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有哪几种学位证(硕士学位证真的比学历证书含金量低吗)(1)

对于在职人员来说,读研通常会考虑两种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硕。

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全”)和同等学力申硕的区别,不仅在于入学方式、考试难度、学习费用,还在于证书含金量的差别(这也是大多数人最为看重的)。非全如果顺利毕业和通过答辩,可以得到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证书。而同等学力申硕通过考试和答辩,可以获得院校颁发的结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如果两个人在同一所学校分别就读非全和同等学力,那么 两人获得的学位证书是完全一样的,在含金量上不会有任何差别。

那么现在来看,差别就在于同等学力的结业证书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证书哪个更有含金量,很多同学会想,这不很明显吗?肯定是研究生学历了。

确实是。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根据非全的这个优势报考了呢?

别急!

横向上比较了,我们纵向上再来比较一下。小小编再问大家一个问题:

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学历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历(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书并不一样,非全会注明“非全日制”的字样),哪个证书的含金量更高?

想必不少同学会异口同声回答“当然是全日制研究生学历”。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根据全日制研究生的这个优势报考了呢?

别急!

再想想。

各位应该看出问题了吧?

对于在职人员来说,选择哪种方式报读在职研究生并不只是看证书的含金量(虽然这是大部分人重点考虑的因素),还要考虑很多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畅销书《原则》里面有一句话:

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有些人一旦发现一点问题就反对某件事,而不合理权衡所有的优缺点,这样的人通常不善于决策。

在职人员考虑非全还是同等学力,不能只盯着证书含金量(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重要性),还要综合考虑所有优缺点,做到综合决策。

那么,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因人而异虽然是句正确的废话,但是不得不承认它在这种情况下很适用。每个人的状况都不一样, 在职人员要明白,所有盯着证书含金量的决策基础都需要建立在个人要素之上。这就好比,你说有一百万我要干嘛要干嘛,但是这都是“想”,如果你要真正决定用这一百万来做什么,你首先不是直接去做,而是问问自己——“我有那一百万吗?”

对于在职人员来说,那“一百万”就是应试基础、学习时间和必过不可的决心。

在职研究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群,因为相对于全日制的同学,他们是“兼职”学习,报考非全,要想考赢这些“全职”学习的考生,困难程度并不是一般小,所以真的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真实情况。

韩寒曾在一篇文章里面说:“菜”真的不是原罪,无知才是。这让小研想起一句蹿红网络的话:不要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对于你来说在职读研是一种“兼职”,而对于全日制的同学来说,考研就是他们的“全职”,那是他们的“饭碗”。

且不说考上后全日制和非全在学历证书上因为不同遭受的“歧视”,就从这个角度来看,绝大部分非全考生在自以为努力地复习了一年后,无疑会沦为炮灰,白白浪费一年时间。

那,同学,我问一句,咱用这一年来读同等学力,它不香吗?

而相对于其他的同事,如果要在考研上发力,那工作上就会有所懈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孟子老人家几千年前悟出的真理,流传至今)。这时候,无论是加薪还是升职,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这个层面上,要用 “机会成本”的角度去综合考虑。也就是说,因为 考研放弃的一定比考研得到的好吗?

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需要考虑的东西绝对不止上面这几点,比如学费能够承受吗?考研和结婚生娃带娃如何平衡?自己能够承受三番五次被拒绝的打击吗?等等问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一个决策决定了接下来一年或几年的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需要做什么,都需要综合谨慎地 考虑很多因素。 因为篇幅有限,这里仅分析上面几项供各位参考。

看了上面的分析,你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报考非全,原因是你认为“学位”证有和没差别不大,也就是说你觉得“学位”证并不重要。

还记得韩寒上面那句话吗?

“菜”真的不是原罪,无知才是。你觉得“学位”不重要,那是因为你对“学位”并不了解,或者你想象中的了解并没有你需要了解的了解。

什么是学位?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

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什么是学历?

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

根据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学历教育包括以下形式: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从上面定义可以清晰地看出,代表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的是学位证书,而不是学历,学历只是代表学习经历,并不能代表学有所成。社会上很多人的理解都弄反了。

如果你明白上面两者的区别,那么你也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研究生毕业了,但是没拿到学位证,也就不能称其为硕士研究生,他只是研究生而非硕士。以及为什么即便你已经研究生毕业,但是没有硕士学位证书,还是不能考博士。因为学士、硕士和博士是一个系统的,研究生是和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一个系统的。

一个系统的代表什么?

也就是说,你要像爬楼梯一样,一级一级爬。在小学初高中你可以跳级,但是在学位系统里面,你只有拿到硕士,才能考博士。

很多人会把研究生和博士搞混,它们是不同的两个系统!要考博士,要且只要硕士学位,和你是不是研究生毕业没关系!也就是说,你只要有硕士学位证书,就可以考博士!

从学历来源看,学历并非我国的发明,而是沿袭了前苏联的双证制,为了政治需要,硬性拆分了学位和学历。苏联解体后,全世界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的学生,毕业后需要拿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其他国家的本科以上学府颁发的只有学位证,也就是单证制。无论是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还是美国的哈佛、斯坦福大学,毕业了都只有学位证,也只认学位证。

也就是, 在国外,除了俄罗斯,其他国家都只认学位证书。考虑到和国际接轨的问题,以及纠正社会对“学位”的偏见,才逐渐发展在职研究生,专门铺出通道给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这才发展出同等学力申硕。

可以说,同等学力申硕是专门为在职人员定制的学位晋升之路。首先免试入学,这点没说的(这也和国外宽进严出有异曲同工的地方),然后考试难度适中(注意,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并不算很简单,因为考试是为在职人员专门定制的,所以难度一般会设定在在职人员只要认真准备就基本能过的水平。)。

其次上课模式和学费水平也充分考虑到了各位同学的情况。至于学位证书的含金量,就像我们上面谈过的一样,和全日制的一模一样。

无论是非全还是同等学力,小编祝你早日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