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多次参加科考但屡试不第的洪秀全决定建立自己的统治政权,将清朝那些他看不顺眼的制度都取消,以自己的意志重建天下。于是他装神弄鬼,大搞迷信,伙同另外几个志同道合的农民发动了反对清廷的起义。

这帮起义联盟的农民军给自己的集团起名叫太平天国,意思是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度。

历史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一个比一个奇葩)(1)

也许是迷信搞得深得人心,起义后,民间很多百姓响应,太平军的人数迅速扩张,实力大到连清廷都害怕。太平军占领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后,决定给自己的国度找个像样的都城。

他们把目光放到了南京城上。当时江南大部分地区已经在太平天国的管辖范围内了,再向北,再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攻入北京,一直负责打仗的东王杨秀清认为南京是一个合适的据点。

那时的南京还叫金陵,洪秀全觉得不够霸气,哪像一国都城该有的名字,于是金陵改名为天京,跟天国对应。

历史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一个比一个奇葩)(2)

都城有了,太平天国便接着开始往长远的考虑,将来拿下全国之后,每个省份该起个什么样的新名字。

1851年,洪秀全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起义,1853年3月太平天国就定都了天京,短短两年时间能拿到这个成绩,也难怪太平天国骄傲。

以这个速度往下发展,攻占北方,也是指日可待。提前将各地区的新名字起好,待拿下北京城的那天,便可以直接宣布天国的新规章制度。

历史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一个比一个奇葩)(3)

改名之旅

洪秀全下面的各个王也觉得很有道理,既然要反清,就反得彻底一点,将那些不顺眼,不顺耳的东西通通改过。

太平天国领导班子连洪秀全在内共有六个王,除了洪秀全、冯云山和韦昌辉,其他都是农民出身,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而这三个稍微有点文化的人,也没有一个科考考上了,认字还行,要自己创点什么有文化的东西出来还是挺为难他们的。

于是六大王给各省份地区重取的名字也是基本没眼看。

历史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一个比一个奇葩)(4)

洪秀全有个族弟叫洪仁玕,虽然也跟洪秀全一样科考失败,但他自幼爱读天文地理,史书之类的,教过一段时间的村塾,后来被清兵围攻,逃脱后去了香港生活,算是开阔了眼界。

1859年,洪仁玕回到天京,便立刻被洪秀全重用,任命为军师。

历史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一个比一个奇葩)(5)

由于他对西方文化比较有见识,改地名这事便让他来主理。

太平天国改名有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像历代皇帝那样,避讳所有王的名号;其次,天国其他统治高层的姓名都不能涉及;第三,天子才能用的龙和王之类的特殊字词,也不能使用。

这一下,就给改名横加了不少条条框框。金陵改天京还好,能从字面意思上看懂是天国都城、京师的意思,可其他地方就改的啼笑皆非了。

历史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一个比一个奇葩)(6)

奇葩的新名字

由于当时太平天国占领的是南方,北方还牢牢掌握在清廷的手中,相对于南方来说,北方的政权就是有罪的,于是洪秀全将北京周围的很大一片地区凑在一起,起了个“罪隶”的名字,包括北京、天津,及部分华北地区,因为这里是清朝的政权中心所在地。

历史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一个比一个奇葩)(7)

山东和山西因为含有冯云山的山字,被改成了珊西和珊东;云南有个云字,也触了冯云山的霉头,改成芸南贵州避讳萧朝贵的名字,改成桂州。

而太平天国起家的广西省,就必须得有个福气满满的名字了,叫桂福。于是这桂州和桂福放在一起看,还以为是一个省下属的地区。

东北被改得最过分,因为满人的起源是在东北,吉林因为有个吉字比较吉祥,保住了没改,黑龙江被改成乌隆江。

历史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一个比一个奇葩)(8)

大概是因为黑龙这个词听起来有龙的威武霸气,为了杀一杀满人的气势,改成了乌隆。沈阳原叫奉天或盛京,因为“天”又触了洪秀全“天王”的霉头,被改成了奉添

湖北的武昌,昌字犯了北王韦昌辉的忌讳,改成了五仓

太平天国不仅给国家的省份地区改名,生活在太平天国势力下的老百姓也纷纷改名换姓,生怕自己的名字碰到了哪个高层的忌讳而引来杀生之祸。

历史如何评价太平天国(一个比一个奇葩)(9)

还好这场太平天国运动只是威风了一时,否则真要这么胡搞下去,民间几百上千年的传统全都被他们改完了。

太平天国名义上说的是人人平等,其实他们不过是在满足个人对权力的欲望,从改名字这件事上就能看得出来,他们做事全凭个人心情。

没有文化,没有大局观和治国之道,太平天国走向覆灭是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