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更替,又逢大暑。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温度最高的节气,大暑如同吹响了温度上升的号角,以炙热、闷热、酷热来诠释一年中最热烈的时光。

北纬41.2度,东经122度,温带季风气候的鞍山同样伴着大暑,迎来了四季中最难熬的日子。

有诗曰:“炎炎日正午,灼灼火具燃。”此刻,在火热的钢铁厂则更凸显高温带来的煎熬,奋战在一线的鞍钢职工正用汗水默默地耕耘。顶着34℃的高温,本报记者走进鞍钢厂区,走近那些可爱可敬的奉献者,亲身感受他们与骄阳的“战斗”。‍

鞍钢的发展条件(鞍山鞍钢)(1)

78℃ “烤”出来的焦炉调温工

鞍钢的发展条件(鞍山鞍钢)(2)

张军(前)在测量焦炉燃烧室温度。通讯员 张宏伟 摄

夏日炎炎,蝉如雷鸣。每每提到夏天,一种油腻的感觉就会涌出来。大汗淋漓、汗流浃背,夏天也似乎总是与汗水并列出现。其实,也不尽然,在鞍钢就有这样一个岗位,热得火红却难出一滴汗。

张军是鞍钢股份炼焦总厂六炼焦作业区的一名焦炉调温工,他关于夏天的记忆便是被滚烫的热浪烤出来的。鞍钢股份炼焦总厂担负着鞍钢本部焦炭的生产工作,是炼铁原料的供给单位,每一炉焦炭质量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炼铁高炉的运行,而炼焦火候把握的好不好就看张军他们的功夫了。

说起来,第一眼看见张军的时候觉得有些奇怪,“这么热的天,不是穿得越少越凉快吗?你怎么还穿着秋衣呢?”记者指着张军工作服领子处露出来的那部分秋衣问。张军嘿嘿地笑着说,“跟我上去转一圈,答案就有了。”跟随着张军,小心地爬了几段楼梯,登上了焦炉炉顶,还未及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就被脚下突然袭来的热浪按下止步键。那升腾而起的热浪从一块块炉砖下蒸腾而出,在空中四溢飘荡,好像一层层屏蔽,拉开了与外界的距离。虽然穿着鞋,但踩在近80℃的炉砖上,如同赤脚踩在烈日下的沥青路面上,滚烫炙热。可熟悉了这种状态的张军却全不在意,开始与工友配合着对焦炉燃烧室的温度进行测量。只见他用钎子打开一个又一个小炉盖,再由另一名职工观察测温表上显示的数值,是否符合炼焦温度标准。别看只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技术含量却一点不低,“不能用眼睛直接看,避免下面喷涌上来的热浪伤害身体,还要观察风向,偶尔也会出现风向突变,热浪转个弯又喷过来的情况……”六炼焦作业区负责5号、6号焦炉的生产运行工作,这就意味着张军他们每班都需要上来检查112个燃烧室温度。在78℃的焦炉炉顶,越往中间走呼吸越不顺,有种身体被包裹起来在火上烤的感觉,一瞬间突然明白张军为什么要穿秋衣了:外面的工作服几分钟便被烤得非常热,如果里面没有秋衣,皮肤就会有被灼伤的感觉。

站在焦炉炉顶放眼望去,除了眼前一排排大小不一的炉盖外,另一边是一排巨大的上升管,那里产生的热量一点也不亚于滚烫的炉砖,这些上升管是负责输送焦炉内荒煤气的设备,它们像热巨人一样耸立在那儿,把这个距离地面足有15米的高空变成流金铄石。张军说:“鞍山市民所用的煤气,便是经过上升管收集后,输送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回收再利用的。”

离开炼焦总厂时,张军跟记者说的一句话一直在耳边回荡,“我守着的这份热,能换来优质的鞍钢品牌,换来市民的便捷生活,一切都值得。”一名普通的鞍钢职工,却有着这样的大爱情怀。

鞍钢的发展条件(鞍山鞍钢)(3)

55℃ 与钢板距离最近的取样工

鞍钢的发展条件(鞍山鞍钢)(4)

何琦在工作。通讯员 姚振鹏 摄

从厂房里走出来,鞍钢股份中厚板事业部中板线取样工何琦和张军顿时感到心胸开阔,面对室外34℃的天空,他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刚刚结束的这个班次,他们先后对150块钢板进行了取样,“今天不算多,最多的时候都超过210块了。”两个人边走边聊。说起来,他们所在的产线可是一条功勋产线,港珠澳大桥、沪通长江大桥、西气东输管道,这些名震四方工程的钢材都是从这里走向全国的。品种多、规格广、小批量,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中板产线的生产特点也很明显,因此取样工就需要对每个批次、每个规格的钢板进行取样,任务量相对较大。

