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校长事迹(上海市特级校长徐阿根)(1)

徐阿根,上海市特级校长、体育特级教师

2002年5月20日,我第一次见到《东方体育日报》。那是在市北初级中学图书馆的阅览架上,当时竟一愣,心想,莫非是港台的体育报纸?走过去一看,不是的,还是上海办的体育报纸,是由《新民体育报》更名为《东方体育日报》。

2002年5月20日,我第一次见到《东方体育日报》。那是在市北初级中学图书馆的阅览架上,当时竟一愣,心想,莫非是港台的体育报纸?走过去一看,不是的,还是上海办的体育报纸,是由《新民体育报》更名为《东方体育日报》。我很喜欢看这份报纸:一是因为它是中国大众化媒体中唯一的体育日报。报纸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三角及华东地区,是囊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和体育产业各个方面,为读者及时、全面、深入地提供体育资讯的专业类媒体;二是该报纸的主编是我喜爱的学生,在校时,他既不是一位体育尖子,也不是一位体育特长生,而是一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竟然走上了体育记者这条路。因为我是一名体育教师,也是一位搞体育出身的校长,所以,我很关心他的成长与发展。

从那以后,我便与《东方体育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东方体育日报》成了我的“必修课”。我从《东方体育日报》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体育的海派文化,上海里弄里的体育生活,名人的体育轶事,市井的体育故事。这些内容既让我打开了体育视野,又让我陶冶了体育情操,登出来的美文也让我如痴如醉。《东方体育日报》像多视角的体育窗口,带我领略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在我担任初中、高中学校的校长期间,我经常将上海的体育光荣传统、体育的地标建筑、体育名人的轶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学校体育变化,讲给老师听,讲给学生听,时间一长,师生们就称我是“体育通”了。

进入新时代,《东方体育日报》积极与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合作,围绕着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携手打造了阳光校园、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微信等体育宣传的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拓展了青少年学生体育宣传的阵地。《东方体育日报》不仅围绕重大学生体育赛事,如对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等进行特别报道,还积极承办了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的赛事与培训,为学生的体育大赛留下印记并提升了知名度。

为了更进一步扩大、提升校园体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东方体育日报》笔锋一转,到各级各类学校去寻觅体育的火种与火花,其中有:校长管理学校体育的经验与做法,一线体育教师耕耘操场的感人事例,教练员课余训练的动人事迹,莘莘学子的体育拼搏经历,诸内容频频见报。这些报道,既体现了《东方体育日报》记者的辛勤劳作,又极大地鼓舞了学校师生进行体育教学和锻炼的斗志与士气。我从心底里感谢《东方体育日报》这一壮举,也希望《东方体育日报》持续地对学校体育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

后来,在我主持的上海市体育名师工作室,上海市体育学科德育基地学习培训班的老师们,都帮他们每人订阅了一份《东方体育日报》,期望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和前进动力。现在,我已经退休在家,但我仍然订阅着《东方体育日报》,似乎觉得离不开它,因为阅读《东方体育日报》使我的退休生活充满着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