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最西北的九江修水县至今保持着中国除新疆外(新疆的温度实在是比不了)的最高气温纪录,现在正值酷暑,全国很多地区的人都享受这高温的煎熬,而江西则是全国最热的省份之一,省府南昌在“火炉”排行榜是榜上有名,而最极端的地方则出现在九江修水县,1953年8月15日,该县最高气温达到44.9 °C(113 °F)。

关于江西地理的十个问题(有关江西的6个冷知识)(1)

2、江西的汉族比例是全国第一,全国除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云贵等地外,其它省份的汉族比例都非常高,那汉族比例最高的是哪个呢?江西,江西全省人口99.73%为汉族(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这其实有一定的地缘逻辑,江西地区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地形比较封闭,所以太平天国动乱之前这里属于南方最安稳的地区,有“人口储存器”的作用(北部有个类似的省份山西),同时在农业时代,江西比较富庶(唐中期以来,江西的开发很快),鄱阳湖平原很容易成为汉族屯垦聚集的地方,而少数民族则多被融合,于是,这里成了古代汉族的避难所。

关于江西地理的十个问题(有关江西的6个冷知识)(2)

那江西有没有少数民族呢?有,除了后来从外地迁过来的散居民族外,江西聚居的少数民族就只有一个,就是畲族,他们主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以及永丰县、吉安县、兴国县、武宁县、德安县、资溪县、宜黄县、乐安县等市县的30多个畲族乡村,多为较为边缘的山地。

3、1957年,有大量地名因用字生僻被改,江西便是“重灾区”,有九个县被改名,雩都更名为于都, 大庾县改称为大余县,虔南县更名全南县,新淦县更名新干县,新喻县更名新余县(现在是地级市),鄱阳县更名波阳县,寻邬县更名寻乌县,横峯县更名横峰县,金谿县更名金溪县。但这个改名到现在都充满争议,有些被认为是莫名其妙,比如鄱阳,明明有个鄱阳湖还改叫波阳反而显得乱,所以后来又恢复了鄱阳的名称;还有大余,这是根据南岭中的“五岭”之一的大庾岭来命名的,现在县的名称改了,但山岭的名称还在…

关于江西地理的十个问题(有关江西的6个冷知识)(3)

4、和其它各省一样,江西也有自己的雅称——赣鄱大地,不过这个称呼有些特殊,它虽然听起来有古韵,但其实是一个现代词,相对于陕西被称为“三秦大地” ,福建被称为“八闽大地”,湖北被称“荆楚大地”,江浙被称为“三吴”…江西这个雅称历史比较短,这要是1993年,《江西日报》改版后加了个“读书版”,需要一篇全景描述、整体扫描赣版书的文章,于是傅伟中先生写出来这么一个词,后来反响很不错,于是就一直这么用下去了。现在江西地区的官媒等都经常使用这个词。

关于江西地理的十个问题(有关江西的6个冷知识)(4)

5、井冈山不仅仅是革命胜地,现在说到井冈山,大家想到的估计都是“红色革命胜地”,井冈山原有的山水风光反而被忽略了,这么说吧,即使井冈山没有红色历史,它评选5A级景区也是一点问题没有,1982年,国家颁布了第一批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江西省就2个,一个是庐山另一个就是井冈山,这里有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具有全球同纬度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次原始森林7000多公顷,还有一片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世界仅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同时也是地球上同纬度最丰富的生物区分地之一,可以说风景秀丽非常。

6、江西的辖境变化非常小,上文说了,江西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所以这个地形导致江西省疆域变化很小,汉太祖元年(约于公元前202年),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表示“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江西从此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

豫章郡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淦(现在写为余干)、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建成、蠡阳、南野,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余水、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这便是江西十八古县,这其中大部分的地名至今还在使用,比如南昌,庐陵,彭泽,鄱阳等。而且现在江西很多城市,比如南昌、赣州、吉安都是在那时县城的基址上发展而来。

关于江西地理的十个问题(有关江西的6个冷知识)(5)

元代的时候,划分省界比较粗犷,所以广东一大部分都划到了江西行省,同时江西东北部一些州府古代和江浙也是连在一起的(饶州,信州等),明太祖洪武年间广东单独设省后,至今江西的边界变化很小,主要就是有婺源隶赣(安徽婺源划归江西管理)和九江江北属地划归湖北(1936年)。

作者: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