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勋抖音号(语音版快闪)(1)

韩勋抖音号(语音版快闪)(2)

今年6月,松花江边上一个城市的老龄委早早就下发通知,决定在国庆前举办一个100对金婚老人颂祖国活动。要求社区、办事处、区三级选拔,参赛夫妇婚龄必须在50年以上,必须身体健康,多才多艺,热情开朗。

刘三柳于可夫妇本来打算7月外出旅游,所以没有报名参赛,不料社区公布的参赛名单上,他们却榜上有名,惦记并崇拜他们的是学校6号高层住宅楼管家莫大新。老两口随和,依着莫管家的意思,背着169号号码布,依次参加了三级选拔,最终名次第11名,取得参加市上颂祖国活动的资格。

他们夫妇俩同龄,都是75岁,1969年10月结的婚。刘三柳是学校退休教授,于可退休前在学校教务处工作。退休后,于可参加学校老年合唱团,前年起当了副团长,而刘三柳就在乐队当乐手。再说了,两人都是老年模特队队员,走上T台驾轻就熟。两人参加三轮选拔的节目不变:双人模特步;于可独唱,刘三柳长笛伴奏,均属于准专业水平,突出重围那是意料之中的事。

据说全市报名者超过两千,可是三轮选拔不到20天就结束了,大大地出了169号夫妇的意外。市上活动定在9月底举行,还有一个来月时间,足够他们策划、实施今年的旅游节目了。他们每年旅游一次,每次一个月左右。刚退休那几年是自驾游,卖掉小车后当起背包客,走哪吃哪住哪,自由自在。

今年去哪游?意见还是不统一,依照往年惯例,还是抓阄决定目的地。这天上午两人洗了手,恭恭敬敬分坐餐桌两头。只见于可取出一张纸,在丈夫的监督下写出4个候选地名,编上号码:1号莫高窟,2号丽江,3号河内,4号西安。刘三柳打开一个很精致的小纸盒,盒盖上有一小圆孔:取出4个写着数字的乒乓球,一个一个交给于可验过,装回盒子,左三圈右三圈摇过,于可也如此这般摇了6下。最后一个程序是四只手一起将盒子翻转,四只眼见证第一个从小圆孔脱身的乒乓球——4号。于可笑了,去西安本来就是她的主意。

刘三柳属于随遇而安这号人。当年一心报考大学历史系,到校后被调整到了化学系,化学就化学吧,此后一生与它结缘,科研成果还不少。大学毕业时想回老家广州工作,却被分到了松花江之滨,渐渐把这里当成故乡,到外地出差旅游,总把“故乡”吹成仙境一般。从他的经历看,虽是随遇而安,但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心眼活泛,心路宽阔,一座山一条河根本挡他不住。

目的地定为西安,开始他还含含糊糊不大乐意,不服气老婆意见占了上风。睡了中午觉醒来,心旌摇啊摇,方向变了,甚至觉得西安是最理想的地方,非去不可,迫不及待了。于可见他动了心,便主动承担了网上买火车票、订宾馆、查当地著名小吃三项任务。刘三柳的任务只有一项,定夺去西安旅游的重点。“嘿嘿,家里大事还得我做主。”又嘚瑟起来。

选定旅游重点,也是他们夫妇的惯例。出外旅游,拍个照,在朋友圈一发,那叫打卡。与景点打个照面,顶多是给当地旅游报表添几个数字罢了。他俩的旅游,是在兼顾当地诸多名胜的同时,选择一事一物重点关照。游黄山,重点是松;游拉萨,重点是罗布林卡。

西安的看点在哪儿?刘三柳在网上搜寻一番,信息铺天盖地,看得眼花缭乱,不得要领。脑袋一拍,想起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的学生胡虎,他的老家不就是西安?今天刚好是周六,肯定在家。电话都不打,当下叫了辆网约车,20多分钟后一对儿师生便见了面。顺便说一下,他开车那10年开得得意,70岁老人有几个跟我一样潇洒?一次儿子从吉林白城回家探父母,出门给老两口叫了个网约车,相见恨晚,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网约车便捷,随叫随到不说,还一点儿不操心,免去上保险、加油、找车位的麻烦。一个星期顶多叫一次,一年才能花多少钱?比起养一台车一年的费用,简直是毛毛雨啦。与夫人一商量,决定今后不开车,当下就让儿子把奥迪开走,收了1000元车钱。

