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作为摄影行业、相机收藏我这个小字辈写这篇文章纯粹是个人使用、收藏相机的心得感受,不代表任何人、行业认知,更不存在宣传某款相机的成份。
这篇文章通过以下问题分析阐述我的见解;
一、 学习摄影选择什么器材、35毫米全画幅与中画幅的差异
二、 为什么更换器材、更换器材的目的
三、 中、大画幅相机是专业摄影师必备器材
一、 学习摄影选择什么器材、35毫米全画幅与中画幅的差异
想学摄影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一旦入道面对长枪短炮、各种型号的摄影器材开始眼花缭乱时大多会臆想,我要用了传说中的某台相机一定可以拍出某某那样的照片。在销售人员的鼓动下、或熟悉的老法师指点下,你开始努力挑战自己的购买力向上看齐。
我的建议,拿出平时买一件高档衣服的钱买一台普通相机,先解决有没有问题。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摄影,如购买时那种冲动迫切、火热的心情能坚持下去,待自己真的用了两年还能保持,再去更换一台稍好点相机循序渐进式发展。
对个人经济支出、兴趣培养都有利,千万不要听信一次投入终身受益,电子产品一年改型三年改款,哪有多年不换的道理。
我也经历了同样的阶段,最终资金受限买了一台傻瓜相机,两年后换了凤凰单反相机。自此在更换相机的路上乐此不疲一路狂飙,严重时三台数码、两套镜头,加上七七八八配件花了近二十万元。
我从没拍出一张获大奖的照片,一直在别人对专业器材羡慕的眼神中自我陶醉。当年因为有事业,摄影纯粹是闹着玩,但就那样为了拍出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买书、参加培训没少花时间。晚上看书到一两点,在家人不断催促下才入睡,早晨5点起来背起相机就去验证昨晚学的拍摄技巧,当然先拍花草、天气。
偶尔拍出一张看上去还满意的照片,也不知经验如何积累复制到下一次的场景。即便这样乐此不疲坚持多年。
为何要学摄影、买好相机,大多数人告诉你我想记录生活,要拍一张拿出手的照片。
不要自欺欺人了,其实就是想拍出自认为某摄影师一样的照片,超越他人,看这是我拍的,无非就是满足自己那点小虚荣心。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不懂摄影的普通看官会吹捧你拍得多好,而自己陶醉在笙歌之中不自醒。
这个阶段清楚自己学习摄影的目的,清楚拍摄不好是因为自己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更不是向专业摄影师的道路前进。
那些拍得好的摄影师都是专业学习、或专注摄影深耕多年的人士,除非你也想加入这个队伍最为职业,否则拍一拍就算了。
真以为影展上、宣传材料哪些大师真的用35型相机拍摄的吗?除了新闻片、人文片用此类相机,我们看到的风景剧照、人物肖像大多不是全画幅相机拍摄的。
咱们说说35型画幅的诞生吧,最早的相机都是以湿版、干板作为感光底片,湿版干板是啥不多讲了自己查一下百度比我讲的印象更深。这种底片之后发展为胶片、胶卷,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感光材料。
这种材料冲洗完毕需要放大再次曝光到相纸,再冲洗成为照片,如果要的照片超过底片尺寸怎么办?
底片放大再曝光到相纸上就可以了。
慢,放大后会不会颗粒变大,图像模糊呢?