何琦和张军在这个岗位都已经超过了15年,为了确保印有鞍钢标志的产品,以高质量的品质出现在客户面前,他们每天都需要认真仔细地剪取样本,以供检测和填写质量保证书。说起来,在鞍钢他们应该是与火红钢板距离最近的取样工了。根据相关工艺要求,鞍钢大多数产线都是冷取样,也就是等到钢板降到一定温度的时候才进行取样,然而,由于中板产线的规格品种多,且许多都是试轧生产的小批量钢板,以最短时间完成轧制便成为一项硬性要求。同时,这条产线较短,受工艺条件限制,取样的地点被设置在产线前端,紧挨着矫直机,取样时的温度便可想而知了。

把有着几百摄氏度高温的钢板剪下来,考验的是取样工的勇气和专业精神。眼看着一块通红的钢板由远及近平移过来,何琦在与操纵室的操纵工沟通后,那块刚刚矫直完的钢板如同一块红色的地毯,缓缓地滑动到张军眼前,钢板上面用肉眼就能够看到一层层热浪波动地上升再上升。此刻,何琦指挥零号剪操作手停下钢板,剪下一段宽80毫米、长2000毫米的红红钢条,全部过程仅仅用了一两分钟。在55℃的取样台前,张军的脸上已经染上了通红的色彩,那是被高温炙烤的颜色。

的确,在这个狭窄的空间里,面对钢板的热辐射,何琦他们只能低下身子躲避钢板火热的辐射。“在这工作,一年四季都穿这套工作服,冬天时无论室外多么冷,进到这个区域准保出汗,可是到了夏天,日子就难熬了。”两个人一边说着,一边擦着头上流下来的汗珠。说起来,这么多年何琦和张军还真练就了一身特殊的本领——不用工具测量,也能判断钢板的厚度,为他们远离热辐射提供了便利。“我们产线生产的钢板从8毫米到20毫米,如果是8毫米的钢板,通常我剪三、四块样板,就会热得难以忍受;如果是20毫米的钢板,只剪一块脸上就会感到火辣辣的。”

日日夜夜、朝朝暮暮,取样工流下的每一滴汗,换来的是钢板性能的准确数据,每一个专注的眼神、每一次认真的操作,表达出来的是他们对于这条产线的热爱、对于鞍钢品牌的敬重,这是何琦和张军夏日的工作状态,也是所有轧钢一线职工的状态。

鞍钢的发展条件(鞍山鞍钢)(5)

50℃ 汗滴成串的调车员

鞍钢的发展条件(鞍山鞍钢)(6)

金立铎在连接车辆接风管。特聘记者 刘铭春 摄

远远地看见金立铎走过来,一位脸膛黑红黑红的汉子,头上的安全帽带子早已因汗水浸透而打起了结,随着他的步调在脸庞上一跳一跳。

金立铎是鞍山钢铁铁运分公司运输总站北部站的一名调车工,跟着他的脚步走进鞍钢股份大型厂的产线,只感觉一股热浪瞬间袭来,有种快窒息的感觉,此刻无比怀念室外30℃左右的天气,产线旁的温度大概50℃。金立铎此刻的工作是需要牵引6节满载坯料的车厢运输到另一条产线。“这样的活儿不仅要求安全、平稳,还得争取时间,不能因为我们而耽误了产线的生产进度。”话还未停,他已经开始对一组车厢的轮对进行检查了。

距他仅仅几米远的轧机正热火朝天地运转,一张张坯料依次轧制而出,通红的钢板把厂房里渲染得更热烈,叫人只想找个地方躲避。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金立铎,不时用手擦擦顺着脸颊流淌下来的成串的汗水,神态却依旧淡定。只见他蹲下身去仔细检查每个车厢轮对旁边是否有障碍物、每节车厢的车钩是否联挂完好,细细碎碎的小步一步步挪动向前,看起来仔细而有耐心。“这条线路的曲线和坡度都很大,要求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停车,不然再次启动会很麻烦。”检查完车下的状况,金立铎又开始第二趟的巡检,这次是检查车上的货物是否放得平稳、需要捆扎的部位是否牢固。跟在金立铎的身后,记者突然发现那件在室外看起来有点厚重的衣服好像在慢慢变小,皱皱巴巴地包裹住他的身体,汗水早已把整件工作服浸透。在这个如桑拿房一样的空间里,热气从四面八方涌来,喷在脸上、手上、身体上,调车员金立铎却顾不得许多,把这车货安全、平稳地运输到指定地点是他终极的目标。

