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都是礼仪之邦,礼仪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即便是古人也很难将那一套繁文缛节的流程弄懂,所以古代就出现了专门的礼仪官。除了贵族有很多礼节需要遵守,其实民间也存在很多礼俗。从婴儿出生到结婚生子,再到生老病死,礼俗仿佛占据了古人的一生。如果,你不信,我们就来看看从婴儿出生那一刻,到成年有什么礼节。如果真的实施起来,估计很多人看了都不想结婚了。

古代结婚生孩子的流程(古代生儿育女的礼节有多繁琐)(1)

古代恋情

1.报喜

我们都知道,结婚的时候有婚礼,婚礼当中还有“六礼”,六礼走完差不多完成了终身大事。而结婚以后,面临着生儿育女,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生儿育女也有很多礼节。

如果在古代结婚以后,老婆生了小孩,第一件事就是向岳母岳父家报喜。如果是现在老婆生了小孩,打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但是古代没有电话怎么办?

在南方,女婿在给岳父岳母报喜的时候,如果老婆生的是男孩,就用红纸包一支笔,生女孩就附带手帕一条。也有的地方是生男孩带一只公鸡,生女孩带一只母鸡的传统。在北方,则是带一壶酒,在酒壶上系上红绳为生男,系红绸缎为生女。

还有的地方是带一把伞去老丈人家里,伞放堂屋为生男,伞放大门背后为生女。其实,从报喜当中体现了古人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坐堂,女子入厢房。女子在出嫁的时候,只能躲在门背后偷偷看,而男子就不同,显得光明正大。

当然,古人在报喜的时候,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还将鸡蛋染红,生男为单数,生女儿双数。岳母收下这些鸡蛋后,还要数倍送还,女婿会把这些蛋煮熟以后,再分给其他亲友报喜。总之,报喜,是生儿育女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礼节要做。

古代结婚生孩子的流程(古代生儿育女的礼节有多繁琐)(2)

古人重礼节

2.洗三朝

“洗三朝”又叫“洗三”,现在很多地方还有这种“洗三”的习俗,尤其在农村比较常见。什么叫“洗三”呢?其实,就是婴儿出生三天之后,先将槐枝或者艾草叶用开水煮开,冷却后给婴儿洗澡。这个和现在很多医院给婴儿洗澡其实差不多,就是将婴儿身上的污垢洗掉,有的地方说“洗三”以后小孩不会生疮长痱子。

古人在“洗三”的时候,非常讲究,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也不是三天后洗澡,有的是满月后给婴儿洗澡。古人是在孩子出生三天后“洗三”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在婴儿“洗三”这天,先请有名望的接生婆到家,盛情款待,然后准备好“洗三”的水倒入铜盆。同时还要准备果品和铜钱,名叫“添盆”。在准备“洗三”的时候,接生婆还要唱祝词。

如果是添水,就唱“长流水,聪明伶俐”,如果是扔果,就唱“桂元桂元,连中三元”。在清洗婴儿的时候,又念祝词:“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要是现代人听了,肯定忍不住笑出来。婴儿“洗三”完毕以后,以姜片或艾团擦关节,用鸡蛋滚婴儿脸,称之为“一生无险”,用葱打三下,意思是聪明伶俐。这些都是古人对新生儿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长大了有出息。

古代结婚生孩子的流程(古代生儿育女的礼节有多繁琐)(3)

古代小孩

3.满月

现在婴儿满月要办满月酒,全国各地都有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办满月酒,比婴儿满周岁都要隆重。在古代其实也是一样的,婴儿满月后,要办满月酒还要剃满月头,酒席也非常的隆重。据说,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办满月酒的习惯。不过流行于唐朝,到了宋朝时期,几乎每个官宦人家和富人家庭都要办满月酒。

在办满月酒这一天,亲朋好友都会送礼。有送帽子、鞋袜、衣服的称之为“拿满月”。如果,是贵族阶级,肯定会收一大笔钱,这是肯定的了。

除了办满月酒,古人还要剃满月头。古代在给婴儿剃发的时候,一般不会将头发剃光。婴儿在剃发时,要在头顶留一小缀头发,其余剃光,称之位“孝顺毛”。除了剃发,还有的地方要剃眉毛,剃头说是以后不会生疮,而剃眉毛,说是不会眼浅,意思不会“目光短浅”。

