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啸敏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的事件,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

人教社插画内容会造成什么危害(要重拾对铅印文字的敬畏之心)(1)

插图1

人教社插画内容会造成什么危害(要重拾对铅印文字的敬畏之心)(2)

插图2

仔细地看下去,所有的观点基本一致,总结起来就是教材很多插图有问题,既有对中国人形象上的丑化,也有背后不正常的政治意图。

总之一句话,居心叵测。

相对而言,乌合麒麟说教材出版方所给出的插图报酬不高请不到高手画家的观点却淹没在讨伐的声音洪流里。

此后,童话大王郑渊洁认为教材编辑挟私货的观点,更是让大众觉得人教版教材的出版方有点龌龊不堪。

我们小老百姓在很多的时候,对很多事情的观点无非都是人云亦云。

表现出来就是对课本插图十分看不上眼,对插图主要出品方吴勇工作室口诛笔伐,对这版教材恨得牙齿痒痒的。

放心,一切事情都会有结果的。

这起事件背后的缔造者是不是真的抱有险恶用心,他们是不是有自己的利益集团,是不是在搞团团伙伙,我们忧心不上,但总有人会给我们这些底层看客一个说明。

老奉不想表达任何对教材插图背后的愤怒,就此机会,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还是得反思我们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这个初心和使命,应该不能忘,一直不能忘。

老奉就这起事件看出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对文字的敬畏,特别是对变成铅字之后的文字的敬畏,我们很多人做得还远远不够。

就在今天上午,老奉参加了一个会议,学习上级部门的一些文件和会议精神。

拿到手的一个文件中的某一项,把“落实”打印成了“螺丝”。

虽然文件上有把“螺丝”一词用笔划掉再改成手写的“落实”的痕迹,但是也可以明显地看得出,应该是某个实习生在用拼音输入法时的不认真。

2007年杭州的“彭宇案”,法官的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让很多案子的旁观者诧异而郁闷。有人认为这个案子的判罚结果,使得整个中国公民的道德水准倒退了50年。

这个观点有些夸张。但此后,很多人见死不敢救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许是2011年佛山小悦悦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人教社插画内容会造成什么危害(要重拾对铅印文字的敬畏之心)(3)

小悦悦事件

法律应该是让社会进步,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保障。

然而,彭宇案的结果导致碰瓷成灾,甚至成了一门职业。我们虽然不敢妄议案件中主审法官的对错,但也可以看得出,主审法官还是缺少一些对人心的敬畏。

从博客、微博,到今天的公众号、美篇,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人人皆可表达观点,个个可以输出文字。

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有百家争鸣,群芳斗艳的盛世热闹,可是也有很多人缺乏对文字的敬畏之心,表达随意,境界不高。

前有郭小四抄袭后不道歉,后有罗昌平对“冰雕连”的侮辱。

当然,最终还是逃离不了人们对他们的道德审判。

同样的道理,现在的社会,轻师、侮师成风,虽然说人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已经不用对传道授业者抱以高度的崇敬,但离经叛道、热嘲冷讽肯定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还是传统地把自己排在天地国亲之后,显然是为师者的不自量力,但对教师的尊重,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应该还是要有的,且要传承下去。

老奉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底下一些乡一级的政府领导在不少的饭店打了白条,且这些白条长年都不能兑现,导致一些民众形成了凡是乡里政府官员说的话都不能相信的心理。

这里面肯定也有少数政府官员对权力缺乏敬畏的结果。

在网上看到了一段以前的视频,吴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谈情怀,大意是认为现在的插画界太low,导致他们不得不在插图里讲情怀。

这个情怀讲得好,能够做到讲得全民愤怒的地步,实在不容易。

网络上有人在问,这些插画是怎么通过一层一层地审批的?

另外,清华大学前有陈漫眯眯眼事件,后又有这个插画事件,他们的教育怎么了?

人教社插画内容会造成什么危害(要重拾对铅印文字的敬畏之心)(4)

同问。也希望能尽快有人解答。

2022-5-28 17:4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