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桃狸IRIS

站在西泠印社的门口打车间隙,大约10来分钟,往来的游客已经无数。望着西泠印社古色古香的大门,多数游客都会慢下脚步凑个热闹。发现其中大多数都没有把"泠"字读对。念作"冷"的为多数。也有读jin的。也有看成"西泠报社"的……说明,天堂西湖名闻天下,招揽的游客来自五湖四海,除了在杭州用作地名,"泠"líng字在日常确实不多见。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1)

西泠在杭州,是一地名。就在孤山与苏小小墓一带。中国版的茶花女-苏小小就长在此地。"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就是苏小小的遗愿。苏小小墓边上的桥,也叫做西泠桥。宋代以前,叫做西林。想一想,比起"西林印社","西泠印社"是不是更显得有古韵和才气。

杭州人对西泠的印象可能更为深刻,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的西泠冰箱、西泠啤酒?在识字不清的年纪,就已经认识"泠"字,因为每年的夏天,家里总会备有爸爸爱喝的西泠啤酒。并且总是会纠正我,这个字不念lěng。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2)

再说回西泠印社。印社建在西泠,取自地名。很惭愧,作为杭州人,爬过孤山无数次,这一次才算真正涉足。在杭州,它只能算一个非常小众的景点。也没想过,一个出印章的地方可以有如此国风古色收录在我的镜头里。

是我孤陋寡闻才疏学浅了,原来,它跟我想象中的西泠印社不大一样。它不只是一个中国印章的"博物馆"。更是一个历史与人文荟萃的景点。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3)

人文荟萃

在人文方面,西泠印社被称为"天下第一名社"。是中国成立最早成就最高的印学社团。研究金石和篆刻等国粹。篆刻制印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汉语言和汉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方式。虽然不懂其中奥义,辗转间能见识到各种形式的印章和名人篆刻,已经算是大开眼界。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4)

说到这,传闻中西泠印社也是一个大家云集、人才济济的殿堂。第一任社长就是历史课本里提及的清末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沿着石阶往上走,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石室-缶亭,老缶,就是吴昌硕的别号。后面几任还有我们熟悉的沙孟海、爱新觉罗启功等。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5)

河坊街上,有一个必打卡的江南铜屋,也叫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最精彩的就是河坊街口子上那尊熠熠生辉、栩栩如生的百子弥勒。其铜雕大师朱炳仁也是西泠印社的社员之一,是西泠印社中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有缘去到清河坊游玩的,推荐欣赏一二。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6)

历史古韵

西泠印社的进门处,是与西湖相对的亭台楼阁,绿树环绕成荫。很多游客都会进来乘凉休息。但其实,其精华是需要沿着后山小径拾级而上才能一一领略到的。那是与前庭的江南园林完全不一样的格调。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7)

比如汉三老石室,存放着东汉年间的石碑刻,三老是汉朝时期的官职。碑文讲述的是一位三老祖孙三代的名讳和祖、父辈逝世的日子。是现存最古老的汉文石质碑刻,且碑文保存完好。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8)

比如华严经塔,建于1924年,又名西林塔、西泠印社石塔。经塔呈八家型,共十一层置于须弥座上。每级中间雕有飞檐,檐角悬挂有铃铛。上八层雕佛像,九十层刻金农书《金刚经》,底层刻《华严经》,李叔同书《西泠华严经塔写经题谒》及捐资建塔者姓名。上方边缘刻十八应真像。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9)

比如锦带桥的故事。西泠印社闲泉旁有一我国最短最小的桥梁。是西湖白堤锦带桥的旧石栏。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10)

比如西泠印社的四泉,文泉、闲泉、印泉、潜泉,每一个泉附近都有大量的文人墨迹,其中文泉这几年才被找到。有兴趣的,不妨找一找。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11)

外地人来杭州必须打卡的景点(杭州名社走走10分钟)(12)

若是对书法篆刻感兴趣的,打卡之前不妨先看一下纪录片《孤山路31号》。西泠印社,不仅仅是印泥的天堂,这里的石头,都是带着故事的……


关于作者:桃狸IRIS,爱拍照,爱生活,爱探店,寻找江浙沪小众景点、吃喝玩乐的好去处。欢迎安利你知道的宝藏景点,也欢迎收藏我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