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金宇澄非虚构力作、被誉为"《繁花》前传"的《回望》在今年 3 月出版了精装修订版。除了更换装帧封面,这次的修订版新增了数万字父亲笔记,附录还有折页大事年表,及透析金宇澄写作观的对话集。

金宇澄对这次的修订非常重视,对《回望》原文的造词遣句、排版格式、字体、时间地点、父亲笔记位置等细节都做了具体的调整或修改。新增的父亲笔记,有江南风采、往事记录、个人思考,带着时代气息自然地嵌入原文;附录的大事年表详细整理了 1919 年至 1966 年期间的时代背景及其父母的个人经历,历史车轮与两人命运的对比让人"看见半世纪上海市民生活惊心动魄的底色"。

《回望》对金宇澄而言意义重大——他在整理父亲遗物时看到了父亲给友人的信件,内里反复被日军刑审的描述画面感强烈,让他产生了写作冲动。父亲去世对金宇澄母亲打击很大,后来金宇澄请不愿出门的她整理老照片相册细节,金母废寝忘食在半年内做了两大本剪贴,后来这都成了《回望》的素材——大量家族照片、书信、父亲笔记。

金父是家道中落的江南子弟,地下情报工作者,蹲过日本人和国民党的监狱;金母是银楼家的千金小姐,复旦大学毕业,进步青年。两人的遭遇其实极具戏剧性,但《回望》中展现的父母人生,"放弃心理层面的幽冥",更多的是呈现事实。

金宇澄认为,记录产生了想象空间、保存了时代细节。金宇澄提"上海",屡用"海上冰山"一词,他的方式是,只写他看得到的部分,给读者更多的理解和想象的留白。他借鉴了《安持人物琐忆》、李伯元《南亭笔记》那种毛茸茸的场景和要言不烦、戛然而止的传统写法。 "让读者感受吧,不解释、不自作聪明,记录毛茸茸的现场" 。

《回望》全书四章中,不同时间的视角,不同来源的材料,内容和细节间皆相互对照,有补充、引证,甚至有冲突,这些不一致之处,被作者刻意保留下来,是非虚构的写作的某种特殊意味。

可以说,《回望》是一纸家族回忆录,一记近代史的私人注脚。《回望》采用三种不同的叙事方法,聚焦黎里、上海两地,金宇澄笔力磊落、冷静克制铺展父辈时代的风云旋涡,记录了中国隐秘跌宕的半世纪时光之变。

如金宇澄所言:"最特别的内容,只能用平静的调子收拾。记忆鲜活,也随风而逝,如果平静回望,留下一些起码的样本,还有意义。"

金宇澄谈茅盾文学奖(金宇澄精修回望)(1)

《回望》精装修订版

金宇澄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年 3 月出版

(原标题《荐书|金宇澄精修〈回望〉,为一部近代史记下私人注脚》)

编辑 庄思嘉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党毅浩 李怡天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