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 在仰韶文化时代之后的前2500~前2000年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活着铜石并用的龙山文化人群(龙山文化因考古学家吴金鼎1928年在山东省龙山镇发现了城子崖遗址而得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河南龙山文化遗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河南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简介)

河南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

在仰韶文化时代之后的前2500~前2000年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活着铜石并用的龙山文化人群(龙山文化因考古学家吴金鼎1928年在山东省龙山镇发现了城子崖遗址而得名)。

中原地区早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灰色为主,多为手制,口沿部分一般都经过慢轮修整,部分器物如罐类还采用器身、器底分别制成后再接合的“接底法”成型新工艺。这一时期陶器的纹饰以篮纹为主,有些陶器又在篮纹上面饰以数道甚至通身饰以若干道附加堆纹,用来加固器身;晚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灰陶器为主,红陶已占有一定比例,黑陶器数量有所增加。仍以手制为主,但轮制技术革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部分陶器已采用模制成型。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多,还有少量红陶、黄陶和白陶。龙山文化的黑陶由于采用轮制技术,因而器型规整,器壁厚薄均匀,加上以河泥为原料,因此可以陶胎较薄,胎骨紧密。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董的渗炭方法,器表可以呈现出深黑色光泽。白陶的烧成温度为800~900℃,红陶为950℃,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可见,黑陶的出现也是烧窑技术水平提高,促使窑温提高的结果之一。黑陶有细泥、泥质、夹砂三种,其中细泥黑陶乌黑发亮,薄如蛋壳,学者们称为“蛋壳黑陶”,是黑陶中的极品。当时的黑陶器型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