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童书每周推荐 孩子免费听故事神器

点击标题下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关注

6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找保姆需要问些什么(用我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选保姆干货)(1)

一个年刚刚过完,我手机里的小区微信群又热闹起来了。

这两天只要有空点开看看,就发现他们都在讨论同一件事——找阿姨!大家七嘴八舌刷屏无数,讨论了许多关于找阿姨的血泪史。

说到后来,大家都丧丧地觉得,这年头,好阿姨太难找。

有个妈妈说,想从老家找一个远房亲戚来家里带娃,无奈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辞职自己带。

还有个妈妈说,找阿姨一定要找眼里有活的,可惜这样的人太少了,可遇不可求……

作为一个天天忙到飞起的三娃家庭,阿姨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每一天新生活的氧气罩,脱不开拔不掉,谁拔谁窒息的节奏。

找保姆需要问些什么(用我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选保姆干货)(2)

所以我挑选氧气罩,哦不,挑选阿姨的经验,还是很愿意分享的。

特别是看见身边妈妈们,对找阿姨似乎存在普遍的认知误区,也很想写出来一起探讨。

找阿姨要找远房亲戚

大部分妈妈,对找阿姨的第一反应,就是想找个信得过,知根知底的。老家的远房亲戚也自然而然成为了首选。

可小莉却觉得,找有血亲关系的亲戚,到家里来帮忙带娃,拐卖孩子的事情大概不会发生了,但关系一旦处理得不好,反目成仇的风险倒是指数级升高。

再加上原有的家庭关系,两个人的纠纷,演变成家族内部的战争,剪不断理还乱,捣出一团浆糊。

找保姆需要问些什么(用我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选保姆干货)(3)

如果真要找老家的阿姨,跳过亲戚圈子,找没有血缘关系的乡邻,算是不错的人选。

不过,她最好有做过阿姨的经验,没有的话,也至少是个能干活的人。

记得有个朋友,就从老家找过亲戚家的一个年轻小姑娘来帮忙,结果连拖地都学不会,更别说带孩子了。

朋友还不好开口说什么,一说话,小姑娘就红了眼眶,吓得朋友赶紧买火车票送她回家。

我这几年陆续请过的阿姨,几乎都是熟人用过之后介绍的。

口碑传播,一定程度上,给阿姨的人品作了背书,比起在老家苦苦寻觅,比起在中介瞎碰运气,还是靠谱些。

要找“眼里有活”的阿姨

但就算是熟人介绍,面对阿姨,不同家庭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很多妈妈总结成四个字,就是“眼里有活”。

实际上,“眼里有活”是一个既高标又模糊的要求。

对于一个刚进门的阿姨来说,什么活是她干的,什么活不是她干的,如果双方都没有清晰地讨论过,那要达到“眼里有活”就纯靠试探和磨合了。

这也是端着这个标准,很难找到好阿姨的症结所在。

找保姆需要问些什么(用我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选保姆干货)(4)

带娃和家务的确都是琐碎的大工程,但要做到“拎得清”也不是没可能。

宁宁出生以后,我当时想请个住家阿姨,就把希望阿姨做的事情,从早到晚全部理了一遍,写成了清单。

有些事情是两三天才需要做一次,或者一周做一次的,又单独列出来。

当面试阿姨,感觉还可以之后,我拿出清单和她商讨工资和要求,就变得一目了然。

记得我家那个阿姨,指着“洗衣服”这一项说:“我不洗你们的内裤,可以吗?”

我当时有点意外,竟还有一丝惊喜,愿意大方亮出自己底线的人,想必也是一个坦率、真实的人。我没有多想,就接受了她的要求。

当然,双方沟通得再好,也不如试着干一天。

从清单里挑出几项自己看重的活,让阿姨试一天,比如打扫卫生和做饭,一试就会知道,这个阿姨是不是我想要的,然后再进入正式的试用期。

随着阿姨对家里越来越熟悉,清单里的内容,还可以再根据实际情况商讨和灵活调整。

到最后,内化到双方彼此的心里,默契也就培养起来了。

请了阿姨最好偷偷装个摄像头

社会上关于阿姨虐待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每次一爆出,就强力挑动我们当妈的敏感神经。