那是肯定的。放大的比例和拍摄的底片是正比关系,越大图像越模糊。受限于当时的镜头素质,一般放大照片不会超过底片尺寸太多,如果要大面积照片感光底板一定要大。
早前的相机都是中大画幅,这台相机是18×24厘米的木制相机
这台意大利木制相机更牛逼,可以横竖旋转,相机中的劳斯莱斯。
感光底板够大才可以放大照片,数码时代也是这个道理。
受限于相机的庞大、携带不便,拍摄成本关系,需要一种小型、携带方便的相机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就出现了基于电影胶卷研发的35毫米相机。
35毫米电影机
1923年瑞士生产拍摄25张照片的相机
携带方便、降低相机售价、推动摄影术发展普及,卖更多的胶卷,好熟悉的柯达味。
一战后物资匮乏,加之徕卡贵族相机的光环加持,相机厂家、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凡是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不满足现状想有更大发展的人纷纷加入到这个新型产品开发制造中,拼命开发更小、更轻、成本更低,好卖多赚钱的产品。
这种场景咋这么熟悉呢?哦,国内的万民创业与1930年的德国相机行业发展很相似。
乖乖,那不好玩。
德国当年涌现的两百多家相机公司在二战中没死去,反而在十年后日本相机公司崛起,灰飞烟灭,仅留下那几个骨灰级大厂,因为他们有积累多年深厚的技术沉淀。
35毫米相机的出现首先基于降本、其次是解决小型化便携需求更容易让摄影术推向普通百姓。
这期间中、大画幅厂家也没闲着,他们忙着技术革命,向35毫米相机的便携、曝光、对焦学习改进自己的技术。
前边三片大画幅技术相机也是在二战后崛起,他们一直为追求画质、追求独特追求的专业摄影师研发、制造更好的拍摄工具而努力。
成长起来的摄影师需要更大画幅的相机来满足对画质的高要求,同样也需要一台与35毫米相机拉开差距的另类相机区分专业与非专业。更需要将自己的作品放大到2米以上到各大展馆展出。35毫米相机不要想了,放大后全是颗粒所谓的刀锐奶化放大后你看不到层次了,35毫米相机无法胜任洗印更大版幅照片这项任务。
拼接是一种扩大画幅的方法,拼接跳跃活动的人试试看一定会出现错位,表面看不出放大后一眼就看到了。拼接静止的拍摄题材可以,大多用于风光、建筑摄影,也有用于团体合影,但放大后会有痕迹,所以才会有旋转大画幅的相机出现。
讲到35毫米全画幅与中、大画幅放大后对比成像质量一定绕不开数码相机的像素、分辨率这个话题,我们看一下这两个指标;
像素,指的是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它是由相机里光电传感器上的光敏元件的数目所决定的,一个光敏元件对应一个像素。一般来说,图像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像素的大小,像素越高,照片的分辨率就越大,打印照片的面积也相对越大,占据的存储空间也越多。
目前,一般主流的数码相机都已经跨上了千万像素级别。其实,按照像素分辨率的大小来说,洗印一张4寸大小的照片用500万像素的相机已经足够了。
如果仅在显示器观看照片,受限于我们使用显示器的分辨率,如果照片分辨率过高会被压缩到当前使用的显示器分辨率,此时图片会出现锐度过高的情况而失真,这也是很多网站不要你上传大像素照片的一个原因,当然对他们存储也是挑战。
虽然像素大小决定相机图像质量,但是我们不能走进像素越大,成像质量越好的误区。在购买相机的时候,不仅要看像素大小,还要注意CCD、COMS感光元件的大小。
因为相同的CCD、COMS面积,像素越高,图像产生噪点的可能性越大,虽然厂家说有抑制噪点、3D降噪,其实就是用差值法合并像素。
有效像素数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有效像素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性像素。
数码图片的存储方式一般是以像素(Pixel)为单位,每个像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要增加一个图片的面积,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图片的锐利度和清晰度。随意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一个光敏元件对应一个像素,像素越大意味着光敏电阻元件越多,成本就越高。在有效面积(以24×36全画幅为例)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光敏感光元件数量是提升像素数量唯一办法,受限于材料和制造工艺限制,感光元件的体积不可能无限缩小。
这时聪明的厂家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用机内DSP芯片对图片用最邻近法插值、线性插值等运算方法,在图像内添加图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运算后获得的图像质量不能够与真实的单颗感光元器件成像质量对比。
大白话,您按下一次快门所谓拍摄了一张图片,实际相机瞬间拍摄了多张来进行DSP运算进行插值处理为一张所谓高像素照片,在打印照片时其画质损失会十分明显。
可以理解为买了一台高级DSP芯片处理的高像素相机。
这就是为什么中、大画幅厂家拼命开发更大感光面积的数码CCD、COMS传感器,所以有了44mm×33mm等更大的感光器件。
哈苏CFV II 50C 44×33 COMS 5000万像素
富士GFX 100S中画幅无反相机,采用了一块尺寸为43.8mm x 32.9mm号称一亿像素,这里不讨论他是真的用了如此多的感光元器件还是插值算法,观者自明。
反映到胶卷相机就更好理解了,
全画幅24mm×36mm=864²mm
中画幅60mm×60mm=3600²mm
4×5大画幅是英寸转换毫米是101.6mm×127mm等于12903²mm
更大画幅8×10英寸转换毫米是203.2mm×254mm=51612.8²mm
算一下几个画幅面积的差距;
8×10英寸大画幅是4×5画幅的4倍
4×5英寸大画幅是6×6画幅的3.58倍
6×6中画幅是24×36全画幅的4.17倍
取中间4×5英寸大画幅对比24×36全画幅底片是它的14倍
如果是8×10英寸大画幅对比全画幅是60倍差距…….
