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请体育老师带学生出去,按照高矮个子排队安排座位之后,老师往往会安排同学们作自我介绍,多数同学都是紧张地简单介绍:“我叫钱林,今年6岁。”

有的孩子则不是,上来鞠躬,流利地介绍自已。比如,“我叫高志亮,高兴的高,志气的志,明亮的亮,今年6岁了,我喜欢唱歌,还喜欢游冰,我很高兴来到这个新集体,将和大家起度过六年的小学生活,我相信我们会成为好朋友!谢谢大家!”

你说老师会让谁来当临时班长?

儿童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培养方案(如何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1)

一、语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而言语是人们的语言实践,是人们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

语言的发展对幼儿来说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而语言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可见语言对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卡耐基在他的那本风靡全球的《语言的突破》前言中提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本人的智力的技巧,而另外85%取决于沟通的能力、讲话的技巧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竞争性更强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更多合作的社会,它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交往,对人的语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言交往能力是在未来社会中获得良好发展的基础,其中口语表达是语言交往的核心能力。

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形式。所有的民族都有口语。口语通常是通过声音传播的。

关于幼儿口语发展研究在国外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早期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瑞典的White Hurtal 1994年的研究提出:幼儿口语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对复杂语法结构的掌握,这种训练和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口语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生活与发展。

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质,能言善辩是一个人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也是走向社会,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人才必备的素质。

口语能力直接影响着个人的交往、交际能力。因此,幼儿园语言教学不能只重视对幼儿进行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应更看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口语能力发展

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学习语言效益最高的年龄阶段。早期语言发展将影响到一个人今后一生的语言发展,语言发展与幼儿智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不仅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而且还积极接受合适的语言训练,其语言发展的潜力将会得到充分发展。

大班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较快,在活动交往中表达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把自己所见到的、听到的趣事与大家分享,他们也喜欢向老师提出一些“怪”问题……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好引起成人关注的目光,喜爱与成人同伴交往,但由于诸多原因,孩子们的语言发展极为不均衡:

有的已经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的害怕与陌生人交谈;有的害怕说错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与同伴自由交流时畅所欲言,而在集体面前说话拘谨、声音小等,不少孩子在语言能力中存在着倾听与表达的问题。

在表达交流中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敢提出问题,不善于与同伴交谈、互换意见,不敢大胆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独特见解。

然而,口语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四、提升孩子口语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既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又有助于学生各门功课的学习,更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因此,有必要从分析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入手,来寻找提高语言表达的具体途径。

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的“听说表达”和小学“口语交际”的教育目标与指导要点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这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是一致的,语言实践的背景也是能相互承接、融合。

儿童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培养方案(如何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2)

幼儿阶段的语言表达教育目标重点是以听、说习惯养成和能力发展为基本要求,核心是培养幼儿语言的倾听、交流、表达的基本能力和兴趣。

幼儿园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重点是发展幼儿接受性语言与表述性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幼儿倾听的水平与质量,帮助幼儿正确学说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大程度是受特定性交往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主观心态、情绪等因素制约的。

所以要发展幼儿语言,就必须促进幼儿交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情感,活跃幼儿的思维,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就说。

营造平等、宽松的人际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

一个人说话胆量的大小,说话水平发挥得如何与说话时的气氛很有关系。

说话时气氛好,人的兴致便高,情绪便较高昂,谈兴也会较浓,这样便会无拘无束,倾心畅谈。说话时的气氛不好,人的情绪就低落,当然就不会有好的兴致说话。

尤其是5~6岁的孩子由于他们自我评价能力欠缺,评价自己好与坏是依赖于成人,因此在说话时能看到成人的赞许眼光和频频点头,那他就会认为自己说得好,说话时就会更加激情飞扬、滔滔不绝,反之亦然。

因此老师组织话动时,一是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他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是值得自己信赖可依靠的,使孩子在心理上战胜自己,有说话的勇气。

二是面向全体幼儿,多采用分组讨论和集体谈话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量给每个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及时感觉到老师的关注,从而使幼儿很自信地站在同伴面前大声讲话。

如集体谈话时把简单的问题留给那些胆小、沉默、不爱表现的幼儿回答,把稍微难点的话题或话题小结性的发言留给乐于表述、表现欲强的孩子,“小老师”“值日生”轮流让幼儿当等;

三是在孩子说话中如果发现孩子语句不完整、用词不当或者声音小等现象,老师应不急于纠正、否定、打断幼儿说话去影响孩子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是应该面带微笑、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用鼓励的语言让孩子继续讲述完,要相信孩子在讲述中会越讲越好。

四是幼儿说完后,老师要适当作一下点评。如先表扬幼儿讲得好,然后委婉地纠正幼儿的错误,并希望下次说话时应该怎样做(老师示范说一遍);

同时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讲得不好的时候,讲错了改正就行了,只要你们经常大胆说,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说得更好。

儿童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培养方案(如何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3)

创设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让幼儿有话想说

大班孩子形象思维仍占主要优势,孩子们说话离不开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撑,因此我们尽量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在做中说、在玩中说。

设置内容丰富、形象栩栩如生、又有教育价值的幼儿园室内室外环境,激发幼儿说话欲望。

一是在新学期教师除了布置好园内的外部大环境,在区域教学中班级活动室内可设阅读区、操作区、结构区、音乐区、表演区等区域游戏。区域活动时,老师拍下小朋友区域活动的照片,等区域活动后让孩子们边看边讲;

二根据季节的变化或者是主题教学内容的不同让幼儿参与环境或主题墙饰版块的丰富和更新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生活,联系生活,认识生活,进而表达生活。

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有话会说

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感受优美词语和文学作品意境,引导幼儿把学到的间接知识经验运用于自己的口语表达中,从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有人说读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和一位伟人进行交谈。那么,让幼儿多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就是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更重要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因此我们在带给孩子们文学作品时,一是要帮助幼儿逐段分析、理解,让幼儿渐渐进入故事情景中,然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谈论,要是文学作品中是你,你会怎么办?最后引导幼儿有感情地表演文学作品;

二是迁移文学作品,丰富词汇量。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正确运用到自己平时生活中,不断地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提供自由活动空间,让幼儿有话就说

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寻找有趣的话题和幼儿进行个别交谈。

儿童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培养方案(如何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4)

特别是对胆小、自卑、表现一般不爱说话的幼儿,有目的性地和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这样每个孩子的语言都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发展。

另外,需要重视家园互动沟通。家长除了规范自己交流时的语言外,还要配合幼儿园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①每天家长回家抽一点时间请孩子说说在幼儿园学的什么,讲讲班上发生的有趣事,记录幼儿复述的故事和仿编的诗歌(孩子若不会,家长作适当指导);

②家里来客人了,请孩子当接待员,如向客人问好、给客人端水、拿点心和水果、与客人讲讲幼儿园趣事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朗诵儿歌等;

③对于发音不准、语法结构老是出错的孩子,家长在与幼儿谈话时应反复纠正,反复练习,直到孩子说正确为止;

④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结识新朋友,去体验生活,聆听自然声音,闻闻乡土气息,看看自然变化,以此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孩子有话说,有欲望说。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达的,语言的学习与不同领域的内容结合起来、在生活和环境中渗透进行,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思考、探索,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儿童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培养方案(如何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5)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