此外,古人给婴儿剃掉的头发也不会乱扔,根据习俗会搓成一个圆球挂在母亲的床沿正中。寓意是孩子长大离家,无论风吹雨打,只要胎发还在,就可以受到母亲永远的庇护和保佑。看来,很多都是有寓意在里面的,办满月酒不仅仅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

古代结婚生孩子的流程(古代生儿育女的礼节有多繁琐)(4)

古代老者

4.取名

孔子曾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行走江湖的侠客更是抛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豪言壮举,所以古人也道出了取名的重要性。古人取名,常在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根据《礼记•内则》的说法:“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在取名这一天,母亲从房间把小孩抱出来,父亲拿着孩子的右手,给孩子取名。然后由保姆,将小孩的名字告诉爷爷奶奶,以及管家和家族其他人。最后,详细记录小孩的生辰八字“某年某月某日某生”,写好的生辰日期收藏起来,再告诉当地的闾巷小吏。当地的官吏将孩子的姓名出生年月日,一式两份,然后上交给州府,就这样小孩就有名了。

其实,取名也很有讲究。如郑庄公叫姬寤生,她母亲在夜梦中生了他,因此取名“寤生”。孔子名丘,这个丘就是“丘尼山”,比如孟子名轲,这个“轲”就是古代的车子。比如朱元璋的叫朱重八,生于八月八日,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都是根据出生时间来取的。还有根据五行取名,比如鲁迅的书中有“闰土”。总之,古人取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只语片言难以说清。

古代结婚生孩子的流程(古代生儿育女的礼节有多繁琐)(5)

古代小孩

5.百日礼

百日礼有称之为“百天礼”或者“过白天”有的地方还称之为“百岁礼”,指的是婴儿在出生一百天时举行的纪念仪式。父母在这一天要举行宴会,宴请亲戚朋友。而婴儿在这一天要穿“百家衣”或佩戴“长命锁”,百家衣是向众邻亲友讨取的零星碎布缝制而成,意思是能得到百家的福气,小孩少病少灾,易于成长。

“长命锁”现在金店里面也有这种锁,一般在锁上镌有“长命百岁”或“长命富贵”等字样。寓意是,只要挂上长命锁,就能帮小孩祛灾去邪,“锁”住孩子的生命。长命锁大多由外婆或者舅舅家赠送,而百家衣是由自己父母缝制或者购买。

据说,有的地方是凑份子钱买的,也就是说父母将白米、菜叶、枣子等物品,用红纸抱起来,要包一百包。然后,将这些包好的红纸包送给亲友,如果对方接受,会在纸里面放钱返还回来。父母再用这些钱,拿到金银匠哪儿去铸成“长命锁”。

现在,很少家庭办“百日礼”不过有钱人家还有这种传统,不过现在办“百日礼”已经变了味。古代的小孩,因为经常生病,不好抚养,所以就用一些带有寓意的物品,为孩子驱邪消灾,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古代结婚生孩子的流程(古代生儿育女的礼节有多繁琐)(6)

红楼梦

6.抓周

小孩满周岁的时候要抓周,这个习俗,到现在还保留着。北朝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当中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颜之推是我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他在《颜氏家训》就记载了抓周时的情形。他虽然说的是江南风俗,其实全国大同小异。在孩子满周岁这一天,将小孩洗得干干净净,穿上新衣裳,然后在小孩的面前放上钱币、弓箭、纸笔、印章、食品、玩具等富有寓意的物品让小孩去抓。如果,抓到钱说明小孩以后富有、抓到弓箭以后善武、抓到纸笔以后是文人、抓到印章以后要做官、抓到吃的就是不愁吃穿、抓到玩具就贪玩。在古代,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女孩子就用“刀、尺、针、线”让她们去抓,所以意义其实不大。

《红楼梦•第二回》就说到贾宝玉抓周的故事:贾宝玉在周岁的时候,贾政想试一试贾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去抓。谁知贾宝玉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贾政很不高兴,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喜欢贾宝玉,对他很失望。其实,抓周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本来小孩都不懂事,就随便乱抓来玩,大家看热闹的时候,不要太过于当真。