对陌生阿姨天然的不信任,也是每个有娃家庭揣在心窝里的忐忑。

我刚开始也忐忑过。

和拍爸出门一起办事,第一次留阿姨一个人在家。我表面虽然风平浪静,心里却是惊涛骇浪,一直想着宁宁不会有啥事吧。

办完事情火速回家,进电梯的时候,能清楚的听见自己心跳“咚咚咚”如大鼓在锤,脑补的镜头一场又一场,生怕阿姨搞不定宁宁,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

回到家里,一切安然无恙。我松了一口气,但还是被吓得不轻,私底下问拍爸,要么我们偷偷装个摄像头吧。

于是开始在某宝上研究家用的摄像头,可研究来研究去,我又突然觉得,阿姨根本没什么让人疑心的地方,完全是我自己心神不宁啊。

找保姆需要问些什么(用我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选保姆干货)(5)

后来,我用了八个字来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当我开始试着完全信任阿姨之后,和她的相处,也越来越自然,恐惧也逐渐消散了。

对阿姨信任感的建立,的确需要一个过程,有的人时间长,有的人时间短。

如果自己或者家人天性敏感,真想要装摄像头,那就在请阿姨之前,就装好吧。

阿姨一来,就大大方方跟她说,我家有摄像头,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你看是否能接受?

阿姨假期按法定的来

请阿姨,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她的休假安排。

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到处是娃的家庭,氧气罩的“拆卸”,关系到我和拍爸的活路。

过年前后我们两人挑三娃,完成了不可能的挑战,也在心中留下了颤抖的阴影。

其实,法定节假日只是针对普通职工来放的,阿姨这个职业特殊,国家并没有给我们特别的法律依据,我去网上搜索了一番,只能找到家政中介的放假安排做参考。

最终,还是得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在一开始商议工资时,就要提出来定好,尤其是五一、十一和过年这种大型节假日。

快到假期才来商量,很有可能搞得双方都不太满意。

和阿姨相处要有界限感

太多人跟我说,和阿姨相处一定要有界限感。杭州保姆纵火案,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然而整天和阿姨打交道的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界限感”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钟点阿姨,那还好说,她到点即来,干完分内事,又到点即走,不会牵涉太多彼此的私事。

可如果是住家阿姨呢,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和我们朝夕相处,繁杂琐事一大堆,还是很难用“界限感”一言蔽之。

要看发生的具体事情,自己的个性,阿姨的个性,一切以双方相处融洽为原则。

比如家里买了一斤苹果,有的东家为了所谓的“界限感”,可能会专门留出两个给阿姨,对阿姨说,这是专门留给你吃的哈。言下之意是,其他的,你就不要碰了。

有的阿姨,会觉得这么做,东家对自己挺重视的,很开心;但有的阿姨,可能又会觉得东家斤斤计较,心里不太高兴,暗生嫌隙。

遇到前面这样性格的阿姨,看似挺不错的,但我们自己是不是次次都记得,买水果要准备阿姨的份?

后面这样性格的阿姨,我们是否有必要为了坚持一斤苹果的“界限感”,而搞得大家都不开心?

在我们家,也因为我的个性,这些小事,不会分得那么清楚,切了水果一起吃,有时阿姨抱着娃没有手拿,我还会喂到阿姨嘴里。

可我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上次听见一个朋友借了10万块给自己家的阿姨,我当时就震惊了,心里默默念叨,这是我绝对无法接受的。

找保姆需要问些什么(用我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选保姆干货)(6)

我家的阿姨,在家已经干了快两年。回忆这段时光,我们没吵过架,没红过脸,互相尊重,相亲相爱,像一家人一样。

作家连岳曾经写到:

“用钱买服务,接受社会分工,这是年轻一代的观念资产。最爱你的人,不是家人,而是那些服务你的陌生人。一个好保姆,胜过家人。”

很幸运,我遇到的阿姨还不错,而要找一个合适的阿姨,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

在免不了对这个陌生世界戒备的同时,真诚对待别人,相信自然也会遇到,真诚对待你的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