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的书都适合孩子读吗(除了米小圈沈石溪)(1)

和孩子一起看完《天上掉下个大蛋糕》,合上书,孩子念出了书里的一首诗职业的颜色:

职业颜色我知道/纯白色是面包师/起得要比小鸟早/头发中间面粉藏/清扫烟囱的工人/从头到脚一身黑/七彩颜色粉刷匠/天蓝制服身上穿/手上斑驳是油渍/懒汉只知道闲逛/他的手指真干净/他的职业却好脏

这首童诗简简单单,纯粹得不像是诗。然而孩子喜欢,而且很容易明白了“勤劳”的含义及意义。

让我想到,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呢?也许,就是一种“纯真”的颜色,有时因为孩子的单纯透明你而变得透明,有时因为孩子的七窍玲珑而变得五彩缤纷,这让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清明——我们一直想帮孩子筛选好的书籍,而好的儿童文学不就应该如此吗?

沈石溪的书都适合孩子读吗(除了米小圈沈石溪)(2)

要纯真、更纯粹

回想我们的阅读历程,当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慢慢从绘本跨进儿童文学的行列,学校也开始有各种书单推荐。然而,如何选择适应孩子的书,大多数家长大多都是蒙圈状态。近年来,市面上绘本推荐力度增大,父母们的亲子阅读、对低幼的绘本的认知程度也在日渐增强,然而儿童文学仍是空白之圈,争议也大。

看过大家对米小圈、杨红樱、曹文轩及沈石溪等系列的推崇或抵制两级分化明显的评论后,我一度陷入迷茫。为什么如此畅销又为什么如此多的负面评论呢?对于儿童文学,哪些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可以推荐给孩子的?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天上掉下个大蛋糕》刚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选择一本书都有很多理由,然而最常见的理由是好看、有趣。如果以此为标准,大概童书届最负盛名的就是罗尔德·达尔(写《查理的巧克力工厂》的作者)和 ,他们不会为了书籍畅销而强行赋予某种含义,说教横行,也不会低估儿童的理解能力,不黑则白,他们的文字是符合人性的,更是具有文学性的,他们让儿童文学回归了最本真的面貌——纯粹。当然,从《洋葱头历险记》开始,罗大里笔下的《天上掉下个大蛋糕》又重申了这个答案。

沈石溪的书都适合孩子读吗(除了米小圈沈石溪)(3)

贾尼·罗大里

再说罗大里

说《天上掉下个大蛋糕》之前,不妨再了解一次贾尼·罗大里。罗大里1920年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非常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生为儿童写出大量作品。其中《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等已经被译成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1970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他的很多作品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陪伴全世界的儿童成长。罗大里的作品新奇,幽默、富有哲理、充满智慧、在读故事时就能学到争议、勇敢、善良、学到做人的道理。罗大里主张:孩子们应当笑着学习,在笑声中明白事理,这是他创作的初衷。

沈石溪的书都适合孩子读吗(除了米小圈沈石溪)(4)

天下掉下大蛋糕

这本《天上掉下大蛋糕》写的是:面对突然从天而降的巨物,成人和孩子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大人们如临大敌,出动了小镇所能出动的最大警力。而孩子毫不犹豫地就品尝了蛋糕,勇敢地去冒险。虽然,情节不复杂曲折,人名翻译过来冗长,而且还夹杂着作者的意愿(希望这个世界没有原子弹,没有战争,只有蛋糕和欢乐)但并不影响孩子的阅读体验,也不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里面的孩子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一样,内心纯净真实,但又相对多了思辨的能力与冒险的精神,让单纯的世界又存活在真实的现实的当中——没有说教,却智慧地传递了精神。

罗大里笔下的字里行间里都是这样淡淡地、纯纯的儿童情绪与体验,这一点在儿童诗里尤为关注,寥寥几笔,却又充满了哲理,且儿童容易理解。就像《天上掉下大蛋糕》里收录的一些儿童诗,比如《风之人》:

乔凡尼.博迪基诺,乘船原型,他到达了风的国度。猛地看上去,人们正常无比,有的戴帽子,有的不戴帽。突然风儿起,乔凡尼瞧见的,我来说给你!人人随风飘起,就像接到命令,与风一起飞舞,直到——风儿改了方向,吹向另一方。千万人一起,同时调转了头。只有乔凡尼,逆着风儿走。突然发觉到,有人看着他。“快跑吧!”乔凡尼心想,“乘着风跑吧!你们这样的人,我见的太多啦!”

恩,在阅读路上,在“畅销书”的风下,我们也容易迷失,好在我们有罗大里,罗尔德这样的坐标参考,让我们知晓儿童文学的阅读世界里,我们也可以坚守一些内心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