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这是2018年《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配套文件,适用于2022年,也就是明年起参加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考生。

仔细研读之后,许老师发现大部分内容并无新意,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上海新中考考试政策简析》(详情可以戳这里),以及《新中考名额分配综评录取,普娃的升级通道》(详情可以戳这里)。但仍有几处值得我们关注:

1.细化高中自主招生录取政策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十二教育改革核心)(1)

值得注意的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市特色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计划总数不超过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6%,其中优秀体育学生、艺术骨干学生自主招生计划合计不低于该类自主招生计划的15%(即6%×15%)”计划比例没变化,只是强调了艺体生在自招中的比例,说不准这会导致鸡娃方向的迁移,呵呵哒。

另外,对于试点“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普通高中学校(目前为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和市特色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计划占比相较于当年度其他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主招生计划占比可适当增加。这有意思了,为四校本部提升自招比例留了口子,同时还扶持了特色高中,其他市重点就只能一旁眼红了。

2.四校的名额分配问题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十二教育改革核心)(2)

这次明确了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即四校的名额分配到校比例: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须有不低于20%的比例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的测算依据,原则上以各区当年度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的比例为测算依据分配到各区。

按照这个算法,四校的名额各区分下去,许老师粗略一算,静安、徐汇、杨浦、虹口利空,几个郊区利好。但是,请注意,有朋友说,“哇,郊区人民迎来了好日子!”许老师按照自己的观察和工作经验,我想说,“那你是不知道郊区学生在四校过的是啥日子!”当然,这也不是单指郊区来的学生,还有裸考来的。这些学生有不少在学习上是非常吃力的,压力很大,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也有少数一开始是跟不上,但后劲儿足,越来越优秀,只能说因人而异吧!

我之前看到有文章说,这次的政策严重打击了“四校”,让他们不再高高在上,许老师只能笑而不语。四校还是那个四校,毕竟名额到区的比例大,自招又留了后手,所以在许老师看来,四校本部只会越来越好,而且和其他市重点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毕竟他们是“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3.区属市重点普惠式名额分配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十二教育改革核心)(3)

政策再一次告诫区重点,你们需要好好准备接下来的日子了,尤其是紧跟四校的七宝、建平、市西等。每所区属市重点的名额分配到校计划,要分配到区内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实现名额分配全覆盖

对于每个区的不择生源初中来说,都将有学生上到市重点高中,而且名额比之前的“旧名额分配”还要多,这是对公办初(菜)中的重大利好!凸显了这次改革的核心: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尤其是对现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由于民办初中当时还没有摇号,不能享受这一名额到校的政策,那等于公办初中有两年的红利期,这是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

但民办初中也不用慌,毕竟还有名额到区这块可以一争高下,只是这部分名额,四校给的多,其他市重点基本没剩多少,可能最终还是要看统一招生录取平行志愿了。

4.综合评价录取方面做了一些细化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十二教育改革核心)(4)

终于明确了在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批次,考生可以填报1个名额分配到区志愿和1个名额分配到校志愿按名额分配到区、名额分配到校依次开展招录工作。

这对每一所市重点来说,都是项挑战,相当于中考前有自招校测,中考后有两轮综合评价,那如何来考察、评价及选拔学生,是摆在每所学校面前的难题。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校内竞争的加剧,是否会带来“初中内卷”的泛化,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业压力与心理负担!

5.四校分校不享受四校待遇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十二教育改革核心)(5)

这是许老师最关注的一点,没想到是放在“有关说明”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分校或校区,原则上按照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录取政策执行。

在此之前的文件中,对于四校分校的政策不是这样的,但也确实没有明确四校分校的待遇,只是说“四校可统筹使用本部和分校的招生计划,依据各区实际报考人数、各高中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投放计划,实现四校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覆盖到16个区。”

到后来,许老师听说市教委要评特优高中,可以享受四校招生待遇,于是还专门写了篇文章《上海市重点高中未来格局预测:特优或者特色》(详情可以戳这里),主要是解析一下如果四校分校享受四校同等待遇,会导致其他市重点生源断崖下降,所以才要评特优高中。

现在好了,市教委直接来了招“釜底抽薪”,想必也是经过一系列博弈,最终决定取消四校分校的特殊招生待遇,与区属市重点并列。这样也可以不用评特优高中了,这招狠,令人叫好!许老师表示非常支持!四校分校开在郊区,但郊区学生却收少,这是不对的!

那接下来上海的高中层次主要就是四校本部、四校分校与其他市重点、特色高中、普通高中。四校本部来进行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四校分校、其他市重点和特色高中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颇为遗憾的是,这次公布的实施办法里,并没有提到“三公”,即上外附中、浦外、上实验。这是改革的深水区,尤其是上外附中,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神仙学校,不知道上层领导会怎么来处置,我们拭目以待。

许老师最后在这里多说几句,现阶段在“公民同招、民办超额摇号”的政策下,新中考,作为真正意义上第一次选拔性考试,在升学道路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在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目标下,中考选拔的功能略有削弱,普惠性增强,这一点许老师非常支持。因为这有利于上海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尤其是公办初中会得到加强,终于有望全面实现“家门口的好学校”,是利民的重大举措!

然而,我们也别忘了,这次教育改革除了义务教育均衡化之外,还有一点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在全国范围内,从高一就开始撸生源。别说这两个班,就是清北近些年的招生政策,最晚也是从高二就开始选拔苗子,一直追踪到高考成绩公布。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十二教育改革核心)(6)

而上海这边,3月18日,也就是明天,复旦大学面向上海高中生开放的周末先修学堂将开放报名,不设门槛,但依然是“给予每一位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教育的机会。”。

所以,如果说中考是一道分水岭,那接下来大学与高中联合,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模式,建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新机制,才是重头戏!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十二教育改革核心)(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