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著名诗人孟郊的诗词。彼时,孟郊已经参加过3次科考了,终于,在孟郊46岁时,他终于考上了进士。

考中进士的孟郊喜不自胜,打马游街,十分风光,一日之内看遍长安城内的花。从这句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孟郊本人的喜悦和开心。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1)

(古代状元图)

考中了进士便如此开心,那么在古代,全国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又该拥有着怎样的荣耀与风光?

反观今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越来越多,人数屡创新高,古时候的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历呢?现如今的研究生学历和状元、榜眼、探花差距大吗?

古代科考大揭秘!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科举考试自隋唐之时兴起,共分为4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通过童试即为秀才,通过乡试即为举人,通过会试即为贡士,通过殿试即为进士。而进士也分为三六九等。通过殿试后,皇帝会精选出前三名,分别将他们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古时候便有榜下捉婿这一美谈。许多达官贵人会在放榜当日,来到皇榜之下,寻找才貌双全的青年才俊,以期匹配给自己的女儿。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2)

(宣读圣旨图)

许多人刻板地认为中国古代科考只考四书五经,这可是一个大大的误解,我国科举考试是从隋朝开始的,而各朝各代对选拔人才的标准各有不同,所以不同的科举考试所要考的科目都不一样。

科考的最终目的是为朝廷选拔人才,而不同时代的人才需求是不一样的。

在这许多的科举考试之中,考试科目最丰富的当属唐朝了。

隋朝末期,科举考试刚刚设立,所以考试内容相对单一,但这却打开了以考试选拔人才的先河。而到唐朝的时候,考试内容不光有明经,还有法律、文字、算术等许多科目。我们可以从唐朝的科举制度看到当时对人才的需求。唐朝更需要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因为唐朝与波斯等其他国家往来密切,需要综合性人才才能支撑如此密切的往来和交流。

可是随着朝代更迭,统治者对人才的需求各有不同,到了明朝便只设进士一科了,这是因为在明朝时,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单一,皇帝需要更加忠心的臣子。而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出现程朱理学等禁锢人们思想的理念。到了清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又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可是这些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在清朝中期甚至还加入了翻译课。虽然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可在那时想与清朝贸易往来的国家有许多,为了迎合这些国家的需求,又开设了经济学等。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3)

(状元游街)

虽然这些朝代所考的内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科考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儒家经典。熟悉国学的人都知道,儒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大国的主流科目。这是因为儒家崇尚仁义礼智信,这五点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于考试内容来说,科考形式才是最值得深究的,科举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拔人才制度,国外大多实行世袭制,这就造成现如今的欧洲仍然以皇室为尊,可是我国从隋朝末期开始便实行以才能选拔人才,虽然也有时会出现高门贵子,但寒门贵子的例子数不胜数。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4)

(状元帽)

另外,考试内容并非一板一眼的提问回答,还分为策、论。策就是考官提出一个问题,让考生写出自己的看法,这一点需要考生发挥足够的主观能动性,还考察了考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看法,而且还需要思考如何改进。而论则需要运用自己广泛的阅读来解释观点,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对考生能力考察的全面性。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5)

(状元游街)

若是你以为科考内容仅仅局限于此,那就大错特错。科举考试还会考一些文学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宋朝科考内容增加了诗词歌赋。所以在念书之余,这些文人雅士还会开办诗集,以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古代科举考试如此复杂,状元榜眼探花是不是只要考到前三名就可以获得了呢?若只是成绩好,还不能做状元榜眼探花。经过殿试时,皇帝会亲自提问,面对皇帝的提问,满朝文武百官会观察进士的反应能力,体貌特征,身高,气质等等各个方面,在综合衡量以后,由皇帝亲自定下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还会获得游街打马游街的特权。

在皇朝中后期出现了八股文。也就是在考场上考官出题时,会将一本书中某一段落的某一行字删去,让考生填空。这一考法有些死板,但是考验了考生的背记能力,这也导致在统治后期出现了许多只会死读书的士大夫,他们不懂变通,间接导致了王朝的衰败。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6)

(状元郎)

反观现如今的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等,古代科考与现如今的考试有什么区别呢?状元榜眼探花和现如今的研究生谁高谁低呢?