古代结婚生孩子的流程(古代生儿育女的礼节有多繁琐)(7)

家庭教育

7.家教

《三字经》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严格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养儿育女如果不教育,就是父母的过错。在学校,教育不严格,就是老师的懒惰,是失职。

小时候砸过缸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说:“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羣子弟及家众。”凡是家族长辈,必须遵守礼法,以教育家族子弟家臣。可见,父母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在古代一些富裕的家庭会请保姆或者乳母,对保姆的家庭背景也有了解,如果品德不好,一般不予录用。保姆主要负责小孩的饮食起居,当小孩满周岁以后,要教育他拿筷子,学说话。当然,教育小孩学说话,一般是家人来完成。在教小孩说话时,首先要教会小孩说自己的名字,然后学一些童谣。如果在大一点,小孩不辨尊幼,不懂礼貌,就要严格训斥让其改正,绝不纵容下去。孩子在六岁的时候,开始教小孩数数辨认东西南北。七岁的时候,教育小孩读《孝经》和《论语》,并教育子女男女不同席,不共饮的规矩。

到了小孩八岁,由父母教育《尚书》,外出坐席,必须懂得尊敬师长。九岁读《春秋》等历史古籍,让他通晓其中的“义理”,并教育他用天干地支纪年。十三岁学乐器,诵《诗经》,十五岁学习勺舞,这个时候称之为“舞勺之年”。十六成童学习舞象(古武舞名),射箭和驾车。二十岁参加冠礼并取字,开始学习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就是一个成年人了。孩子成年,但是以后他们还要结婚生子,想象以后那些礼节也就够了!

古代结婚生孩子的流程(古代生儿育女的礼节有多繁琐)(8)

孔子收徒

8.拜师

在先秦时期流行拜师学艺,根据《礼记•内则》的说法,男童(女童由女教师进行家教)十岁(先秦是十三岁读小学)时出门拜师求学,不论是进私塾,还是入庠学(即“乡学”,民间大学),都要行拜师礼。《论语•述而》中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了一句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意思是,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所以,在先秦时期,初次拜师进行“束脩之礼”。《论语》当中的“束脩”意思是“十条干肉”,作为拜师时的学费。有些地方拜师学艺,出师以后,还有送干肉的习俗。到了唐代,还有“束脩之礼”只是送的礼物各不相同。

在古代除了家教,其实主要的教育还是要老师来完成,在先秦时期,由里正做老师教学,当然先秦的时候学校不完备。但是两汉时期,有了完善的教育制度,老师的地位也提高了。小孩的第一位老师对于儿童承担着启蒙教育的责任,所以古代的启蒙老师又称之为“蒙师”。

拜见蒙师的仪式又称之为“发蒙礼”,仪式也很隆重。先秦时期,每年的十月,凡十三岁的小孩,都可以进入小学学习,统一进行“束脩之礼”。两汉以后的“发蒙礼”大致流程是,蒙童拜师的时候,家里要准备丰盛的饭食招待老师。吃完以后,蒙童向老师跪拜行礼,然后老师手把手的教蒙童写字。为了表示尊敬,家长还要给老师礼物,表示恭敬。

其实,现在很多人拜师的流程差不多,我们在电视剧里应该也看到过。在相声界拜师估计是最常见的,每个学徒拜师,必须按照拜师流传,在传承的神话按字辈排行,非常的严格。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民间又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可见老师已经被当做祭祀供奉了起来。


还好我们生活在现代,要是生活在古代,估计都不想生孩子了。古人一生都与礼俗打交道,自己这一代完成了,感觉下一代又开始了,想想心累。不过,古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必现代人差。现在很多家庭面对什么《春秋》、《论语》、《尚书》等古典文学简直要崩溃。我们真的要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没有这么多的繁文缛节。不过现在结婚生子,也不容易,小孩长大了终身大事还要操心,简直细思极恐啊!

王力 《古代文化常识》、颜之推《颜氏家训》、王炜民《中国古代礼俗》、董洪杰《中国国学知识》、司马光《居家杂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