哇塞不哇塞?
咱们再看看1999年安德烈·古斯基(ANDREAS GURSKY)拍摄的莱茵河II,拍卖价430万美金,没写错是美金。
这张照片有啥神奇,我也能拍出来。
你看到的是表面,真实的莱茵河是这样的
PS谁不会呀?我弄弄比他更漂亮。
咱们看看背后的故事
这张摄影作品是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的作品莱茵河二号(Rhine II)拍摄于1999年,照片大小是2.1公尺*3.6公尺(210cm×360cm)。
看完作品的时候会感觉很普通,不忙先去查查作者的背景,及过去的创作。这张照片拍摄的年份可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环境。
这张照片是使用大型相机拍摄”非常非常多张“之后,扫描过后在电脑里面进行合成的。试想一下1999年是什么样的环境?大约是Windows 98附近的年代,Photoshop5.5的时代,当时电脑的单一槽大小是32G内存,安装超过512MB的内存会显示内存不足的年代。
以目前的Adobe Photoshop 2017CC的2.1公尺*3.6公尺的档案大小而言,全部空白都有2.95GB。且在制作上宕机的几率还蛮大,可知在1999年进行合成的困难度有多高。
将成品照片输出印刷、装裱又是高昂的制作费用。
作者说这是他每天运动时会经过的风景,他足足看了一年半,才将它拍摄下来,当时的构想是,如果那时的莱茵河畔上,没有这些工厂,这一条平静的莱茵河该有多美?
为了要让观众也能好好感受到一条平静的莱茵河,最后选择了使用大型的底片相机,一张一张的拍摄,最后在一张一张的拼起来,再把上面所有的非自然的事物都修掉,来表达一个原始、干净、自然的景色。
用如此复杂的方法,来呈现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是挑战工艺的极致。
这不是按下快门就得到一张作品那么简单。
我在写上一篇《单轨大画幅技术相机孤傲的王者——雅佳》时在色影无忌网站看到网名沧海一笑老师用雅佳相机拍摄的风光照片分享给大家欣赏。
以下4张照片采自色影无忌网站沧海一笑老师,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沧海一笑老师作品
沧海一笑老师作品
沧海一笑老师作品
我们看看中、大画幅的几个代表机型
哈苏相机
禄莱相机
林哈夫相机
雅佳单轨大画幅技术相机
二、 为什么更换器材、更换器材的目的
看了上面讲的不同画幅相机拍摄题材、用途的不同,还有哪种动力更换相机呢?彰显个性。
彰显个性就要付出代价,两种选择;
1. 自己动手做一台相机
2. 花高价买一台稀缺相机
自己动手做相机没有想像的什么都要做的恐惧,对于动手能力弱的人就是难,对于熟悉相机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人就不是那么难。
小编在说吹逼的话,小心舌头。
放心我给你说说你就明白了。
自己动手做相机的人,没人会做镜头那么傻的事,普通人一辈子也做不出一颗高标准的镜头来。
那做什么,快门?
没高烧吧,快门在德国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生产。国内相机不能提升快门速度,相机出问题大多毛病在快门上。
那做什么?
采用镜间快门的镜头(最好是广角镜头)仿制他人的快拍机,这是最容易实现的自制相机。快门、镜头解决了只需接到机身,机身咋办?
简单点用木头好加工,复杂点用金属加工。
感光胶片装置咋办,买现成的后背就行。
那我干啥活?
创意!!