胡虎打小在西安城墙根儿长大,说起西安口若悬河。“你二老年纪大了,我的意思,就在小东门附近找个好宾馆,离永兴坊近就行。”那永兴坊好呀,集合了全省各个县的著名小吃,比如汉阴县的石火汆丸子,比如彬县的御面……“刘老师,我知道你是每天必喝白酒的。到了西安吃小吃喝小酒,有福!”刘老师退休后坚持每天喝一两白酒,每周学做一个新菜,嘴上不含糊,此时却淡淡一笑,说吃的事找你师母,我问的是重点看什么。胡虎又滔滔不绝起来,说东道西提不起老师的兴趣,老师心想还不如我在网上再找找,我这学生咋变得啰啰嗦嗦了。于是起身就要告辞。胡虎夫人知道老师嘴馋,妙言巧语挽留:“刘老师,你也不问问我家今晚吃啥菜?”啥菜?新学的陕西紫阳县蒸盆子。盆子里食材扎实,排骨、鸡翅、猪蹄、萝卜、莲菜、蛋饺、丸子,老师到厨房一看口水就要往出流,心想今天的晚饭就是它了,于是很江湖地问有啥好酒。是辽宁朝阳的凌塔白酒。

肩负重担,马虎不得,刘三柳回到家就要进书房开电脑。于可正好从书房出来,递给他两本书,说是去年唱歌比赛得的奖品,刚找东西翻出来的,让他看看有用没。一本是《家庭养花绝招》,一本是《白居易诗选》,刘三柳把诗选翻了翻,目光被粘住了,看了20来分钟,又在电脑上搜索一番,然后把于可叫过来,一脸的感慨,说咱还自夸是知识分子哩,对白居易知道得太少了。“老白?”于可不以为然,“知道呀,不就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不就是《长恨歌》《琵琶行》。老白老白,排在李白之后。”

“哈哈,啥叫孤陋寡闻?眼前一个人就是!只给你说两点,保准吓你两跳。一,他总共写了两千八百多首,比李杜加起来还多,唐朝第一。二,他在当时老百姓中影响有多大?看看唐朝皇帝唐宣宗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于可问,他跟咱们这次去西安有啥关系。“决定性的关系!他27岁考中进士,在长安大雁塔下题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真真风流倜傥。这次当然先要去大雁塔看望他了。还有,他在西安做官二十多年却买不起房子,专门写了首诗发牢骚。咱去西安,不如就找找他租住房子的旧址。定了吧,去西安的重点就是找白居易。”于可也是随遇而安之人,开口说行,听你的。

第二天,去书店,只买到了一本《长恨歌与仙游寺》,一看才知道仙游寺就在西安附近的周至县,白居易就是在周至写下的《长恨歌》。周至是必去无疑了。这当口于可已将车票、宾馆事办妥,五天后出发,在大雁塔附近一四星级酒店住半个月,每天房费850元,网购优惠价。

第三天,莫管家拿着一张表郑重其事地来了。刚落座就发牢骚,说区上评比有猫腻,你们这么高的水平,观众那巴掌拍的——才得了个第11名。“不过还有机会,市上比赛时一定能扳回来。”见二老并不附和,只是个笑,便言归正传,说凡是入围选手都要填一张表,后天交,我明天来取。

