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电影《包青天》,使他获得了豫剧“活包公”的美誉。在商丘,在河南,在周边省份,一提起老包戏,人们首先会想起吴心平。

今年82岁的吴心平从事演艺生涯已经70多个春秋,70多年来,他演了100多出传统戏、现代戏。今天上午,笔者到吴心的寓所专访了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话题从电影《包青天》说起。

豫剧吴隐之简介(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1)

吴心平说,他本来是唱老生出身,1979年才开始改唱黑脸。当时他是商丘地区豫剧团的业务副团长,团里排演《跑汴京》,原来是另一个演员演包公,但大家认为不行,有人提议让吴心平演包公试试,那知这一试出奇的成功,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吴心平就由老生改演黑脸。有人说吴心平有戏运,演了《跑汴京》里的老包后,接着团里就排演《狸猫换太子》,还是他演老包。排演《包青天》时,他原来是演王延龄,后来又演老包。前老生,后黑头,一个戏演两个主角。这样演了三四个月,香港一家电影公司酝酿拍《包青天》电影,吴心平被叫过去试镜头,当时试的是王延龄的戏。由于演包公的演员年龄偏大,后来就换上了吴心平演包公。

吴心平说,其实他当时并不想演包公,因为从小就是演老生的,他很喜欢老生这个行当。勾脸定妆后,干干净净,不像老包,一脸黑咕隆冬的。自从在《跑汴京》中演了老包后,吴心平在二三十年中演了无数个老包角色,《跑汴京》、《探阴山》、《包公坐监》、《秦香莲后传》等,都是黑脸戏。吴心平演的老包借鉴了京剧和评剧,用较科学的发声方法唱老包戏,既让人感到舒服,又体现了人物性格,使老包的说白和唱腔显得沉稳大方。他认为,老包毕竟是个文人,既不同于张飞,又不同于李逵,是有涵养的人,所以他在表演上稳重大方,相对过去其他演员塑造的老包多了几分文气。创作上的突破,使他的《包青天》和那段“陈附马休要性情急”成了经典唱段,很多黑脸戏迷都选取这段戏到《梨园春》打擂。

豫剧吴隐之简介(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2)

吴心平是个“舞台精灵”,他14岁的时候在故乡宁陵仅学了三天戏就考上了当时的商丘文工团,1959年调到河南省豫剧三团,在豫剧三团工作两年多的时间,让他的演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三团回到商丘地区豫剧团后,他主演的《社长的女儿》一炮打响。1964年3月,周恩来总理出访14国回来,在钓鱼台迎宾馆看了这出戏,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亲切接见了吴心平和全体演职人员。

吴心平退休后,“五养一唱”,小日子过得丰富多彩。“五养”是养花、养狗、养鸟、养鱼,养蚰子。偶尔也串串场唱唱戏。光狗就养了七只,一院子的花木盆景。当他小心翼冀从怀里掏出他的“宝贝”蚰子时,使在场的人真切地感受到这个“老顽童”那颗活蹦乱跳的童心。吴心平有一位好老伴,家里的事从来不用他操心。老汉每天早起五点起床,到运河边喊嗓遛狗,回到家里,就是摆弄他的花鸟鱼虫。

豫剧吴隐之简介(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3)

吴心平人如其名,心平气和。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心平气和是一种清醒、自信和理智的状态。是一种不急不慌、不卑不亢的安舒宁静状态。与吴心平老师面对面的交流,让人觉得轻松、亲切,一股和气扑面而来。气形于色,有无平和之气是一个人内在气量、气节和气质的外露。“尘心消尽道心平”,在《金銮禧》中演活魏老道魏征的心平道兄果然是个明道之人。他和光同尘,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老伴说他好脾气,老两口一辈子没有红过脸。吴老师说:“本来就是一个平常人,有啥可牛哩!”

笔者是吴心平老师的“铁杆戏迷”,最喜欢唱他那段“陈附马休要性情急”。有一次我去一个县采访,酒喝高了跳上街头一个花坛,大吼“黑头”,唱的就是这段“陈附马休要性情急”,听众竟围上来数百人。为了和吴老师多交流一会,同时也想和他再学学这板戏,中午我邀请吴老师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小饭店小酌两杯,兄弟俩十分投缘,边喷边喝边唱,从戏剧谈到人生;从巅峰岁月谈到退休生涯;从《包青天》中的“陈附马休要性情急”,唱到《金銮禧》中的“劝我主学尧舜万民颂扬”。本来想着吴老师毕竟七八十岁的人了,唱个二三两小酒我还是能够陪得住的。哪想老哥俩愈喝愈兴,越唱越兴,纵酒放歌,刹不住车了。不知不觉间两瓶酒喝了个底朝天,大醉而归。

豫剧吴隐之简介(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4)

作者:延熹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