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档名为《曲苑杂坛》的综艺节目,一经播出就成了全国男女老少最喜爱的下饭节目。

节目中邹德江模仿单田芳评书的表演尤为让人印象深刻。

“话说关东,出了一位大侠呀,掌中一口宝剑是无人能敌”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

彼时评书大师单田芳本人也坐在台下,被这个小伙子惊人的模仿力逗得哈哈大笑。

为什么他能学得那么像呢?

因为邹德江天生就善于掌握模仿的精髓。

“得把那个假牙的声音学出来”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2)

自那以后,邹德江的名字便红遍了全国,不夸张地说,他可能就是当今“内娱”各种模仿秀节目的鼻祖之一吧。

然而就在他风光无限的那几年,却因为得罪了业界大佬而被迫急流勇退,以至于如今再无人提起他的名字。

究竟这位大佬是谁呢?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3)

相声,小品,魔术杂技。

有多少人曾被《曲苑杂坛》的片头曲“魔音洗脑”过?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4)

当年在这个舞台上靠着模仿而大放异彩的还不是邹德江,而是相声新人洛桑。

手拿一把小号,不用对着嘴吹,也能“演奏”出一曲悠扬的音乐,这就是洛桑的本领。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手里拿的腰上跨的,他都能模仿。

那时的洛桑堪称《曲苑杂坛》台柱子,而彼时的邹德江还只能在幕后打打杂。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5)

然而天妒英才,就在洛桑刚刚成名两年后的1995年,一场惨烈的车祸,让洛桑的生命定格在了年轻的27岁。

节目组这边痛失一员爱将,一时之间竟然没有能顶上台柱子之位的人。

这时,一直等待机会的邹德江迎难而上。

“我虽然吹不了小号,但是模仿个人物或许还行”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6)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节目组硬着头皮把邹德江推了出去。

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邹哥凭借一个小品《聪明的剧务》,就把陷入低谷的节目给盘活了。

后来他又因为经常模仿单田芳说评书而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那时的喜剧行业人才辈出竞争激烈,但邹德江却凭本事轻轻松松占据了一席之地。

很多人以为,是因为洛桑的离世才造就了他一时的成就,就是命好。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7)

但是机会永远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这一天,邹哥可是准备了二十多年。

时间回到1966年的哈尔滨,伴随着一串流利的贯口,天生的曲艺奇才邹德江呱呱坠地,父母给他取名邹优杰。

说他天生就是个搞曲艺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别的小孩咿呀学语,他咿呀学相声,别的小孩在外面疯跑和泥玩,他偷溜出去蹲墙根底下听评书。

而且他光听还不尽兴,回来就拉着小伙伴一起开“专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讲给大家听。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8)

当然,讲不是普通地讲,而是声情并茂有样学样,给小伙伴们看得一愣一愣的。

毕竟那个年代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或者半导体的,大家的日常消遣全靠户外运动,比现代人要健康,但乏味。

所以能看一出文娱表演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渐渐地身边的好朋友们上头了,每天都沉迷于邹德江的表演中。

但是常在墙根蹲,哪有不挨揍的。

他又出不起3毛钱的巨款买门票,很快“库存”也空了。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9)

几个孩子眼睛提溜一转,便想出一个好主意:咱们凑钱让优杰去买票听评书吧,听完再给大伙继续讲。

就这样,年幼的小江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开启了曲艺道路上的一场不正规的启蒙教育。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0)

儿时的经历虽然听起来有点不正经,但却帮邹德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他有幸拜在张学谦老师的门下,开始系统地学习评书表演。

由于他天赋异禀,长大后便被文工团挖了过去,那时的小邹觉得能在正规的舞台演出,就已经是件幸运的事了。

没想到好事儿还在后面。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1)

在一次随团演出中,他像往常一样在台上卖力地说着评书,比起那些死板的表演方式,邹德江却融入了很多有趣的模仿,表现形式浮夸得恰到好处,赢得了台下的阵阵喝彩。

演出结束回到后台,邹德江意外地看到有个人在等他,凑近一瞧,是师胜杰?

师胜杰虽然平时总是一脸慈眉善目、平易近人的和气老头形象,但其实他在看重“血统”的相声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因为师胜杰的老师是相声大师侯宝林。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2)

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想不想学相声,我可以收你做徒弟。

眼看着有一个给侯宝林当“孙子”的好机会,邹德江感觉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不敢置信地点了点头,短短几分钟的功夫,小江就算转投到相声门下了。

有了师胜杰的悉心教导,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全能型艺人。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3)

2001年摇身一变,成了中央电视台大牌节目《周末喜相逢》的主持人。

彼时的邹德江发展势头正好,全国上下的电视观众几乎没人不认识他。

但谁都没想到,多年兢兢业业经营的事业,却因为说错一句话,得罪一个人,而闹了个惨淡收场。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4)

