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送别诗占了很大比例。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出行时以车马代步,长途跋涉,异常艰难。别时容易见时难,离别之际,更增伤感。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一次分别后,今生是否还能再见?

有时候,一个挥手,一个回眸,一个微笑,分明是一次简单寻常的告别,转眼却成永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荆轲告别太子丹,一去不返,从容赴死。

王维为朋友送别,亲自送上一杯美酒,为他送行。天涯路漫漫,要去向何方?何处是归程?朋友告诉他,生活处处不如意,要去终南山归隐,那里是自己的故乡,是可以让心灵停泊的归宿。王维没有挽留,而是告诉朋友: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高适边塞诗简短(王观的这首送别词)(1)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离情别意萦绕心间,诗人们文思泉涌,写下无数饱含真情的诗篇。在这些送别的诗词中,王观的这首送别词,用卜算子的词牌,把送别春天与送别朋友融合在一起,立意独特,内容新颖,格外引人注目。

王观,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自己的词写得那么好,却对王观大为赞赏,称之为:高才力学,无与比者。

王观自幼酷爱读书,才思敏捷。在他十六岁那年,为了求学,他千里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开封。他的诚心和毅力感动了国子监的胡瑗,于是把他收为弟子,悉心教导。

高适边塞诗简短(王观的这首送别词)(2)

王观多年的努力,在他二十二岁那一年有了成效,他考中了进士。作为年轻有为的学子,他备受重用。王观曾任职翰林学士,大理寺丞。落笔成文、随手成章的他,负责起草诏旨,除此之外,他把时间都用于读书和诗词创作。如果王观的人生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不知道会有多少奇迹?

可是,人生的结局,总是难以预料。原本一帆风顺的王观,曾因一首《扬州赋》,让龙颜大悦,被赐“绯衣银章”。却不料,他奉诏所作的《清平乐》,让太后恼怒,把他贬为江都知县。才子就是与众不同,他为自己起了个别号,逐客。在被贬后如此自嘲,王观的独特,可见一斑。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王观的这首送别词,体会诗人不一样的深情。

高适边塞诗简短(王观的这首送别词)(3)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宋代〕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词的上片,诗人没有明写依依不舍的离情,而是采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出神入化地把离情与山水融为一体,含蓄委婉,情真意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诗人把水比作美人的眼波,婉转明媚;把山比作美人的眉峰,微微蹙起,连绵不绝。在古诗词中,秋水常用来形容美人顾盼神飞的眼波,此处,比喻的反转用法,不落窠臼,让人耳目一新。

高适边塞诗简短(王观的这首送别词)(4)

眉远山眉的典故出自卓文君,据说,姿容秀丽,卓尔不凡的卓文君,她的眉毛形状如远山,婀娜多姿。后来女子多模仿她的妆容,用笔画出她那样的眉形,远山眉由此得名。

每个人的心事,都会无声地写在脸上。微微蹙起的双眉,代表内心的伤感。流动的眼波,传递着依依不舍的离情;起伏的群山恰如蹙起的眉峰,也在为离别的人伤感。

诗中的横和聚,均为动词,表面上看起来,诗人描写了眼波流转的动态,远山连绵起伏的形状。实则告诉我们,山水有情,为即将离别的行人感伤。如此一来,更为渲染了离愁别绪。不言情却情深义重,不言愁却离思满满,溢满心间。

高适边塞诗简短(王观的这首送别词)(5)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诗中的疑问,写出了诗人对好友的牵挂和关心,也委婉地告诉读者,朋友要去的地方,在遥远的江南,那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令人向往。

诗词的魅力,在于其意境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我们很难用现代语言完美翻译出诗中的含义,比如诗中的眉眼盈盈处。盈盈,意为美好,眉眼与前面的比喻相辉映,代表了山和水。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当诗人目送朋友远去,朋友的背影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视线。这时候,谁能代替诗人宽慰朋友呢?一路相随的山水,带着诗人的关心和牵挂,承载着这份离情,一路护送着诗人的好友。

词的下片,诗人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抒发对春天的l眷恋,对朋友的不舍,情景交融,文字生香,与别家诗中的离情大不相同。读此诗,不觉神清气爽,爱不释手。

高适边塞诗简短(王观的这首送别词)(6)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既写明送别的时间在暮春,也写出离情。春天虽美,却总是太短暂。枝头的花儿在风中飘落,与春天作最后的告别。

春天的脚步,谁也无法留住,春深似海转眼已成过往,如今满地落花,写满对春天的留恋。行人的脚步,诗人也留不住。他没有挽留,而是默默送走朋友,在心里为他祝福。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里的比喻新颖别致,浪漫唯美。诗人送走了春天,也送他希望朋友能追赶上春天的步伐,留住春天的脚步,永远和春天在一起,这就是诗人对朋友最好的祝愿。

寻常人送别,字里行间都是离愁别绪。王观却与众不同,他把离别的眷恋、依依不舍之情融入到一片春色中,词风清丽,文字清新,让人眼前一亮,口齿生香。

,