值乘带着温度的板材的确是夏天最大的考验,金立铎似乎无处安放自己的身体,坐在车帮上的屁股只能左右交换接触车体,即使这样,他手里的对讲机却一刻没有停,“前方过道口!”“鸣笛!”“减速!”一些指令不时传递出去。作为有着26年工作经验的老调车员,他深知自己的使命,“虽然我没有参与到轧钢一线的生产,但是也一定要为企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风吹雨打、高温日晒、保铁路顺畅,这就是调车员金立铎的日常,更是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鞍钢的发展条件(鞍山鞍钢)(7)

55℃ “大火儿”烹饪的炊事员

鞍钢的发展条件(鞍山鞍钢)(8)

李一男在炒菜。本报记者 王颖 摄

炙热的火苗不时从炉灶中蹿出,令人窒息的热浪阵阵袭来,把这个上午显得格外燥热。炒制热菜的李一男正接受着这份炙热,豆大的汗珠不时从额头上滑落,锅中的油越烧越旺,看到火候一到,他将搭配好的菜倒下去,“刷”的一声,油锅里火苗燃起,热量也达到了极致,“油烧到最旺的时候,把菜倒进去,炒出来的菜口感才会好,我们炒这种大锅菜比的就是火候。”翻炒、掂锅、调味,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一盆菜又出锅了。

李一男是鞍钢现代城市服务公司炼钢服务区的主厨,他在三尺灶台前,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就餐职工吃上美味的餐食。

早上不到7点,李一男就和工友们上班了,他们需要对当天过油的菜进行先期准备,肉段、鱼段、肉丸子、茄子、土豆片都得先炸好,肉片先滑溜……只待午餐的供应。也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八个灶眼全部火红起来,炖锅、老汤锅、营养汤锅、煮锅各就各位,热气腾腾地开启了火热的模式。

炼钢服务区是鞍钢厂区内较大的生活服务区,负责近千人的午餐供应,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李一男他们每天至少需要准备13道热菜,每个工作日在灶台旁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与火面对面地接触,灶台前的温度大概55℃,让他们对于夏天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单单几分钟全身就水淋淋的,摸一把就好像从浴池刚刚出来一样,“每年夏天后背都会生痱子,就连痱子粉也得使用几盒。”

虽然辛苦,李一男却乐于奉献。偶尔炒完菜,他也会到就餐大厅与职工聊聊,问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当看到满头大汗的主厨,就餐职工会特意给他送上一瓶矿泉水或是一根冰果降降温,“食堂的大师傅不容易呀,天气这么热,做饭是最难熬的一件事。”有了职工的理解,李一男他们做事的决心就更强烈了。这不,单单是一个早上他们就整整炸制了3盆足有20斤的猪肉,“大家都喜欢吃肉段,虽然制作的过程烦琐,但是我们还是会保证每天供应。”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的肉段很受职工的欢迎,而特色的茄汁鱼、烧茄子、溜肉丸子更是职工们的心头好,“钢厂职工吃得好才能炼好钢,我们后勤职工不怕辛苦,各种美味一定得跟上。”炎炎高温搭配上熊熊烈火,与“火”共舞的李一男们却乐此不疲。

鞍钢的发展条件(鞍山鞍钢)(9)

鞍钢的发展条件(鞍山鞍钢)(10)

每一滴汗水都值得赞颂

骄阳似火,热浪滚滚。

跟随一块钢板的生产过程,笔者走进了火热的鞍钢生产一线。原本以为室外34℃已经是炙热难耐,哪曾想到有太多的鞍钢人正接受比34℃还要火热的“烧烤”。

从炼焦炉顶到轧钢机旁,从铁路运输线到食堂炊事班,这些企业里最普通岗位上的职工,用顽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与高温进行“战斗”。在他们心中,考量最多的不是私己的利益,而是鞍钢品牌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体现着鞍钢人昂扬向上的姿态,他们为企业发展壮大流下汗水,也为鞍钢品牌增添了光泽。

这个夏天,留在记者记忆里便是那一张张黑红黑红的脸庞、一件件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它们都拥有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主人,都是值得所有鞍钢人赞颂、学习的榜样。

来源:鞍钢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