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酷生活#

‬端午节,记得“做5是吃5样”,老传统不能丢,寓意平安健康。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夏季最重要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又叫端阳节、粽子节、龙舟节、女儿节等等。端午节起源于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所以每年端午节人们会赛龙舟、划龙舟祭龙神,除此之外古时代的人们在端午这一天还会做5种事情,吃6样美食,祈求平安健康,接下来酱酱分享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提前准备。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1)

做5事

一、沐兰汤——寓意身体安康

端午日沐浴兰汤是古代传下来的一种习俗,战国时代记载《大戴礼记》中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前的兰不是现在兰花的兰,而是有香气,可煮水洗浴的佩兰,至今在我们广东还有在洗,这里的人们会用艾草、蒲、凤仙、桃叶煮成药水给全家洗浴,可以去邪气,防蚊虫等。祈求酷暑后身体安康的一种美好愿望。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2)

二、挂艾草——寓意吉祥如意

挂艾叶也是从古时代延续下来的古老传统习俗,以前农村人,把端午节看作是一年中最毒的时候,因为端午后太阳毒晒,五毒动物出来活动,比如毒蛇、蝎子、蜈蚣、壁虎、蛤蟆。农村人农忙时很容易被咬、因此就有了端午插艾防百虫的习惯。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3)

古时代的人插艾也有讲究,老一辈的人说:“插早不插晚,挂长不挂短”。端午当天是阳气最为旺盛,悬挂艾草时间不能超过11点,在太阳没有直射家门口时悬挂上。艾草要采一些叶子繁茂,比较长的,这种艾叶子多,味道浓郁持久,驱蚊虫效果更好。

端午节插艾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人们用艾草的香气驱赶蚊虫,祈求平安吉祥。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4)

三、戴香囊——寓意万事如意,家庭合睦

端午节佩戴香囊,也是古老的传统习俗。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古代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带有香味的中草药,外包用绒布、五色丝线弦扣成锁,做成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夺目的香囊,清香四溢、可以驱赶蚊虫、避瘟暑。

佩戴香囊也有讲究,在江南部分地方佩戴香囊,里面装香料送恋人,以表示忠诚之心,老年人为了防病会戴梅花、菊花、桃子、荷花、娃娃骑鱼,双莲并蒂等形状,象征着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合睦。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5)

四、驱五毒——寓意平安健康

端午节驱五毒,也是古代民间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是全民防疫避瘟暑驱毒的时候,祈求平安健康的节日。

古代人端午节,人们会在红纸上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插在五毒图上面,贴在家中,除此之外,还有些地方的剪纸还有公鸡正在吃蜈蚣的图案,表示五毒被公鸡吃点的意思。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6)

五、系五彩绳——寓意吉祥美好

五彩绳又叫五彩丝,五色丝等,是我国端午的传统的吉祥饰品,由古时代纹身演变而来,端午那天正阳超级旺盛,借着旺盛阳气避阴邪,在很多辟邪的习俗中,有五彩丝线系在手腕上,以前是最流行的一种风俗。

五彩绳是由五种颜色组成,但是并不是随意的五种,而是由白、红、黑、黄、青(蓝),因为这五种颜色在阴阳五行上分别代表着金、火、水、土、木、象征着东南西北五个方向。有着祈求吉祥美好的愿望,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7)

吃5样

一、粽子

端午吃粽子,据传说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流传下来。粽子分为咸粽和甜粽,南北各有差异,南方吃咸粽子以肉粽、蛋黄粽为代表,粽子的米是以糯米为主料,口感软糯咸香。而北方人吃甜粽子较多,有豆沙,蜜枣等,粽子中的米以江米、小米为主。味道清香幽静。

咸蛋黄肉粽子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8)

【食材】糯米、绿豆、红豆、香菇、咸鸭蛋,五花肉、粽叶、粽绳、大蒜。

【做法】

1、糯米放盆中加清水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水份。

2、红豆、绿豆、花菇分别放碗中加热水浸泡至发胀。

3、粽叶粽绳放盆中加清水、抹过粽叶、加盐、上面加一个重量物体盖住,浸泡30-40分钟。再用刷子刷干净,放入开水锅中,加盐煮10分钟。捞出再放凉水中浸泡20分钟。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9)

