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前期刻画人物形象最成功的场景。这一战,不仅成就了刘关张,吕布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无敌。一个场景,完美刻画了四个人的形象,罗贯中的功力实在是高,确实是妙!
而事实上,《三国演义》只是一本小说,“三英战吕布”在历史上也根本不存在。但是,“虎牢关”确实真实存在的。而且发生过一次著名的战役,成就了一位千古帝王。
虎牢关的由来“虎牢”一词最早出现于《穆天子传》:“天子猎于郑,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献,命蓄之东虢,因曰虎牢。”大致是说:周穆王在郑打猎,在芦苇丛中发现了老虎,勇士们捉住它并献给天子,穆王命令将它用笼子装起来,养在东虢。所以这里称之为“虎牢”。
大约过了二百七十多年,郑武公吞并了东虢国,在虎牢之地修建关城,称为“虎牢城”。
据《水经注》记载:三百多年后,公元前563年,秦国吞并韩国,在虎牢城的基础之上,修建关隘,称“虎牢关”。
虎牢关的战略意义虎牢关,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的汜水镇。别名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武牢关。
虎牢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它是东西方交通的咽喉,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在冷兵器时代,占领了虎牢关,就等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昔日楚汉相争,刘邦占据虎牢关。项羽在此和刘邦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也未能将刘邦击溃,反而损耗十分严重。正是靠着在虎牢关之战中的消耗,刘邦才能在硬实力上逐渐占据了上风。刘邦最终能击败项羽,可以说不完全是韩信的功劳,虎牢关至少要分一半。
虎牢关一战成名真正在虎牢关一战成名的人,是李世民。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世充占据洛阳称“郑”。公元620年,唐为一统天下,率先向郑发起进攻。王世充接连败退,穷途末路之时,求救于称“夏”的窦建德。窦建德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就率十几万大军来救。李世民抢占“虎牢关”,以3000余人,大败窦建德十万大军,窦建德被生擒。唐经过此战,一举击败两个最强的竞争对手,为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李世民也通过此战,一战成名,也被后世誉为最会打仗的皇帝。
李世民能以少胜多的原因
要知道,王世充和窦建德也绝非什么泛泛之辈。窦建德也曾数百轻骑大败隋薛世雄的三万人马。简单分析,李世民能胜,有以下几点:
1、 天时。当时,唐已经控制了中国包括长安在内的大部分地区。且隋朝末年,战乱已持续数年,士兵也产生了厌战心理。百姓也渴望能够有一个人能站出来,终结这个乱世。而李唐,似乎就是乱世最好的终结者。和平的时代要来了,大势不可逆,天命不可违。
2、 地利。虎牢关占尽地利,李世民深知虎牢关的优势,所以抢占了这个重要的关卡。有此险关,就不惧千军万马。敌方面对如此险关,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一来,就切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的联系。然后对王世充围而不攻,令其精神崩溃;对窦建德则慢慢消耗、骚扰,令其军心逐渐涣散,最终为胜利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3、 人和。李世民拥有极高的军事天赋,连一代伟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还拥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在攻打洛阳王世充前,他先是击败刘武周,降服了尉迟恭,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后顾之忧。李世民的属下都被他强大的气场和魅力所折服,比较齐心,各自尽心尽力辅佐。
李世民占据天时、地利和人和,就如同小说中开了挂的男主角一样,各个击破所有的敌对势力,最终一统天下,功高盖主。连李渊都觉得他功劳太高,不知道封什么好,只得封了个“天策上将军”。
后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自己成功登上皇帝的宝座。虽这些行为有失人伦,但若不是这样,又怎能成就一代明君呢?
李世民的功过是非,你怎么看呢?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也可以转发、收藏!
喜欢我文章的,可以点点关注!豫荐你,以独特的视角解读文化!
参考文献:《旧唐书》、《穆天子传》、《水经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