前三甲万里挑一,研究生逐年增加

现如今,除了极个别地区以外,高考生一般要分文科和理科。在古代,若想要考中进士,就必须既学数学,又学文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对于现如今的考生来说,做一个专才要比做一个通才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做通才越来越难。因为现在每个领域都有许多细分领域,在这些细分领域中都有各自的大师和著作,一人一生若是想研究清楚一门学科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更遑论研究其他科目。

当然也有一些天纵英才,比如著名国学大师钱钟书,他不仅文学好,翻译等其他方面也很出色;著名的文学家林徽因在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同时,也是在举足若轻的建筑学家。

我国从隋朝末期就开始科考,可是当时记录并不多,到了唐朝才开始正式记录。从唐高祖年间到清光绪30年,也就是1904年,我国一共出现了654名文状元,185名武状元,而榜眼探花则无人记录。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7)

(状元游街)

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研究生招生共117.7万人。仅仅一年我国便招收了100多万名研究生。更不要提前面几十年间录取的研究生了。现如今的研究生门类越来越多,仅仅是文学这一专业便有传播学,新闻学,翻译等等,各类文科更不要说理工科了,如此多的门类,更体现了术业有专攻这五个字,而古代状元则需要做一个全通的通才。

从选拔难度上来看,相比于几年一科考才会出现的一名状元,研究生的入学难度可比科举考试的状元轻松多了。

古时候,人们将人生最快乐的事总结为四句,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句也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追求,这世间最快乐的事中便有金榜题名。可见,古代科考上榜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现如今,许多人选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了更好的择业,更好的为人类进步和国家发展做贡献,也就是使自己在专业方面的技能更强。而古代的科举考试则是国家为了选拔人才设立的。也就是说,若是你通过了科举考试,考中进士,那就相当于半只脚迈进官场了。若是考中状元榜眼探花,不仅可以得到皇帝的重视,也会成为朝中新贵,以后平步青云也不是一件难事。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8)

(研究生图片)

所以从考试目的来看,古代考试相当于学业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综合考试。用现代话来说,若是考试考得好,连工作都是包分配的,还是国家级编制,稳定长期。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古代状元榜眼探花在结束考试后,一般会被派到哪里。古代的状元榜眼探花在通过考试后会在翰林院内担任文职,随后根据每个状元榜眼探花的家世背景等分派不同的岗位,这里就不得不提榜下捉婿这一典故了。

其实权贵人家十分清楚,这些青年才俊若想在官场平步青云,必须要有得力的家族做靠山。古代家族盘根错节,士大夫族群异常团结,若想融入进去就必须有入场券,如果没有血脉,那可以利用姻亲。在进入翰林院后,状元榜眼探花一般会匹配能够帮助自己仕途的妻子,为自己在官场上助力。当然也有例外,古代便有高中不休下堂妻的美谈。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9)

(状元游街图片)

在古代,翰林院是国家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古代便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现象,翰林院是朝廷用于编写文书,议论政事的专门机构,翰林官的工作内容就是朝廷的工作内容。而翰林院则是科举考试以后安置优秀人才的地方,翰林院经常作为宰相等高层政治人物的预备选拔机构,没朝每代的政治人物大多出自翰林院。换句话说,只要当上状元榜眼探花,就相当于成为中高层人士的储备人才,随时准备走马上任。

可是现如今的研究生多如牛毛,仅仅一年就录取100多万,而研究生的录取人数也在随年份增加,扩张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如今,研究生毕业以后还属于自主择业,需要让这些研究生自己外出寻找工作。虽说研究生比起本科生来说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生逐年毕业,学历贬值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实古代的状元榜眼探花等这些进士更像是人才选拔考试加上公务员考试。通过考试后的他们可以作为预备役直接进入中枢进行培养。能够拿到全国前三甲,说明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太笨,日后进入朝廷,为官也必定大有作为。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10)

(研究生学习图片)

按照现如今的学历比例和人数比例,研究生学历已经不能和状元榜眼探花等相提并论了。若想用现在都标准和这些全国首屈一指数一数二的人才相比较,那至少需要用博士来相比,还不能是一般的博士,必须是手握多篇SCI,才华斐然,学术成就显著,具备进入中科院做院士潜质的博士才行。

其实我们不必过分纠结古代的状元榜眼探花与现在的学历有何差别,毕竟古代科考的选拔目的和现如今考试的目的不一样,现在人们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要想光宗耀祖不止入朝为官这一条路,还可以经商,教书等。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许多国家人才,这些人才中,有一些的学历没有很高,但是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很大。比如著名女高校长张桂梅,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但她身上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和民族印记是任何一位博士都无法比较的。

相比于古代为了维护统治而开设的科举考试,现代的考试更加迎合当代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死读书,背死书的八股进士,而是更具有创新思维,思辨思维的现代人才。现如今全球化浪潮势不可当,我们更需要的是具备全球视野的人才,可以高屋建瓴地对各行各业提出建设性意见。

状元榜眼探花来历(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今天的什么学历)(11)

(研究生学习图片)

俗话说,时也命也,时事造英雄,在不同的时代所需要的英雄各不相同。古代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是为了让统治阶级可以更好的完成对国家和社会的统治,而现代的考试则是为了选拔专业性人才,为各行各业作出建议和贡献,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作为普通人的你我他最重要的是要过好自己的生活,为人类,为社会,为自己的小家,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成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状元榜眼探花才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