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笔者从事中学教育超过40年,虽然现已退休;但是,对于今天中小学的教育状况既难以接受,又放心不下。

如今不管承认与否,无论网上还是坊间都出现两种不正常的现象:其一,一些家长把教师放到对立面,动辄指手画脚。其二,不少教师抱怨频频。众目睽睽之下,管理力度稍大免不了招致“麻烦”。同时,出于特殊职业责任不管又于心不忍......。

现实生活中,抛开其它因素就教师本身而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大致有3:第一,在目前的师范教育状况下,以往教师在学历和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第二,教师的专业能力减弱。所谓教师,关键能力集中在一个“教”字上面。如今,通过加大作业量和“补课”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造成课业负担,已经引起相当一部分家长的不满。第三,用自然科学1 1=2的思维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来实施、管理和评价教育,导致管理的行政化和评价的文本化,严重冲击务本求实。从整体上讲,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全在教师个人。

但是,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本文所说的教育者,包括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以教育的管理者为最。从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到基层学校负责人,应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在现行政策和法律的框架下,创造性地营造出良好的教育小环境。为什么有的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做到“政通”、人和、业绩不一般?难道困难和问题一见到他就手牵手地自动逃亡了吗?

第二,业内很多人最不能接受教师队伍整体能力较弱的现实,这正是当今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因为,学历与能力不能完全画等号。现在中小学教师都做到持证上岗,学历都达标了,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7—9年级“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理清思路”等如何落实,有几人拿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实,可用“掐表促提速”、“以我认为开头谈看法”、“围绕‘变’字理情节”等操作方法,其实教学就是这么简单——大道至简!可惜被所谓专家和领导认为这没有理论高度嗤之以鼻。再者,如何评价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解决“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标准问题,则是“言之有物,自圆其说”。只要固定下“根据第x页、第x行,从x字到x字,我认为”的发言模式即可。这些不是一般教师更不是家长能够轻易做到的。

党和国家之所以设立教师节,其目的是肯定教师对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促进全社会尊师重教。然而,我们“尊师”是前提。实践无情地证明:尊师是有条件的——要看个体有没有值得尊重的地方,值不值得尊重?也就是说,人们尊重的不是因为你是教师,而尊重的是你在孩子健康而个性地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做出的贡献。这就是“差生”毕业后往往多余“优秀生”去看自己恩师的道理。

在2022年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希望教师们静下心来去欣赏一下那些受学生、家长尊重的同仁,少些抱怨;牢记“打铁先得本身硬”。当你了解到他们的成长史、奋斗史就会发现一条做人的真理:不付出辛苦,必付出尊严。同时,广大家长须面对现实,懂得自己也有一个“付出”与“回报”的问题。不要忘记“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古训和“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的道理,感谢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积极支持、配合他们的工作。因为,你贬跪下的教师,不可能教会你的孩子如何去站直!对教师的工作有更多的理解,做到对教育自己孩子的老师尽可能地尊重——为了子女的发展,也为了您后辈子的生活!

教师节寄语配图(教师节感言不付出辛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