是《入围金婚夫妇摸底表》,最后一栏:用100字简述当初相识、订婚经历。

“这咋填呢?”于可挠头。

“这咋填呢?”刘三柳擦眼镜。

两人皆沉默。

“想起她了?”良久,于可问。

“你不想么?”刘三柳反问。两人叹两口气,又都不说话了。

那个“她”,叫沙秋凤,大学三人同班,沙秋凤是于可的闺蜜,与刘三柳是恋人关系。1965年初,空军来学校招飞行员,唯刘三柳入选,身体倍儿棒,却在政审时被淘汰,原因是他一个亲戚居住荷兰,算是“海外关系”了。到了临毕业分配之前,一对儿恋人以为关系已定,该给家里一个交代了,遂双双去沙秋凤的老家安徽报喜。一切顺风顺水,沙秋凤在妈妈面前夸刘三柳身体好,随口说了招飞行员的事,无意间戳到妈妈的心窝子上。原来她家也有海外关系,多年来日子过得狼狈,妈妈巴望女儿借婚姻机会找个工人、贫农家庭,跳出苦海。如今“海外”找“海外”,今后女儿道路的艰难可想而知,于是百般阻拦,不惜用上寻死觅活的手段,拆散了一段姻缘。后来学校公布分配名单,刘三柳于可和另外三个同学被分到了东北一县城,沙秋凤等七个同学分到新疆。后来,同在一个单位的刘三柳和于可结婚。

两人商量了一下,很简单地在表格上写了“大学同班,工作同单位,1969年结婚。”潦潦草草交了差事。

终于要出发了。于可用手机叫了车,车三分钟后就到。刘三柳按捺不住,临出门口便吟了两句诗:春风得意马蹄疾,半月看尽长安花。

火车车厢里,多半人都在看手机,其中也包括169号夫妇。刚开过第一个大站,只见刘三柳怪怪一笑,对于可说我给你发了个微信,是我昨晚加班写的,你敢当着全车人念一念不?于可撇嘴,一看,是一首诗,题目是:

《白居易,你的房子在哪里》 作者 刘三柳

你说我咋能不着急——

火车都快到西安了,

还是找不到你住所的消息。

说是白居易,其实你居不易,

朝中为官二十年,

才在郊区买下一所民居。

民居在何处,大门朝哪开,

是不是当过李白的邻居?

离卖炭翁的南山远不远,

离周至仙游寺有多少里?

白居易,你的房子在哪里,

穿过时空,你能否给我个耳语?

算了,算了,白居易,

我这就去西安去找你,找你。

于可看完一笑,说我可不敢当众朗诵大作,要不你来试试。“不敢不敢,你知道车厢里有多少西安人?”刘三柳说话神叨叨,声音很小;“西安人,肚子里都是唐诗,咱外地人要悠着点儿才是。”刘三柳说,那个唐宣宗不是有言在先,当年长安的少年儿童都能背《长恨歌》,在长安做生意的外国人都能背《琵琶行》;现在长安叫西安了,教育水平肯定比唐朝发达,随便哪个西安人一张口,恐怕都能背几十首白居易的诗哩!谁敢在西安人面前显摆。

于可不以为然,说咱跟胡虎打交道时间不短,好像没听他背过白居易的诗嘛。刘三柳兴致顿时高涨,两手轻轻一拍,说这次咱到西安又添了个趣事儿,当街请教10个市民,看看到底他们能知道白居易多少首诗。“想采访?你又不是记者。看把你嘚瑟的!”“嘿嘿!这你就不懂了,记者有记者的优势,老人有老人的办法。到了西安你就瞧好儿吧!”

根据事先拟定的日程安排,夫妇俩到西安的第一天,便是参观宾馆附近的大雁塔,寻找白居易那首雁塔题名诗的痕迹。

出宾馆往西走了几十米,见一条很宽的街道中间有一溜儿人物雕塑,神气活现。一问,这条街叫大唐不夜城,一街的雕塑把唐朝的名人都招呼到一起了。于可先看到了杜甫,刘三柳看到了王维和杜甫。于可急急围着雕塑转,终于发现了白居易,赶紧叫老伴儿过来。

“噫!还真像得很。有缘有缘,刚到西安就见面了。”刘三柳并不知道白居易长啥样,但觉得白居易就应该是眼前这个架势:斜坐在山坡上,左手抚左膝;右手抬起,似乎要给脑袋做个支撑;正在想啥事儿,或者是给一首新诗打腹稿,眼睛眯着,朝南边瞅,而刘三柳和于可站在他的西边,三个人的目光凑不到一块儿。

