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为“五伦”。纲常五伦被视为那个时代的良序公诉。古时农业社会发达,家族的血缘关系极其被看重,而兄弟于萧墙之内的和顺也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衰。所以“兄道友,弟道恭”被奉为口口相颂的榜样。历朝历代有关兄弟情深的故事也颇多。这次呢,我们就来聊一聊宋代的一对好兄弟。

他们志趣相投,均以文章名动宋代。他们才华卓卓,风姿朗朗。兄弟二人感情甚笃,留下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传为佳话,他们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和苏辙。除了流传的故事,也有两人隔空而作之文,被人们奉为经典。兄弟二人对别人的赞誉也都辞尊居卑。弟弟苏辙说:“少年喜为文,兄弟俱有名。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苏轼当然也很谦逊,他说:“子由之文实胜朴,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身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两人互相推重,引为知己。

两人在世为官,仕途颇为坎坷。因此聚少离多,不能把酒言欢。故兄弟二人诗文酬唱,以慰藉离别之伤。你赠一首我回一首,来来往往竟和诗近200首。他们以诗寄情,互相劝勉,共同扶持着走过漫漫人生长路。

在他们的这近200首诗里,其中一首名作就是《和子由渑池怀旧》。因其亦庄亦禅的哲思成为诗中佳作。我们来共同赏读一下这首诗的精妙之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早期的七律诗。当时作者再次途径渑池(今属河南),忆起苏辙之前相赠之诗《怀渑池寄子瞻兄》,从而和之。

那么为什么作者经过渑池会想起,自己的弟弟赠予自己的这首诗呢?这要从兄弟二人共同进京赶考说起。当年兄弟二人意气风发前往京都赶考,日夜兼程,马都因为劳累而死。二人路过渑池,暂住在渑池僧舍,并在寺壁上题诗。两人此次赶考同中进士,皆大欢喜。苏辙在及第前还被任命过渑池县主簿。公元1061年冬,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渑池这个地方于兄弟二人可谓缘分匪浅。苏辙送苏轼到郑州回京后作《怀渑池寄子瞻兄》。

君老我未老全诗讲了什么故事(和子由渑池怀旧一唱一和)(1)

初读之惑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瓜,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初读《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的时候,是因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想是谁做出如此浪漫唯美的比喻?是谁把人生无常的状态具象的如此贴切?抱着这样的疑惑,我查到了这个成语的出处。偶像苏东坡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就像施补华《岘佣说诗》中说的那样“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之后,再加形容。”这首诗的比喻新奇,浪漫,是东坡长于譬喻的最好的佐证。

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大概。人的一生东奔西跑知道像什么吗?应该像似飞来飞去的鸿雁留在雪泥上的爪印吧。雪泥上偶尔留下了泥爪之印,飞鸿看也不看,拍拍翅膀就飞走了。渑池僧寺的奉贤和尚已经仙逝,骨灰放置在新塔中。颓败的墙壁上也看不到我们之前共同题作的诗了。往日我们一起在崎岖的道路上踽踽前行,马匹累死于二陵,你还记得吗?路长艰险,人也困倦不堪,只有一只跛脚的驴子在嘶鸣。

看完这首诗,我突然有点懵。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不是我认识的那个苏轼啊(我又去查阅了一下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年纪,25岁)!我们记忆中的苏轼,乐观豁达,任而东西南北风,我自笑对人生。但是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却是,人生即无常,偶然为常态,世事本如此,有虚妄无力之感。

我们先看这首诗前四句,作者用,飞鸿,雪泥,鸿爪来表现人生漂泊不定,偶然无常的哲理。后四句叙事为主,是对前四句的具象描述。我们一起住过的寺庙,题壁之诗,就像是飞鸿泥爪,留下痕迹,但现在任何痕迹又都没有了。

狡黠的作者,单单只是读这首诗,我们本可以被他欺瞒。人非谪仙,都有七情六欲,为何不能悲观一次呢?当注意到这首诗的题目《和子由渑池怀旧》时。又会想到,这是写给弟弟的一首诗,如果两首诗放在一起,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君老我未老全诗讲了什么故事(和子由渑池怀旧一唱一和)(2)