4、五花肉洗净切小方块、装碗、加入酱油、胡椒粉、十三香、腐乳汁、少许盐搅拌均匀腌制15分钟。

5、香菇洗净切片、蒜切末,咸蛋黄用白酒浸泡2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去腥备用。

6、起锅烧热、倒入油、加蒜末炒香,再把糯米、绿豆、红豆、倒入炒匀,加入盐、十三香、生抽酱油、炒匀盛出放凉。

7,接着开始包粽子,放入炒至的糯米、咸肉、咸蛋黄,包裹起来用粽绳绑住。

8、放入高压锅中、加入水抹过粽子,盖上锅盖和压力阀,大火煮至上气、转小火压20分钟。

9、等气压完全下去了再揭开锅捞出。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10)

二、五黄

端午节吃五黄是江南地区的一个古老习俗。其中五黄指的是黄鳝、黄瓜、咸鸭蛋、雄黄酒。因端午节这天阳气旺盛,天气闷热,虫蚊增多,同时人也容易变得烦躁不安,因此在这一天吃这些传统食物,既可以清热解毒和驱虫,除此之外,就是表达了古时代的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的一种向往,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大蒜烧黄鳝段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11)

【食材】黄鳝、青红辣椒、大蒜、生姜、豆瓣酱。

【做法】

1、黄鳝去内脏,剪成段装碗、撒入盐、面粉、揉搓去去表面粘液,冲洗干净沥干水份。

2、蒜洗净切两半、青红辣椒洗净切圈,生姜去皮切片备用。

3、炒锅下油,烧至七成热,放入鳝鱼段,加少许盐煸炒,炒至黄鳝鱼不粘锅,醋油时盛备用。

4、锅内另加食用油,烧五成热,放入豆豆瓣酱炒至红色放入水,倒入黄鳝段,大蒜,姜、酱油、胡椒粉,炒匀。加盖烧10分钟。

6、再用少量玉米淀粉加清水兑开,倒入锅中收汁,最后撒上青红椒炒匀即可装盘。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12)

三、煎堆

煎堆是福建晋江地区的一种端午节必吃的食物。相传于古代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民间说是天公穿了洞,要“补天”。所以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就停了,人们说是把天补好了。由此就有了这一习俗。

煎堆做法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13)

【食材】糯米粉、白糖、豆沙、芝麻。

【做法】

1、用开水把糖化开。

2、把糖水倒入糯米粉中、搅拌成絮状、再揉成团。

3、把豆沙揉成小球,再把糯米团揉成碗状,放入豆沙球,收口。

4、做成球状后、粘上一层白芝麻。

5、锅放宽油、烧制5成热,放入煎堆,中小火炸至金黄色即可。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14)

四、红苋菜

端午吃苋菜,因为农历五月,俗称“恶月”,民间称为“毒月”,意思就是天气暑热,有很多的病原微生物开始繁殖,毒物滋生,容易生病。为了更好地应付毒月,所以人们开始吃苋菜,苋菜清热祛毒。

蒜末炒苋菜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15)

【食材】红苋菜500克、蒜末

【做法】

1、把苋菜嫩的部分叶子及茎摘下来装盆。

2、放入盐,面粉浸泡15分钟,再搓洗干净,沥干水分。

3、起锅,放食用油、蒜末炒香,

4、倒入苋菜炒至断生,加入适量盐调味,炒匀即可。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16)

五、打糕

打糕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的c最有代表性的传统食物,软糯清香。端午节这天吃打糕,有着年年高升的寓意。

打糕做法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17)

【食材】糯米、白糖、黄豆粉。

【做法】

1、糯米用清水浸泡一晚,清洗干净。

2、放入蒸锅中,大火蒸半小时。

3、这么好后放入木槌(或者盆中)用木锤捶成糯米粑。

4、把凉豆粉、白放入锅中炒热,炒出香味。盛到盘上。

5、手粘水,揪一团糯米粑放到黄豆粉上,摇均匀,即可。

端午节八大禁忌与民俗(端午节记得做5事吃5样)(18)

总结:端午节,记得“做5是吃5样”,老传统不能丢,寓意平安健康。你觉得如何?你们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学习。

‬大家好!我是美食博主酱酱,一位爱美食喜欢分享的90后宝妈,喜欢在厨房捣鼓各种食物,往后我会分享一些美食类的做法、烹饪技巧、以及各种食材的挑选技巧给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收藏、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