“合个影吧,咱俩也朝南边看。”两人左右打量,见一个环卫工走过,便请她帮忙给照了几张。环卫工说那边还有李白杜甫呢,“也照一个?”两人说谢谢,转身朝北边走了。

200米开外就是大雁塔。刚开门,俩人是第一拨儿游客。只见一高个子小伙儿迎上来,扮出惊愕表情,说您二老身板咋都这么直,退休前肯定在文艺团体干过。接着问需要服务不,导游费60元。交了钱,刘三柳朝老伴儿挤挤眼,抢先开口,拐弯抹角提起白居易,“听说,你们西安人都会背好多白居易的诗哩。”

让两人想不到的是,刘三柳一句话正中对方下怀。导游小伙儿一开口便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于可笑着朝老伴儿使了个眼色,赶忙叫停:“行了行了。谢谢,你记性真好。”一夸,导游愈发不可收拾,嘴里又冒出一首诗: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正是白居易的《卜居》。刘三柳暗暗叫好,趁势打问白居易故居遗址在哪里。这下把小伙难住了,说你如果问杨虎城张学良的故居我知道,白居易嘛,一千多年了,遗址应该荡然无存了;好像听说渭南要建白居易故居公园,你们可以打听打听。突然醒悟了什么,“我干导游四年,阅人无数,也算小有心得。老先生,你一定是姓白。”于可噗嗤一声笑了,刘三柳绷着脸说:“你好眼力。咱们往前走走?边走边唠嗑。前面该是大雄宝殿了吧?”

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人调到大学之后,出差都来过西安,虽说是走马观花,但大雁塔都去过。那时的大雁塔老成朴素,现如今灵醒了,懂经营了,周边的南北广场、雁塔西苑、戏剧大观园、陕西大戏院等,铺天盖地,风起云涌,两人整整游了一天,捎带着采访了三个人,超额完成任务。心情大好,所以倒不觉得特别累。三人中一人不配合,一人自称能背四首,一人只知道《卖炭翁》。

回到宾馆,在大厅藤椅上坐下,马上就有服务员奉上茶水。于可笑问不收钱吧,答说不收:您二老住2019房间,是年龄最大路途最远的客人,经理说要特别关照呢。刘三柳见机又想采访,被于可挡住:“悠着点儿吧,饭要一口一口吃。”

说话间刘三柳接到胡虎的电话,问住哪儿、玩得咋样。说我弟在陕西省文化厅工作,我叫他给你们弄了两场演出票,“刘老师你记好——一场是明天晚上临潼华清池的《长恨歌》演出,所以你们明天最好去临潼玩儿。一场是下个礼拜一晚上,西安音乐厅,俄罗斯一个歌舞团的演出。票已经留在售票处了,到时候说出您二老的名字,人家就给你们了。接下来,请看微信小视频。”

赶紧打开手机上那个小方块儿,画面出来,胡虎夫妇站在松花江边上,两人抱拳拱手,怪怪两笑后开始说话:二老一直是我们小两口的榜样,下个月适逢二老金婚,小两口作“金婚燕尔”诗恭贺——

都说新婚燕尔,我说燕尔金婚,

你可见过,金婚夫妇相视一笑的眼神。

新婚燕尔,金婚燕尔,

金婚胜过新婚,

婚礼上那一捧快乐与甜蜜,

如今已酿成美酒一樽。

新婚燕尔,燕尔金婚,

世上最值得骄傲的,

是牵手走过50年风雨

依然活泼风趣的人。

两人听完眼圈红了,刘三柳一拍大腿,说今天才是到西安第一天,咋就这么爽呢?“路路通!”于可搭话:“这叫开门红!”两人正准备起身回房间,一个大热天还穿着西装的男子过来续杯,两人就不好意思走了,连说谢谢。

男子偷听到“开门红”三个字,忖度二老是情趣中人,便试探着搭话,反被刘三柳逮个正着,扯起白居易话题。男子是经理助理,大学学的就是中文,对白居易的了解比二老多多了。背了“离离原上草”,又背“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刘三柳连这首诗的题目都不知道,心便虚了,表情也不自然了,讨好地说很羡慕西安人,整天生活在唐诗里,个个都是诗人。于可在一旁打趣说,你不是也会写诗?“我那算啥诗!”

