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更美童年#

每个人童年的快乐总是那么的简单。时间像一块橡皮擦会慢慢擦去这些最简单的快乐,那就用文字将它们尽量地保存下来吧。——题记

童年的回忆经典小人书(致我们80后终将逝去的童年)(1)

80后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对于“儿童节”多数是没有概念的。

我读书那会学校还没有给过我们“儿童节”的待遇。 其实,这些都不要紧。一个孩子的童年如果是健康快乐的,那么他天天都在过“儿童节”。一个健康的童年应该是由不同的快乐组成的。我的童年和童年的快乐离不开这些人,这些事和这些物。

一、姐姐

童年的回忆经典小人书(致我们80后终将逝去的童年)(2)

一个男孩如果有一个姐姐或者多个姐姐。那么,他的童年一定会多出许多快乐。如果,你是一个男孩,你有一个姐姐,那么这份快乐不用我说,你是知道的。

我最早记忆中的两个女性除了母亲,就是姐姐。

姐姐比我大两岁。她上学那会, 我还在家和小伙伴们玩泥巴。估计某一天突然发现了怎么姐姐每天都会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不在家呢。然后,我就找姐姐,问妈妈。哦,姐姐开始上学了。我就哭着闹着也要上学。

这上学不是说去就去的啊。父母一想,好吧,就让姐姐先带着弟弟去学校玩吧。其实,就是姐姐上学的时候把我带去学校,她上课的时候,我就跟着姐姐进教室蹲坐在她的课桌下等待下课。然后放学了,再把我带回家。这些过程我已经模糊地看不见它们的相貌了。

但一直记得一件事。某天跟着姐姐又去上学了。下课后本来跟着姐姐的,突然就找不着姐姐了。那学校里人多啊。特别是下课后,满院子都是男男女女的孩子,我哪天见过这么多人啊。眼睛一不留神姐姐就跑出了我的视线。

然后,我就慌了,害怕了,眼泪就流下来了,接着就是很凄惨的哭声。后来,姐姐的同学就发现了我,然后就跑去厕所找姐姐去了。

再后来大了些,我就渐渐有了自己小伙伴们的圈子了。但是,和姐姐呆在一起的时间永远是最长的。

家里小时候喂猪,每天放学后都会跟着姐姐挎着篮子到田野里割猪草。等到再大些可以下地干活的时候就跟着姐姐到地里刨红薯回家煮给猪吃。每次干活父亲总会给我们分配任务,每次总是姐姐的活比我的又多又重。

暑假来了,早晚的时候我会放牛。姐姐跟着家人下地干农活。临近中午和午饭后那会最热,父亲会给我安排功课。练字和预习下学期的功课。

一年又一年,姐姐终于熬完了小学毕业然后就回家帮着家人干农活了。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有姐姐的陪伴了。这倒没有什么。直到我初中毕业那一年,姐姐定亲了,突然就有千万种说不出的不舍,很不适应的那种感觉。我知道姐姐马上就要出嫁离开这个家和我了。这也许就是弟弟对姐姐的那种特有的姐弟情吧。

二、电影

童年的回忆经典小人书(致我们80后终将逝去的童年)(3)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啊。小时候电影看多了。长大后就一直保持着爱看电影的习惯。看,这还得了,爱好都变成习惯了。

童年看的电影几乎都是农村的那种露天电影。谁家有喜事了,就会请一场电影。当然还有相对更有钱的家庭为了在这个时候显示自己家更有钱将喜事办得更风光,就会连请两场甚至是三场电影。

一般放电影的前一天,我老爸就会通过多种途径得知消息。然后如果路近的话就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去看。如果路远的话,就会偷偷地骑着自行车带我一个人出去。

当然,也有消息不灵通的时候。比如某晚饭后老爸站在门口仰望星空,突然远处就传来了电影里人物的说话声。乡下的农村夜里是特别的寂静。老爸对这些声音不要太熟悉了。然后老爸就偷偷把我喊出来,偷偷推出自行车,把我往车后一放,顺着电影的声音飞去了。

姐姐小时候都是由奶奶睡的。我们住在两个不同的房间。这个时候姐姐一般也不会知道我的去向。

每次看完电影回来,我最大的满足感不是因为父亲只带着我一个人去看电影。而是,看完电影回来,我就有机会偷偷溜进奶奶的房间,叫醒姐姐,然后在她的床前一边说着今晚的电影情景,一边手脚并用地比划着。直到奶奶赶我走或者父亲叫我睡觉。

80后的你们还记得台湾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吗。其实,印象最深的还是影片中的那首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这应该是我童年看过的最煽情的电影。

童年的回忆经典小人书(致我们80后终将逝去的童年)(4)

