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俗语:“财不跟无福之人,势不随无德之辈”,啥意思?有何道理?

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许多的文化至今还教育着我们做人的道理,其中俗语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有的也是对于生活的思考,所以很多的俗语背后都蕴含着很深刻的做人道理,就比如古人常常说“财不跟无福之人,势不随无德之辈”,这句话既反映了一个现实状况,也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道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吧。

财不跟无福之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钱财是不会跟着没有福气的人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福之人呢?古人认为有五种福气的人就是有福之人,即长命百岁、富贵荣华、健康安宁、乐善好德和善始善终。很显然,这里面只有一条是与财富有关的,而且这一条是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意思是有福之人会荣华富贵,但是富贵荣华的人却不一定是有福之人。确实是这样,历史上还有现代社会有多少有钱的富豪,虽然腰缠万贯,但是却不幸福,皇宫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皇帝坐拥万里江山,却要时刻担心被人谋害,皇宫妃子享受荣华,却要操心帝王之怒,还要在后宫争斗中平安的生存下来。你问他们幸福吗,还真不一定。所以我们前面说的五种福气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正是因为健康安宁、长命百岁、乐善好施、善始善终才让一个人拥有机会享受富贵荣华。所以当你没有钱财的时候,也可以做一个有福气的人,多行善事。当你有钱了之后,也要懂得要积德行善,回报社会,帮助贫穷之人,这样富贵才会长久

德不配财的人最后都会怎样(俗语财不跟无福之人)(1)

势不随无德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权势是不会永远都跟随着没有道德的人的。每个人的出生是不同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家族繁荣,所以这些人从小就享受着别人所没有的尊重和权势,但是一个人要是没有德行的话,他所拥有的权势也只能拥有一时,却不能拥有一世。也就是说,如果有了一定的势力,却从来不注意自己的德行,最后也会被人们所厌弃而失去权势。还有的就是利用权势为自己谋权利益的人,违法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最后也是害人终害己。

德不配财的人最后都会怎样(俗语财不跟无福之人)(2)

人生在世,权势钱财并不是首要的,德行才应该放在第一位,有德行的人就会有人追随,没有德行的人就算权势再大,最后也会被人们所抛弃。东汉时期的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滔天,虽然表面看起来有很多人在追随他,实际上每个人都想将他拉下马,原因正是因为动作丹巴残暴不仁、德行欠缺,不仅秽乱宫廷,还残杀百姓,最后被人杀死。我们再快来看一个正面的例子,诸葛亮年轻的时候躬耕于陇亩,但是非常有德行,所以刘备才三顾茅庐,诸葛亮跟随刘备之后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手下的将军、士兵都信任尊敬他,在他去世后,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悲痛万分,很多士兵都吃不下饭。

所以说德行可以弥补权势的欠缺,但是权势却不能弥补德行的不当。一个官员,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人,所以要想做一个好官,首先要懂得如何做一个正直​有德行的人。高尚的人品是不分官职高低的,也不是建立在地位、权势之上,更不是用金钱能够买到的,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心中,表现在修身立德、正直勇敢、处事公正的实际生活中。​​​​​​

德不配财的人最后都会怎样(俗语财不跟无福之人)(3)

由此可见,钱财虽然是人挣来的,可是如果你没有福气的话,同样“有命赚钱,无福消受”。因此,做人一定要多做善事,积德造福,做一个又有钱财,又有福气的人。

小编有话说:有的人会说历史上很多有德行的人往往却没有好下场,岂不是有德之人未必幸福,其实不然,有德之人未必幸福,其实是是我们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这样的人,而得出的肤浅结果。德为福之基,福为德之体。有德之人能够做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他们不会为了占小便宜就放弃自己的追求,更加不会投机倒把,蝇营狗苟,甚至有时候会为了道德而牺牲个人利益,结果往往自己清贫,但是内心富足,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幸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