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医聊#

在很多人眼中,手术室无疑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因为那一道道门隔断了他们的等待和担忧,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一道道门后有这样一群人。

一袭袭绿色洗手衣,一顶顶花色手术帽,一张张蓝色口罩,她们是无影灯下的温暖天使。

“5·12”国际护士节,我们把镜头聚焦到他们身上,为大家分享这里的“战斗”与温情。

镜头一:每天清晨第一个问候患者的她

恐惧、担忧,无助,当患者躺在冰冷的手术床上,面对吉凶未卜的结局,内心的忐忑可想而知。

一句亲切的称呼,一句关怀的问候,就能缓解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

“加油!祝愿你手术顺利!早日和家人团聚!”

我们迎来了109个国际护士节(国际护士节虽终年)(1)

每个工作日的清晨,总能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奔走在患者等候室,亲切地喊出每一位将要做手术的患者的名字,微笑问候并送上温暖的祝福。

她,就是手术室护士长贺吉群

几年如一日,她每天都坚持着这件看似简单却又温暖的事情。

每一句问候,每一个微笑,为患者传递的不仅是温暖、鼓励,更是一种信心与勇气。

这一小小的坚持,在其他护士看来,就是要以一颗同理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

于是,从患者进入手术间的那一刻起,手术每一位护士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房间温度是不是舒适、手术体位是不是合适、术中保暖有没有到位、手术结束后有没有为患者整理好衣服……

尽管这些细节对于一台手术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患者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每一位手术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照护和关怀。

镜头二:手机里存满动画片的她

《小猪佩奇》《光头强》《汪汪队》……

自己没有孩子,却存了满满一手机的动画片,因为这是腔镜专科护士李蓓工作中的哄娃“神器”。

成年人进到手术室都会恐惧,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李蓓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一个不到3岁的小男孩浩浩(化名),术前不愿意离开爸爸独自进手术室,爸爸只好用动画片来哄着他。

我们迎来了109个国际护士节(国际护士节虽终年)(2)

李蓓摘下口罩,把头靠了过去和浩浩一起看起了动画片,原来小家伙喜欢《小猪佩奇》。

看了2分钟,李蓓问浩浩:“佩奇的弟弟叫什么名字来着?”

“乔治!”浩浩脱口而出的同时抬头看了李蓓一眼。

她继续问道:“她的好朋友是谁啊?”

“是苏西啊,苏西是佩奇最好的朋友”。

就这样,小家伙居然主动地靠在了李蓓的身上。

她知道在这一刻,浩浩已经放下了心中对她的所有防备。

于是,李蓓立马拿出自己的手机并播放《小猪佩奇》,顺势将浩浩抱在自己怀里,邀请他一起进手术室看动画片。

浩浩开心地抱着她点了点头,然后出乎意料地转过身对爸爸挥了挥小手说再见。

之后,在一起看过《小猪佩奇》而建立的信任下,浩浩非常配合的完成了手术前的所有准备,甚至是麻醉诱导和插管。

“在一次次和小家伙们的‘交锋’后,我也慢慢地找到了一些方法,直到现在我的手机里还存满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画片。但这只是一个方法,而只有用心和用爱,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希望将来在他们的记忆里,手术室也是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李蓓说。

镜头三:为患者发明专利的他

身为手术室脊柱专科护士的他,在巡回时发现,手术体位改变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皮肤问题。

下班后的他,便经常在空的手术间,摆好弓形架然后趴到上面,感受肢体各处的受力情况。

通过一次次的调整,改良后的体位垫大大地增加了手术患者的舒适度。

不仅是体位垫,近8年间,他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5项。

我们迎来了109个国际护士节(国际护士节虽终年)(3)

他,就是手术室的“专利达人”燕晨龙。

2010年,他在贺吉群护士长的指导下开始申请第一个专利。

自此,他体会到了创新的美妙和乐趣,完全不把它当做额外工作,而是出于自发自觉的兴趣。

在燕晨龙眼中,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存在一个创新或一个专利。

慢慢地,同事们开始称呼他为“专利男”。

科里的同事包括很多外科医生在内,都会时不时拿着素材来跟他探讨专利的申请。

“你真了不起”,周围的同事和外科医生们常这么说。

“虽然患者在全麻后,对于我们在术中的悉心照料全然不知,但我们依旧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患者默默付出,不会停止创新和探索的脚步,让自己的创新发明更多的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真正实现它们的价值!”燕晨龙说。

镜头四:8分钟挽救一条生命的他们

手术室里最温暖、最喜庆的地方,莫过于产科手术间了。

然而,在这里,却不时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产科手术高风险、节奏快、病情急,面对两条甚至是多条生命,护理工作极富有挑战性和高度责任心,容不得半点马虎,应对急救更要技高一筹。

一天上午九点半,当第一台择期手术马上就要结束时,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打乱了手术室产科组组长潘红梅的忙碌。

我们迎来了109个国际护士节(国际护士节虽终年)(4)

“我是产科老总,你们赶快把这台手术患者送到pacu,我们马上有一台急诊!”

一听那声音,潘红梅就知道一场“战斗”就要开始了,“脐带脱垂,胎心每分钟40-60次,足先露,这名产妇需要紧急手术!绿色通道手术间正在手术,护士长指示用你们的手术间!”

快,必须趁患者在来的路上做好各种准备,不然抢救就很被动。

潘红梅和同事们迅速挂好液体、准备手术器械包和各类用物,配置药物。

当她们把第一台手术患者快速推出手术间的时候,正好产科医生心急火燎的把面容痛苦的急诊产妇推了进来。

她们一边核对,一边过床,一边安慰患者,一边行静脉穿刺。

洗手、摆器械,消毒、铺单、点数,上台,局麻下开腹......

整个场面就像按了快进键一样,因为她们知道,时间就是生命。

“哇!”当那天使般的啼哭从手术台上哗哗响起,大家紧绷的心终于松了一口气。

潘红梅一看宝宝的出生时间,从接电话到出生才用了8分钟。

8分钟,挽救了一条生命。

“像这种8分钟的救治,在产科时不时上演。我们也时刻准备着,急患者之所及急,想医生之所想。”潘红梅说。

(编辑Max。)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手术室 王洁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