构成了BBC收入的八成。

客观地说,我们并不排斥BBC作为英国官媒吹嘘英国。作为英国官媒,它应当为英国说话,这是立场使然,但是,明明是官媒,实在没必要伪装成一家私人公司。

再者,怎么美化英国或西方文化都可以,但是打着新闻真实的虚假旗号、抹黑他国,完全是为了立场捏造现实,就坐视了一个每日小人行径的伪君子身份了。

亲贤人,远小人,这是中国古训。对于小人,我们下逐客令远离之,实在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