电影《黄河大侠》剧照

《黄河大侠》和《少林寺》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早的两部武打片。

然后是《无敌鸳鸯腿》、《西行平妖》、《五郎八卦棍》、《神龙剑侠吕四娘》、《江湖奇兵》这些一直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再后来就是90年代以后从香港流入内地的新式武侠动作片。像《黄飞鸿》系列,《新少林五祖》、《战神传说》、《新龙门客栈》等。

童年的回忆经典小人书(致我们80后终将逝去的童年)(5)

《少林寺》剧照

看《少林寺》的时候还不知道李连杰是谁。不过这部电影那时候可是放疯了。不然那个时候老爸也不会受《少林寺》的影响有送我去少林寺学武的想法。

《少林寺》有一组数据可谓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就是当年《少林寺》公映的时候,票价是1毛钱1张。累计票房就达到1.6亿。观影人次达到5亿。想想这是什么概念吧。如果换成现在50元一张的票价。什么《战狼》,就是《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统统靠1千米之外站着。

警匪片印象中只有一部《联手警探》,多年后才知道原来于荣光那个时候和现在的相貌区别真的不大。原来《大宅门》的郭宝昌很早就导过电影。原来这部电影是我看过宁静的第一部电影。

初中的时候对我来说最流行的就是《古惑仔》和周星驰了。《国产凌凌漆》和《唐伯虎点秋香》是星爷最早进入我视线的两部电影。

初中时候农村已经很少有放露天电影的了。 这个时候看到的电影基本都是VCD播放的。其实,在小学毕业的前后还看过影碟机播放的电影。就是比古老的电影机要高级点的播放器。印象中这个影碟机只流行了那么两年就被VCD取代了。

三、电视剧

童年的回忆经典小人书(致我们80后终将逝去的童年)(6)

电视剧《雪山飞狐》剧照

我们庄最早有电视机应该是在90年代初。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当然不是我家的。听说这台电视机还是他家一个住在大城市的亲戚送给他家的。

香港80年代最经典的电视剧《上海滩》、《千王之王》、《千王群英会》就是在他家看的。晚饭后,庄上那些爱看电视的人们就带着板凳去他家门口集合了。十四寸的小电视机放在院子里。给整个庄子都带来了欢声笑语。那个时候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童年的回忆经典小人书(致我们80后终将逝去的童年)(7)

再后来庄上的电视机渐渐多了几台,就开始找离家最近的看了。印象最深的电视剧《聊斋》、《西游记》、《雪山飞狐》、《金剑雕翎》、《白发魔女传》、《情满珠江》、《一帘幽梦》、《新白娘子传奇》、《杨乃武与小白菜》、《包青天》《海灯法师》都是那个时候看的。

别以为看电视,我就没跑到过别的庄子看。 记得《雪山飞狐》、《金剑雕翎》就是在我们隔壁的庄子看的。 看《雪山飞狐》的时候也正好下着大雪。老爸背着我就大步的往隔壁的庄子去了。

回来的时候还会在看电视家的隔壁买一点热乎乎的狗肉。路上一般我们父子就给消灭了。估计那时候我是不敢留给姐姐。老爸是不敢让老妈知道的。

动画片给我的印象其实叫出名字的只有一部《葫芦兄弟》。不过儿童节目还是有的。《大风车》之前叫《七巧板》吧,再之前叫《红黄蓝》的。

四、流行音乐,广播,小画书和明星

童年的回忆经典小人书(致我们80后终将逝去的童年)(8)

香港四大天王

港台的流行音乐是在我读小学四五年级接触到的。郑智化的《水手》和《星星点灯》,庾澄庆的《让我一次爱个够》,刘德华的《来生缘》是最先进入我耳朵的。

那时候白天喜欢听广播,家里有一台蝴蝶牌的收音机。每天除了听点歌台播放的流行音乐,就是单田芳的评说了。

黄鹤翔的《九妹》,林依轮的《爱情鸟》,尹相杰的《纤夫的爱》,邰正宵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毛宁的《涛声依旧》,杨钰莹的《让我轻轻地告诉你》,火风的《大花轿》那个时候不要太火啊。

评书《铁伞怪侠》,《童林传》,《呼家将》那时候最风靡了。

童年的回忆经典小人书(致我们80后终将逝去的童年)(9)

各种小人书,有关于江湖的,有关于历史的,还有关于神话的。

五、玩具和游戏

童年的回忆经典小人书(致我们80后终将逝去的童年)(10)

那个时候的玩具基本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一块小木板雕刻成一把木手枪,一片竹子削刻成一把剑,橡皮筋和铁丝做成的弹弓, 铁圈做成的小推车。

玩玻璃球,打纸牌,跳绳,老鹰抓小鸡,捉迷藏,丢沙包。还有么。有的已经叫不出名字,也想不起来了。

80后的童年应该是最美的童年吧。无忧无虑,虽然吃的不好,但是至少可以吃得饱,穿得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