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色捐建的梳子山村扶贫车间位于公路旁,交通便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腊肉利润有多少?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腊肉利润有多少(半年销售腊肉5万斤)

腊肉利润有多少

湖南有色捐建的梳子山村扶贫车间位于公路旁,交通便利。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湘西报道

经营农副产品及加工业,是许多贫困乡村的脱贫必由之路。在湘西花垣县民乐镇梳子山村,有个出了名的扶贫车间,在今年销售遇冷的特殊时期,短短半年就卖出腊肉52000多斤。

全资捐建 半年竣工投产

这个扶贫车间由驻村帮扶单位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捐建,位于花垣县城去民乐镇的公路旁边,环境优雅,交通便利。

记者在现场看到,四栋青砖黑瓦的房子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里面设有专门的腊肉烘烤房和包装间。一字排开的几间烤房颇为讲究,从温度到腊肉成色,全程都有监控,以充分保证质量和口感。

扶贫车间别具一格的“烤房”。

湖南有色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章益兰介绍,集团公司领导层很重视扶贫车间建设,多次来村调研,“从2019年5月选址到6月立项,当年12月便竣工投产”。

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部署,扶贫车间建成后,主要以加工腊肉为主,同时大力开展消费扶贫。

2020年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工作队积极做好梳子山村扶贫车间的复工复产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共生产销售腊肉突破5万斤,达到52900斤,销售收入287.77万万元,其中湖南有色消费扶贫2.3万斤,自主销往外部市场2.99万斤,这标志着车间赢得市场认可,车间自我造血能力初显成效。

此后,扶贫车间相继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国标码、商品条形码,产品、技术、培训等管理更规范,一系列规章制度也应运而生。

梳子山村扶贫车间以生产、销售腊制品为主。

吸引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

车间建成与投产后,吸引了梳子山村的部分返乡创业大学生。

两名返乡的大学生汪行、石凌涛,偶然听闻家乡建起了一个扶贫车间,便慕名前来考察,在经过几次深入了解后,毅然辞去待遇丰厚的工作,毛遂自荐加入车间管理团队,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不断推广腊制产品,使得扶贫车间品牌“果山娜”知名度越来越高。

随着一份份购销合同的签订,除湖南有色员工订购之外,还销往附近县市和一些大企业。今年10月份,“果山娜”腊肉将陆续在湘西州境内中石油、中海油门店上架。眼下,车间正开足马力运转,积极筹划“双十一”进一步打开销售市场。

扶贫车间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花垣县十八洞村的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到梳子山村考察。车间还有一个扶贫效应,是就近吸纳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车间管理人员向记者展示包装好的“古法腊肉”。

“回家工作的感觉真好!”常年在外务工的贫困户吴仕文听到家乡建了扶贫车间后,回来和爱人在车间务工,扶贫车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立马又在家里喂养了20头母猪,前景可期。

“之前一直在广东务工,因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家照顾家人”,扶贫车间员工麻玉珠说,到车间上班后“又成了一个有固定收入的工薪一族,家庭与工作两不误”。

现在,麻玉珠已成为扶贫车间的一名小组长,每个月差不多有1500-1800元工资。湖南有色捐建的扶贫车间让吴仕文、麻玉珠这样的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车间可长期解决19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最多的时候,来车间上班的村民达到3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