解惑

我们再一起看一下《怀渑池寄子瞻兄》这首诗。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辙这首七律的基本基调就是怀旧,回忆,惜别。大概意思就是,弟弟送哥哥到郑州,两个人都对未来之路充满担忧。苏辙自己骑马回程在大梁田间巡行,想到远行的哥哥已经翻过了崤西。曾经被委任池渑县的主簿,不知道百姓们还记得吗?你我二人还在池渑的僧舍中题壁作诗。遥想哥哥独自远行一定寂寞无趣,前途迷茫只能听到骓马嘶鸣。表达了对哥哥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还有身在仕途身不由己的人生感叹。

从”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这句可以看出,苏辙有一种人生茫然之态。渑池主簿,渑池留宿,渑池题壁,貌似我们与渑池这个地方有着匪浅的缘分,但是这种缘分又稍纵即逝。万事匆匆而过,世事无常。兄弟二人,感情深厚,而现在各自走在不同的道路上。那种思念之情,茫然无措之感油然而生。

君老我未老全诗讲了什么故事(和子由渑池怀旧一唱一和)(3)

苏轼针对苏辙的人生态度,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比喻与回应。偶然故常态,就像那雪泥上的鸿爪,偶尔留下痕迹,又匆匆消散。飞鸿不会因此停留,它会飞走,继续向前。人也是如此啊,那些偶然留下的痕迹,可以回顾,但是不可沉溺其中,阻止我们走向光明的前方。人生是充满了不可确定性,但并不是茫然无措的。过去了的痕迹,虽已不在,并不意味着毫无意义。崎岖的山路,颠簸的旅程,嘶鸣的蹇驴,这些真实的经历磨砺了人的心智,难道不是一笔精神的财富吗?"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你看我们兄弟二人,虽然历经磨难,但均考中进士,可以一展抱负,效力国家,这些都是磨难过后的收获啊!

整首诗的氛围是低沉的,但潜藏在诗中的人生态度是昂扬,达观的。用心体会给人奋起向前,展望未来之感。"鸿飞那复计东西",纠结过往毫无意义。就像飞鸿一样,它不会为留下的爪痕感叹,眼前亦不是终点,继续向前才是正确的道路!

共同解读两首诗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最初的答案。这一惑一答,我们不得不惊叹苏轼的才华。

品诗之韵

通过对诗主题的不断挖掘,苏东坡还是那个苏东坡,乐观向上是他人生情感的基本基调。除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精警譬喻。这首诗的艺术性我们还是要再来膜拜一下的。

仔细观察这两首诗,不难发现他们的韵脚完全相同。这深深的兄弟情,是哥哥对弟弟的溺爱吧?和诗一首,挖空心思,巧妙的用了相同的韵脚,增加了同气连枝的亲密感。相比苏辙的诗,有了韵脚的约束,这首诗创作起来,难度系数也就大得多。但是我们读来,完全没有硬搬生套之痕。纵笔挥毫,无拘无束。大家风采令人刮目。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得名。按照七律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但是作者并未拘泥于律诗规则,因而行文飘逸,恣意洒脱。何似,应似,雪泥,泥上,飞鸿,鸿飞等词语相同字眼的使用,增加了荡气回肠之感,让整首诗充满气势,读来朗朗上口。

所以这首诗除了有让人惊叹的人生哲思,其诗韵也让人回味悠长。

感悟

人生无常,未知的偶然让人惶恐,难免生出虚妄无力之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来这人世间,倏忽而逝,于天地来说,皆为过客。无论上天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但都公平的给了我们同样的结局。所以何必纠结于那些偶然的泥爪,在有限的生命里,全力以赴,奋勇向前,只要一点一点的进步,就会在自己的剧本里所向披靡。世界灿烂盛大,足够你厮杀拼搏。过往的皆是云烟,抓住未来的必然才是人生的归处。

小记:

这篇诗词赏析走的是随笔休闲风哦。没有走古言严谨之风。人生处处是偶然,写文也想体验不一样的感觉。古诗文发展至今是因其强大的包容性,呈现百花齐放之状,进而流传至今。后面可能还会体验各种文风吧。人生谈来沉重,轻言淡笑岂不快哉?初次尝试,大家包容一下哦[呲牙][呲牙][呲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