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新燕啄春泥前一句(燕子来时新社谁描乳燕)(1)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社"即春社,古代祭拜土地神的日子,时在立春后,清明前。因我国版图辽阔,燕子到达各地的时间是不同的。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一带,为燕子的过冬地,每年二月间,它们开始从南向北迁飞,返归我国。最先到达广东,三月初到福建、浙江、江西等长江中下游一带,四月初抵黄河流域,到四月底方至山海关等地。

谁家新燕啄春泥前一句(燕子来时新社谁描乳燕)(2)

燕子是一种美丽而又轻灵的鸟,生有乌黑发亮的背羽和剪刀式的叉尾,飞翔时体态十分优雅,加上款款的呢喃之语,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家有燕巢,则视为祥瑞之兆。

燕子有许多别名。《尔雅》说:"齐人呼鳦(yǐ)。"《广雅》说:"燕一名鷾鸸(yì ér),齐曰燕,梁曰鳦。"除此,还有元鸟、玄鸟、乌衣、社燕等名称。

古人很赞赏燕子的有情有义,思恋旧巢和老主人。"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唐·武元衡《归燕》)。"茅檐不必嫌卑陋,犹胜吴宫爇(ruò)尔窠"(唐·王毂(gǔ)《燕》)。但据动物科学家统计,老燕回巢率为47.1%,头年幼燕回巢率为16%。而有的燕子竟能连续四年返回老巢,怪不得人们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亲切感。

谁家新燕啄春泥前一句(燕子来时新社谁描乳燕)(3)

燕子专情,一旦成为配偶,就再无变更,双双而飞,朝夕相伴。"双燕双飞,双情想思。容色已改,故心不衰"(南朝·沈君攸《双燕离》);"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故称新婚夫妇的情深意笃为"新婚燕尔",称两情长久的夫妇为"燕侣"。

因燕子体态轻盈,能歌善舞,往往称之为美女,或者以"燕"为名,如汉代的赵飞燕。赵飞燕腰肢纤细,体态轻盈,能在掌上起舞,很得汉成帝宠幸。将"燕燕"喻为相爱的美人(与之相并称的还有"莺莺"),如苏东坡诗句:"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宋词人姜夔(kuí)写过一首名词《踏莎(suō)行》,起句便是"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谁家新燕啄春泥前一句(燕子来时新社谁描乳燕)(4)

燕子常被历代画家拿来入画,以明清画家为盛。明代宋濂题牧溪的《五燕图》:"谁描乳燕落晴空,笔底能回造物功。仿佛谢家池上见,柳丝烟暖水溶溶。"明代画家沈周的燕子也画得很好,他在《杏花燕子》一画中,题诗曰:"杏花初破处,新燕正来时,红雨里飞去,乌衣湿不如。"

谁家新燕啄春泥前一句(燕子来时新社谁描乳燕)(5)

清末曾卖画于沪上的画家任伯年也曾画燕子,任伯年仰承家学,以丹青为乐,人物、花鸟仿宋人双勾法,赋色浓重,而白描极为传神。他画燕子,大写意,浓墨一笔画头,一笔画燕背,两翅各用一笔,尾羽两笔,再以淡墨画嘴、画腹;以浓墨点睛,点硃磦于颈下。其飞行的姿势极轻盈美丽。他在《轻燕受风斜》一画中,画了六只风中燕,或正、或侧、或背面,姿态各异。那翅上仿佛有风的轻响,再配几枝叶片飘飞的竹枝,有声有色。

作者:婳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