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人记忆中的《英雄儿女》是黑白色的电影,话剧《英雄儿女》希望用现场演出的感染力,为大家黑白的记忆填涂上新的色彩。

古代历史话剧短剧表演完整版(近万名观众走进剧场传承红色精神)(1)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联合出品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本年度全部演出日前圆满收官。当年幼的小观众学着演员们的样子敬起军礼,红色精神在台上台下流动开来,相机定格的一幕也成为话剧《英雄儿女》最好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10月6日首度亮相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来,话剧《英雄儿女》共计演出两轮、19个场次,前后近万名观众走入剧场,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而最年长的则是一位91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

从垂髫少年到耄耋老人,不可否认,话剧《英雄儿女》通过一个口口相传的红色故事,为全年龄段观众制造了共同话题,也建立起了代际间的沟通桥梁,更拉紧几代人间的情感纽带,传承了中华儿女的红色精神。

古代历史话剧短剧表演完整版(近万名观众走进剧场传承红色精神)(2)

而这一切并非偶然。在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就多次前往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和龙华烈士陵园采风。编剧喻荣军采访了多位志愿军老战士,根据真实历史进行艺术加工,立于普通军民扎实剧本。他从与老战士们的交流里汲取到灵感,写下了《英雄儿女》的开场——在零下温度的冰雪战场用雪“暖”脚。

导演胡宗琪着重舞台艺术不同于小说和电影的现场观感体验,将这个令人震惊的事实,通过两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一段普通对话表现了出来。

就是这样一个极具反差的开场,在两轮演出中,让不少前来观演的志愿军老战士陷入了回忆,边看边想起当年战乱纷飞里那一次次的极限突破。而对年轻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情节也让他们真切地了解了那段历史和革命先烈的不易。

古代历史话剧短剧表演完整版(近万名观众走进剧场传承红色精神)(3)

据了解,首轮演出后,业内专家、学者就对该剧表达了肯定。之后,剧组结合各方意见进一步打磨,在细节上不断提升,这才有了二轮演出时“老年人追忆往昔、成年人感受共鸣、青少年难掩热血”的盛况。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话剧《英雄儿女》的工作人员近百人,其中既有“杨根思连”的退伍军人,也有外婆就是志愿军战士的“援三代”,还有许多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文化从业者,青年演员们先后完成了军训、快板、京韵大鼓、朝鲜族长鼓舞等训练。

他们纷纷表示,许多观众记忆中的《英雄儿女》是黑白色的电影,话剧《英雄儿女》希望用现场演出的感染力,为大家黑白的记忆填涂上新的色彩,让老故事带着新色彩传承给下一代,这才是作品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