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对于未婚的女孩,结婚前不要尝试去讨好一个男人,也不要因为不会家务而羞耻,你,永远记住,做好自己就对了”

可能会有读者觉得,婚姻里没有谁需要讨好谁,但是不管男的还是女的,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是对自己人生的肯定。

我们听过很多人说“七年之痒”,朱德庸曾说所谓“七年之痒”是指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另一种说法就是指人们结婚后在第七个年头左右开始,要经历一次危机的考验,然后会有两种结果:要么婚姻朝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要么二人分道扬镳、分崩离析,最终可能导致婚姻解体、劳燕分飞。 想想, 在生命的旅程中,谁都将要解读这样的命题:相知,热恋,熟悉,然后归于平淡。

爱情怕的岂止仅仅是“三年、七年”这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看看周围这些现代人,反正我是越来越无法理解了。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两个人没有了感觉就可以去另外发展。可是换来换去,那么三年之痛、七年之痒总是循环的出现。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年?又有几个七年?或许久了连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为什么心灵深处的空虚时时的在吞噬着自己的感官!

方慧跟她老公已经结婚七年了,刚好遇到他们的七年之痒时期。孩子已经两岁了,中间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婆媳关系,最终跟老人分开,然后独立出来住,那个时候她觉得好生活大概要开始了吧。

没有孩子时,结婚后还是像谈恋爱那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并且两个人没有什么争吵,没有意见分歧,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婚姻中真的有七年之痒(为什么说七年之痒)(1)

两人下班后会在厨房一起做饭,一起洗碗,或许这就是平凡夫妻最向往的生活吧,

在有了小孩之后,男人为了生活,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当然这一点她也能理解,所以她辞去了自己的工作,成了一个全职妈妈,可能很多女人都懂得,带孩子的有多忙,多累。所以他们让婆婆来帮忙带孩子,就这样婆媳矛盾又开始了。

从做月子到带孩子的问题上,她跟婆婆都有着非常大的分歧。而她男人总是站在婆婆那边,说要对老人让一让。慢慢的她和婆婆的矛盾转化成了她和老公的矛盾,两人冷战,回家后几乎没有任何的交流,最后患上轻度抑郁症。

后来一次,因为孩子撒谎,她和婆婆大吵了,也正因为这件事婆婆回到了乡下。

虽然这时两人的感情才升温了一点,但是两个人沟通越来越少。直到第七年,她发现,一年到头,两人谈心聊天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且矛盾很多,出现问题都不去解决,感情平淡如水,没有半点激情。

婚姻中真的有七年之痒(为什么说七年之痒)(2)

婚姻中真的有七年之痒(为什么说七年之痒)(3)

感情不可能有静止状态,它不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是朝坏的方向发展,

渐渐地她甚至都回忆不起来,两个人究竟是怎么走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在一起?

这时我们不仅会想到婚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七年之痒”彻底爆发,她在晚上看到自己的丈夫,有点恍惚,感觉很快就要失去对方了。

后来我们在一次聊天中,她向我说了很多自己生活中的琐事,在她说完之后,我问她:

“你有没有尝试跟丈夫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没有”

“你有没有主动跟丈夫说话”

“没有,有时候累得都不想说话”

“你觉得丈夫有想过离婚吗”

“应该有吧,毕竟婚姻都过成这样了”

说到这里,聪明的读者都会认为,如果他们能够多沟通,多交流,可能他们的感情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之前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遇到了一个心理学家,于是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男人:听说你是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是的。

男人:那你说说我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

心理学家:很简单,你告诉我,我就知道了。

这看似是一个段子,但,这也是事实。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读心,所有的关系要想稳固,都必须建立在良性沟通的基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