这个了不得的人物,就是有“小品皇帝”之称的赵本山。

2004年,央视举办了首届小品大赛,彼时的赵本山已经“制霸”春晚多年,是无人不知的超级巨星。

并且组建了自己的赵家班,培养了上百位小品、二人转行业的徒子徒孙。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5)

作为小品界的扛把子,赵本山自然要派大将出征,誓要拿下首届小品大赛冠军,否则还哪有脸面做小品皇帝。

于是老赵便亲自带着他的三号“种子”徒弟张小飞登上了央视的舞台。

而坐镇大赛主持席的,正是邹德江。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6)

当年赵本山在捧徒弟这件事上还是亲力亲为的,能有机会登上央视可不容易,张小飞和老婆刚上台的时候,手心都直冒汗。

虽说是小品大赛,但两人的表演明显就是二人转模式,不过喜剧的内核总是大同小异的,只要观众掌声不断,什么表现形式也不必扣的那么死板。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7)

但随着现场表演的热度越来越高涨,问题也很快暴露了出来。

毕竟二人转是一门非常考验演员临场发挥和“现挂”能力的艺术形式,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每个演员都练就了一身聪明机灵,反应迅速的本领。

观众的掌声如雷贯耳,让原本心情紧张的张小飞夫妇越来越沉醉,甚至忘了这里是央视,两人在台上对了眼神,便默契地开始脱离剧本,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开始现挂。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8)

虽说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应该雅俗共赏,但二人转之所以大部分时候都难登大雅之堂,也是有原因的。

小剧场里演出时,二人转总是充斥着一些“擦边球”、耍宝、猎奇的内容,演员们的现挂也大抵都喜欢用一些不雅举动和词汇。

所以一时兴起的两人,就开始下道了,一会儿拉衣服,一会儿撩裤子的,这还了得?

眼见苗头不对,邹德江受导演之命,赶忙上台打断了演出。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19)

虽说这种打断有些失礼,也让观众不免扫兴,但作为主持人,这是邹哥必须要做的事,他也很无奈。

张小飞这时才如梦初醒,想起来自己是在央视比赛,只能领着搭档灰溜溜地下了台。

“师傅赵本山在下面坐着,是不是让师傅上来演个节目?”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20)

刚刚经历了一次紧急救场的邹哥,来了一句没过脑子的吐槽,可能他当时觉得自己挺幽默的,却不想就是这句话让台下的赵本山瞬间黑了脸,直接上台疯狂怒怼。

“我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那你们也不能老是往下拽演员啊,既然让人家来演了,节目也没什么违规的地方,就应该让人家把节目演完!”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21)

也不知道老赵心里到底什么才叫违规,在央视舞台上开“脱”,他竟然都觉得没问题。

此时的邹德江只觉得自己的母语是无语,碍于节目正在直播,也不能和老赵battle,只能打个哈哈,结束这尴尬的对话。

后台的工作人员都炸锅了,节目导演两眼一黑,赶忙大喊:切广告!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22)

当全国观众都在等着看赵本山遭央视除名或封杀的戏码时,却没想到事情迎来了两级反转。

被处罚的人竟然是邹德江。

不知道是央视觉得邹哥的那句吐槽实在欠妥,还是老赵记仇背后使了点手腕,总之邹德江最后成为了这场直播事故的背锅侠,惨遭央视开除。

但是05,06两年间,邹德江都曾在央视的舞台上表演过小品,那么不难推测老邹和央视应该并没有矛盾。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23)

幕后黑手是谁,我们暂且不提,其实以当时邹德江的知名度和事业发展趋势来看,即便背了锅辞了职,还是照样可以演出赚钱的。

然而从那以后,老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没了资源。

即便是后来他参演了一些影视作品,还被评为了二级演员,但观众却几乎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的名字。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24)

曾经那个模仿单田芳的声音,再也没有响起,就像从大众的脑海中被抹除了一般。

直到如今56岁的邹德江已经两鬓斑白,只能靠走穴为生。

即便他在热播剧《大秦赋》中出演重要角色,也依然鲜少被人认出来。

想想从前的意气风发之姿,现在的老邹真是晚景凄凉,看来在娱乐圈里,真的不能轻易得罪人。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25)


后记

2009年,赵本山在沈阳办了一个《明星转起来》,专门为二人转表演打造了一个大舞台。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26)

本来这算是一件好事,但有趣的是,老赵请来了当时已经凉透的邹德江,还把他和张小飞分到了一组表演。

二柱子在台上没少挤兑老邹,各种刁难让观众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可是那时的邹德江,早就没有了反抗的实力。

单田芳认可的模仿者(模仿单田芳的第一人)(27)

记仇可以理解,穷追猛打就有些难看了,可惜现实的规则往往就是这么残酷,谁有实力,谁说了算。

如今赵本山的地位早已大不如前,徒弟纷纷叛逃出走,他的赵家班也随时可能崩塌,再难一手遮天,不知道邹德江晚年是否还能有机会,让事业迎来第二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