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吴勇毅)数智化加快提速,我国在双千兆网络发展走在全球前列。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相关主题是“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

会上披露,截至7月底,我国已建成开通5G基站196.8万个,所有地级市的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4.75亿户;千兆光网推进快速,已通达全国所有城市城区,千兆带宽接入用户规模超过6570万户,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夯实互联网产业发展基础,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赋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双千兆网络与各领域深度融合。

数字网络的发展(专家视野数字经济时代)(1)

千兆全光网和千兆5G将带来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模式的重大变化,催生诸多新模式新生态,带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创业,为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注入全新动力。然而,双千兆网络创新与应用是全球性难题,目前尚无成熟模式和经验借鉴。目前,双千兆网络发展主要面临4大挑战。

一是千兆光网行业应用的技术方案尚在探索,5G端到端切片等技术方案仍需完善;二是高端芯片制造面临“缺芯”制约,5G模组价格较高,10G PON网络设备和终端复杂度高,应用推广尚难;三是双千兆核心应用需求驱动仍不足,商业模式尚不清晰,市场下单匮缺,运营商尚未找到较好的盈利模式;四是跨行业融合应用标准尚未制定,各主体对网元的所有权、使用权、数据的管理权等尚未明确。

双千兆网络是我国数字经济和社会化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撑和“数字底座”。我国已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了“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一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加大在超高速光纤传输、下一代光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打造我国技术核心竞争力;二是加速推进5G手机、各类5G终端普及应用,激发信息消费潜力,推动支持高速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家庭网关、企业网关、无线路由器等设备研发与应用;三是加快产业短板突破,加强5G芯片、高速PON芯片、高速光模块的技术攻关,推动我国信息通信产业自立自强。

再快的路,如果没有车辆在路上跑起来,仍难于带动经济发展。光网的基础设施已基本铺就,但是产业链还存在短板,没有足够的创业应用与成功案例牵引,这就是国内双千兆网络发展存在的主要症状。

未来一两年将是双千兆网络规模重要建设期,应按照“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要让“路等车”,不要让“车等路”。

双千兆网络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应用创新、打造标杆案例。一是创新开展千兆行业虚拟专网建设部署。鼓励基础电信企业结合行业需求,在工业、交通等典型行业开展千兆虚拟专网建设;二是推进双千兆网络应用创新,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民生关切,深度挖掘垂直行业需求,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加快双千兆网络在消费、工业、教育、医疗、家居等领域的融合与应用创新。对各基础电信运营商而言,要加快构建5G精品网络,推动5G网络由规模建设、广泛覆盖建设转向按需建设、分场景建设,实现三级以上公办医院、重点高校、重点交通枢纽、重点产业园区、文化旅游重点区域等场所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推动出一批业务模式创新、前景良好、具有鲜明示范意义的业务应用。

可喜的是,三大运营商已开始积极行动。中国电信在上海建立了“双千兆”示范城市;中国联通也通过“1 4 X”智慧家庭业务战略推广千兆宽带和智慧家庭业务,实现省会80%覆盖,打造“双千兆”城市;中国移动正在构建“三全三智”智慧家庭产品体系——家庭网络的全屋智连。

时下,国内双千兆光网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在不断探索中解决与突破。整体而言,推进千兆光网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群策群力和躬行实践,因此唯有大力推进双千兆网络应用创新,开展面向不同应用场景和生产流程的双千兆协同创新与应用,加快形成双千兆优势互补的应用模式,才能共同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加速我国的数字化转型。

本文来自【通信信息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