找到可以模仿的相机,自己动手画画图纸,图纸不会把相机交给机床加工的让师傅搞定。
不要指望自己做出一台全新设计的相机,连日本1950年前抄袭德国相机都不在一个水平。
花高价买一台稀缺相机
这个说法就多了,花钱能买到的最大难事是要有钱,其他都不是事。
你能买别人也能买,撞车的机会就多了。
既然要换相机肯定对摄影有很高的兴趣了,数码相机就不介绍了,店家销售人员比我更懂数码。建议买胶卷相机,厂家已不在生产买一台少一台至于买啥品牌看自己消费能力下单就行。
初学者买最近期停产带自动测光、最好自动过片,功能接近数码操作功能的相机。比如尼康的F6,这种机器能保证你拍摄的照片不会出现曝光不准确问题,等熟悉了再往前买比如F4、F2、大F,这样即能培养兴趣,还能形成收藏。
什么这种相机不够品味,那就买徕卡吧。
那是典型的贵族产品,也就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胶卷相机不流行了咱普通百姓能买来装逼了,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什么?太普通满大街都是。
让我想想,还真是即稀缺又少见,买个大炮卷的徕卡吧,那玩意十万一台可以吧?
还不行,胶卷不好找没法用。
我再想想,难死我了。
亏得咱也对相机也有所了解不然真被难住了,看这个。
瑞士产全景相机,35毫米胶卷,你拿出去都得说这是是手雷。
再看这个斯坦海尔出品,大取景窗、黄斑对焦,技术领先,它量产后徕卡一看,乖乖你这是断我财路呀,这技术我还没上呢。
徕卡用布帘横走专利楞把他打停产,三年后莱卡M3出现。
徕卡M3
带出去拍照保准80%以上的人不认识,让他们自己百度后一定对你竖起大拇哥,低调的奢华。
多少钱?才两万多….
让我再想想…..
机身、镜头都是稀缺品
列支敦士登生产的相机,这类双重内陆国的国家全世界只有两个,另一个是乌兹别克斯坦。双稀缺呀!单价7万元一台可以吧。
要是带上这台相机去拍照,你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没有第二,JC可能都会找你聊聊。
换同画幅相机一定是科技感更有优势,否则更换意义不大。
我负责任讲,换了再好的相机也拍不出专业摄影师水平的照片,除非你丢下工作加入摄影师的队伍。即便这样也不能保证你从千万摄影师的队伍中出类拔萃登上获奖舞台。
这不是今年扔下工作,明年就成为专业摄影师的变化。需要沉淀,更需要阅历、知识、悟性,全国著名摄影大师你能数上名字的有一百吗?
更换中画幅、大画幅相机一定是工作需要,作为生产工具产生财富价值。最重要的是全画幅已经不满足对画质、图像透视的要求。如果不是这两个硬性要求不要轻易换中、大画幅相机。
相机的体积、重量是最终抛弃它的一个原因,拍摄的不便、拍摄场景内容的单一是你抛弃他的第二个理由。拍摄单张照片的成本高是你抛弃它的第三个理由。
胶片购买冲洗成本高,数码又不会。
错,1亿像素照片需要什么样的存储卡?
什么配置的电脑才能拖动图片进行PS处理?
处理完成的照片放大后准备放在哪里?
如果不是以商业化为目的,不管是胶片还是数码都不要想更换中大画幅相机。
三、中、大画幅相机为何是专业摄影师必备器材
其实这个问题基本有了答案,勿需再多讲了,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我要再啰嗦一下。
从135相机更换中画幅,仅仅是画幅变大了,拍摄成片除了画质提升、可以放大更大照
片以外,还有两个问题没解决。
景深、透视变形
景深范围全画幅、中画幅是可以通过光圈来增加或减小,遇到既要透视效果又要景深效果,两种需求难同时满足。
等真的有这种需求,且对沙姆定律有一定了解了,花两百买这本书,读完了你坚定自己就是需要一台这样的相机,那就可以先从最便宜的大画幅技术相机入手5000以内,如果用得好,对自己的拍摄有帮助再购买更好一点的相机。
楼宇平行线束形汇聚
景深范围不同
全景深的实现方式
全景深,前后清晰度一致
聊了这么多不是做相机广告,更不是打压学习摄影的兴趣。学摄影真的是个无底深洞,如果不控制节奏钱会哗哗往外扔。
买时容易卖时难,不管数码还是胶片相机不要指望升值赚钱,耗费的精力、时间算上即便出售相机有赚头也是赔钱的。
我十几岁玩相机至今数码相机有五台(尼康7100、D800、DF,索尼A7S、索尼A7R4),胶片相机有360台,但没有拍过拿出手的照片。
要说器材不够多,拍不出好作品那是睁眼说瞎话骗人。
哈哈,没那个慧根,木办法。
仅从相机学习知识用在公司产品设计,算是个人提升能力的另一种投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