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口村位于祁门县西,距县城30公里。

因其“溪水潆洄,环映如锦;背靠成峰,障蔽如城”,故又名锦城。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大北河由东北向西南绕村而过。村前平畴轩敞,风光无限。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1)

旧时有十四景,均秀丽如画,清雅有致,惜历尽沧桑,现大多已难窥全貌了。只有那幸存下来的一些古树,高大挺拔,翠盖如云,三三两两地散落在村中。

村外有条大河自北向南,经过几个大转折流经渚口村。渚口村三面环水,河水清澈平缓,如玉带环绕,所以渚口古称”锦城里”。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2)

渚口村是祁门大姓倪氏家族的世居地之一,如今村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仍是倪姓。

渚口村尊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即公元845年)出生在黄山市区东北郊新安发源地篁墩的倪康民为倪氏始祖。有据可查的是唐末黄巢起义时,倪康民在安庆贵池、江西婺源上饶及浙江杭州一带保十州之地,护国有功,“朝廷嘉其功,授兵部尚书”。但是倪康民有个性,辞谢不仕,告退还乡,携家眷定居祁门县渚口。

倪康民先祖则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七年官拜尚书右丞的倪若水。倪若水出生在河北藁城,倪若水的后代为了避安史之乱,携家南奔渡江,“闻新安名山胜地,至则乐黄山而居之”,成为新安始祖。所以渚口倪氏一脉就是这么来的。正是因为渚口倪氏祖先个个达官显赫,所以渚口村自古文风昌盛,重礼仪人伦。徽州文化在渚口村表现的淋漓尽致。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3)

整个村子被群山环抱,一条大河象玉带一样绕村流过,村子一头枕着来龙山。河床清澈见底,春夏河水充沛。

走进村子幽幽古巷,路面全部是用长方形青石板铺设而成,旁边还有排水沟,足以彰显古人的在给排水工程方面的智慧。整个村子的街巷全是如此。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4)

来渚口一定要观摩一下“贞一堂”这是祁门渚口倪氏贞一派的宗祠,坐落在村中央,坐北朝南,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三进七开间的祠堂。据文献记载,“贞一堂”始建于明,清兵入关,毁于兵火,康熙癸丑(1673年)重建,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十六日因燃放爆竹引发火灾,除门前“道士巾”外,全部被毁,1912年,族人倪尚荣捐巨资重建。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5)

“贞一堂”用料精良,规模宏大,雕刻精美,整个祠堂由108根大柱支撑,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意,被誉为“徽州民国第一祠堂”。据村人介绍,享堂东西两山墙脊柱取料于一根树木,享堂正脊高22.2米,可见该树本是一株高达30多米、树围粗2米余之参天大树,可称得“天下第一柱”。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6)

在倪氏宗族中,每一个考取举人以上功名的子孙,就可以在宗祠前树一对旗杆,以向世人炫耀,昭示后人。这些旗杆石有大有小,有的上面还刻有“进士”两个大字。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7)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8)

贞一堂因其历史悠久,体量宏大,用材精良,雕刻精美,规模完备,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1998年5月被安徽省列入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9)

渚口村原来有自己的戏班子,主要唱渚口村原汁原味的土戏。最经典的当属当地艺人倪世德作词作曲编舞的《采茶舞》和《扑蝶舞》。这些戏曲创作灵感完全来自当地人的生活,非常接地气。当年也曾应邀入中南海演出,目前已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10)

另外,“一府六县”离贞一堂很近,约120米。据介绍说“一府六县”旧称新屋里,为清同治间进士【哇噻,好厉害,那可是通过乡试(全省比)、会试(全省比后的精英全国再比)和殿试(全国比后的精英再比)】倪望重宅第,建于清光绪十年,占地1600平方米。倪望重任浙江知府,其弟倪望隆任江西三南知县,合居其宅。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11)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12)

因“一家兼府县”,故称该宅为“一府六县”。一般人误解为宅主曾任徽州府统领徽州府及其下辖六县(歙县、黟县、祁门、休宁、绩溪和婺源),这是一种误解。整个建筑包括1个正厅,7个小厅,2个花厅,自成单元,布局得体。府厅庄严肃穆,气势宏伟;县厅小巧玲珑,起居方便。另有花厅,幽静典雅,格调别致。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古镇古村(黄山祁门渚口古村)(13)

最关键的是难得在如今的徽州大地上,这个村落还是免费的,无需门票入内观光,更见古朴和原味。

(来源:古村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