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沙晚报网】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陈丽荣 刘力

【教师名片】

肖北庚,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从事教育工作41年。先后荣获湖南省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等荣誉。

肖战念的哪所大学(肖北庚情系三尺讲台)(1)

对肖北庚来说,教书育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均为受访者供图

【教师故事】

9月3日,记者在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采访肖北庚,虽是星期六,但对于没有寒暑假和双休日概念的肖北庚来说,却是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日。不过,9月对肖北庚意义非常——学院即将迎来一批新生。

“我喜欢跟学生打交道。”41年来,肖北庚一直站在三尺讲台上,对他来说,教书育人是一辈子的事情。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课堂和学生

“我们要对得起学生,要对得起三尺讲台,要对得起教师这份职业。”这是肖北庚常对青年教师说的话。

言传身教并不仅仅是一句话而已。

年近60岁的肖北庚,从教已有41年,其中中小学教育工作9年,高等教育教学工作32年。即使担任法学院主要负责人,他现在仍每年为学生开设3—5门课程,年均课时近400节。

在法学院师生的印象里,肖北庚是一位温和的长者、爱岗敬业的教师、学识渊博的学者。“肖老师虽然很忙,既要处理行政事务,又要做科研,但是他每年都会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吕宁告诉记者,肖北庚还有一个习惯——上课的时候肯定会关闭手机,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启江对此感受颇深。有一次他和肖北庚参加一场重要会议,考虑到当天需要上课,肖北庚经过多方协调,把会议提前至上午8点召开,发言完毕后,向与会嘉宾解释“我要给本科生上课去,就先走了”后,便按时赶回学校上课。

“他很少有休息时间。”法学院党委书记唐建文和肖北庚认识已有30余年,在他的印象里,哪怕是在暑假,总是看到肖北庚在办公室忙碌至深夜。

肖战念的哪所大学(肖北庚情系三尺讲台)(2)

肖北庚在课堂上教学。

严谨治学、温和待人,教学脚步从不停歇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用来形容肖北庚,再合适不过。

每每提及肖北庚,师生们脑海里浮现的形象是“衣着朴素、从不生气”。2013级学生王梦真称肖北庚为“萌系男神”,他曾经写道:“无论是授课还是私下聊天,当谈到专业问题而陷入思考时,他的眼睛会稍稍上翻,再加上他那酷似大耳朵图图的五官,许多学生被院长萌到不行。”

不过,在学术方面,肖北庚严谨到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论文中的标点、字句不妥之处,行文逻辑不通之处,都逃不过肖老师的眼睛,他会一笔一画地细心标注在论文上。”2021级硕士研究生周凯说。

“法律人一定要有规则意识,要严谨、细致。”肖北庚经常告诫学生,要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使之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课堂不只在教室,也在城镇乡村。1999年开始,肖北庚带领师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至今已走遍全省近100个乡镇,开展近500场。可以说,“教书”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生命中。

以创新思维,破解法学教育难题

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设立卓越法律人才班,坚持“小规模,精英化,重基础,求创新,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全面实行导师制,注重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广泛开设项目制课程、研讨式课程、理论研究技能课程。

从卓越法律人才班设立至今,肖北庚一直担任导师,从未间断。“肖老师多次跟我们强调,一定要扎实专业课学习,尤其要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2020级学生李羽婷告诉记者,每两周,肖北庚会组织一次读书会,学生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专著、论文,肖北庚再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

“‘学习’这两个字,对每个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含义。对中小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学’,明白该怎么学,是寻找标准答案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习’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不同层面看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肖北庚说。

近年来,法学院学子获国家级和省级各种奖项10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2篇;在本科生中广泛推广“三段六步全程参与式实战教学法”,力保法科学子参与体验式实习;“法律谈判虚拟仿真实验”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德法兼修的卓越法律人才“湖师模式”,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肖北庚曾在《一盏煤油灯,照亮我走出故乡的路》一文中回忆自己的求学之路。对他来说,“读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教书”又何尝不是呢?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