助理不失时机,很礼貌地问我能拜读大作不。推推托托中双方加了微信,助理一边对着手机小声朗诵,一边偷偷把诗发到朋友圈儿里。他的微信群有30多个,群外又有群,一时间怕是半城西安人都收到了《白居易,你的房子在哪里》,只有他们夫妇浑然不觉。

第二天游临潼。骊山烽火台上,于可打着阳伞看风景,刘三柳扇着扇子做沉思状,一首有关褒姒的诗已经搭起框架,刚入痴迷处,收到宾馆助理的

二位老师,昨天看到你们的行程表,明天要去小雁塔。没有变化吧,刚好我明天要到那儿办事,上午就坐我的车去吧。请回复。谢谢。

又及:网上有五条回复刘老师寻找白居易旧址的帖子,最靠谱一条:旧址在西安交大校园里,旧址上建有东亭,有白居易雕像。我先去探个路,有消息马上告知。

助理的车竟径直开进小雁塔景区的大门,坐在后排的二老交换了个眼色:这人,牛!

下了车,便有一姑娘朝他俩鞠躬,自称是他们的导游。助理说我先去办事,您二老跟着她就是了;中午我请你们吃葫芦头,有事咱们手机联系。匆匆走了。

两人被院里四株唐槐迷住,小声说当年白居易肯定在树下写过啥诗。正要请导游帮忙照个人树合影,身后突然响起小号声,两人顿时愣了。听过两个小节,刘三柳知道这是《友谊地久天长》,他也经常用长笛演奏,此曲节奏舒缓悠长,如诉如歌,最是荡气回肠。眼前古槐,左边古塔,头上白云飘飘,耳畔仙乐阵阵,这不是在做梦吧?猛一转身,想看看吹号人是何方神圣,却见那人边吹边向北走,导游趁机说咱就跟他走吧。

走了三四米,柏树后头走出一吹长笛者,一吹萨克斯者。三四米后又有吹圆号者、吹大号者加入。林林总总,十来种乐器合奏一曲。刘三柳一激动路也不会走了,腿脚不听使唤。于可赶忙出手搀扶,嘴也不闲着,跟着音乐唱起来: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友谊万岁!

再看对面,20来个小学生簇拥一坐轮椅的老太太缓缓走来,嘴里合唱《友谊地久天长》。不知不觉中,乐队、小学生汇合了,围成一个圈子,把三位老人围在中间。

“于可!三柳!”轮椅上老太太开口叫道,“你们来啦——”

不是真的!就是真的,她就是沙秋凤无疑!三人拥抱,哭声笑声莫辨。刘三柳最先定下神来,想问沙秋凤咋来的,一开口眼泪又下来,泣不成声。助理在一旁匆匆做了解释:您的诗在朋友圈里被我同学看到,同学是电视台编辑,她的婆婆便是沙秋凤;沙奶奶如何到西安的,你们日后慢慢聊吧;沙奶奶自信诗中刘三柳就是同学刘三柳,便和了您的诗。我同学把两首诗给台长看了,台里决定搞一次快闪节目。“你往四周看,”助理对刘三柳说,“近、中、远,一共有三台摄像机。”

乐曲戛然而止,小学生们每人捧一张硬纸板,照着纸板齐声朗诵《白居易,你的房子在哪里》,复又朗诵沙秋凤的诗:

《我就是白居易》

我就是白居易,

我一直在长安等你。

如若你骑着马儿来了,

秦岭便是我的琴架,

渭河就是琴上的弦,

音乐响起就是迎接你的礼仪。

如若你有事儿来不了,

没有关系,我家檐下那只鸽子,

最爱飞来飞去传播消息。

我就是白居易,

我一直在长安等你。

快闪很快,即将结束时乐队又开始演奏,曲目是《今夜无眠》。和着轻快旋律,于可高声唱出歌词,刘三柳用男中音和声。沙秋凤不大会唱这支歌,但被歌词惊呆了,忽高忽低的旋律正像她心里的波澜:

今夜有约,

今夜无眠,

今夜欢乐无限,

今夜礼花满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